李佳鳌
(腾冲石龙口腔诊所 云南 腾冲 679100)
【摘要】 目的:研究阿替卡因在牙髓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本文选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12例牙髓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并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56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研究组给予阿替卡因进行麻醉,分析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的的发生情况。结果:经分析比较后发现,对于麻醉总有效率,研究组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卡因在牙髓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麻醉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可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牙髓病;麻醉;效果;阿替卡因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157-02
引言
阿替卡因作为新一代局部麻醉药,常常在口腔麻醉中使用,有研究表明其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1]。牙髓病是指牙髓组织的疾病,也是牙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牙髓炎症、牙髓坏死和牙髓退变等,主要病因有微生物感染、化学刺激以及物理刺激等[2]。牙髓病对患者造成的疼痛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3]。因此,在牙髓病治疗过程中,减少患者的疼痛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了解阿替卡因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牙髓病麻醉效果,本文对我院诊治的112例牙髓病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所诊治的112例牙髓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并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56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研究组给予阿替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中有23例女性患者,33例男性患者,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36.7±4.6)岁,研究组中有25例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36.2±5.1)岁。纳入患者入所时均经检查排除糖尿病或心脏病等系统性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治疗前,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研究组给予阿替卡因进行麻醉,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注射方法一致。对照组患者前、后牙注射利多卡因的剂量分别为1.5ml、2.5ml,研究组患者前、后牙注射阿替卡因的剂量分别为0.8ml、1.5ml。
1.3 麻醉评价标准
麻醉效果评价采用以下标准,优: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牙疼痛感,能顺利进行有关操作;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轻微的牙疼痛感,反应迟钝,可进行有关操作;差: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明显的牙疼痛感,需患者强加忍耐甚至不能进行操作[4]。麻醉效果总有效率为优率与良率之和。
1.4 统计学原理
收集整理本文所需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单位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配以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配以χ?检验,当显示P<0.05时,则提示在比较方面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麻醉效果
由表1可知,对照组麻醉效果变现为优45例,良6例,差5例,麻醉总有效率为91.07%,研究组中优52例,良3例,差1例,麻醉总有效率为98.22%,对于麻醉总有效率,研究组达到98.22%明显好于对照组的91.0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两组麻醉效果[n(%)]
*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由麻醉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对照组患者中由麻醉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有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因此,对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牙髓病可分为急性、慢性、牙髓变性、牙髓坏死以及坏疽[5]。若牙体牙髓患者出现牙髓急性炎症时,将导致血管充血、渗出物积聚,致使髓腔内压力异常增高,导致神经受压,加以炎性渗出物对牙髓的刺激,进而使患者的疼痛极为剧烈[6],使患者难以忍受,从而对其正常的生活与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牙髓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有自发痛,夜间加重;阵发性加重,晚间有跳痛;发散性痛,可发散至同侧耳颞部等[7]。在传统的牙髓病治疗中,多采用利多卡因作为麻醉药物,麻醉效果也得到认可,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麻醉起效时间长,治疗后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等,因而患者对其接受程度较低[8]。
利多卡因与阿替卡因均作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两者在牙科临床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推广,其麻醉效果也获得认可,都有其突出的麻醉优点,可二者在临床应用中麻醉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9]。对患者注射阿替卡因后,是切断有关神经纤维神经传导来达到麻醉的目的,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可延长阿替卡因进入全身循环所用时间,进而延长其在局部组织的维持时间。由于阿替卡因的分子结构中,比利多卡因多了芳香环,从而提高了蛋白的结合率,使其在患者局部组织中的浓度低于利多卡因,减少了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10]。
综上所述,本文中研究组给予阿替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研究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表明:在牙髓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选用阿替卡因作为麻醉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且麻醉效果显著,麻醉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可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晔,马永刚.阿替卡因与甲哌卡因在老年人磨牙牙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0,8(2):75-77.
[2]黄芳.利多卡因与阿替卡因治疗牙体牙髓病麻醉疗效的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6):714-715.
[3]郭远龙,吕翼.复方阿替卡因用于口腔修复局部麻醉132例[J].医药导报,2011,30(6):749-750.
[4]王巧云,方莉,潘晓玲等.ProTaper机用镍钛锉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后反应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4):552-553.
[5]邱虹,王瑞永.阿替卡因在下颌前磨牙牙髓治疗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16):2494.
[6]赵林琪.牙体牙髓病治疗中阿替卡因肾上腺素的麻醉效果[J].中外医疗,2014,33(6):66-67.
[7]王明月.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9.
[8]左健,段向膏,吕亚林等.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短针头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2011,06(6):742-743.
[9]彭敏,朱智敏,杨小民等.4%阿替卡因与2%利多卡因对上后牙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1,25(2):156-157.
[10]郭世梁,杨卫东,江卫民等.2%利多卡因与4%阿替卡因对上颌牙齿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麻醉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4,35(9):1795-1797.
论文作者:李佳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牙髓论文; 卡因论文; 利多论文; 患者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