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合肥市智慧城市建设初探
文/陈睿
为了强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前瞻性和整体性,有必要建设“城市大脑”等更为集约化的系统平台,综合利用城市内外部数据资源,通过全局实时分析研判,对城市公共资源进行智能化调配,整体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2)了解渗透到有机化学中的一些无机物体现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化学反应。Cl2、Br2、Na、NaOH、Na2CO3、CO2、HNO3、H2SO4、H2S、CuSO4、NH3·H2O、AgNO3、KMnO4等无机物都在有机化学中有相关的应用,这其中当属 Br2、NaOH、H2SO4和KMnO4应用最为广泛。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已经涉及这些方面,要引起关注。
近年来,围绕着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建设“数字江淮”的工作部署,合肥市将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合肥”作为主攻方向。2017年8月,合肥市数据资源局正式成立。两年多来,合肥市快速构建了“一核三辅多点支撑”的数据资源工作体系。聚焦“政用、民用、商用”,全力打造智慧城市“合肥样板”,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据资源核心驱动作用,有效运用数据资源支撑城市科学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先后获评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智慧城市国际标准试点城市。在“智慧合肥”的建设推进过程中,我们对于“城市大脑”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城市大脑”是破解智慧城市建设困境的有益尝试
当前,全国各城市都在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与成效。然而,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技术轻应用,闭门造车导致前瞻性和领先性不足。智慧城市建设涉足的领域多、系统复杂,需要统筹规划并多方协调。过于强调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缺少多方沟通和针对城市具体问题的应用创新。二是信息孤岛与碎片化问题仍广泛存在,城市整体数据资源亟待全面整合。三是数据安全隐患增大,城市数据管理风险提高。在网络传输、应用开发、互联网使用等环节存在着数据泄露和侵犯个人隐私的风险。
为了强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前瞻性和整体性,有必要建设“城市大脑”等更为集约化的系统平台,综合利用城市内外部数据资源,通过全局实时分析研判,对城市公共资源进行智能化调配,整体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如果将数据比作人体神经传导的信息,“城市大脑”则通过接收、存储、分析各类数据,指挥着城市内每个“器官”有序工作。
让城市更便利,推进“智慧”城市服务。以打造便民、宜居的智慧新合肥为目标,秉承“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理念,下足“四结合”功夫(结合政府治理、结合科技创新、结合民生服务、结合城市管理),加快数据资源在服务民生领域的深度开发利用,建构在“城市大脑”之上的网上政务服务、智慧医疗等项目,解决民生领域中的痛难点,让城市越来越“聪明”。
兰德通过改变美国的“二次打击姿态”,从而彻底改变了核威慑政策。在美国本土建立空军基地、依靠远程轰炸机和空中加油机的建议为空军节省了数十亿美元。
图 合肥市政务信息能力整合支撑平台
以合肥市为例,数据赋能中台主要包括市级大数据平台和政务信息能力整合支撑平台两大重点建设内容。合肥市大数据平台着眼于让数据和资源信息实现零距离共享,按照“1+2+2+4”的建设思路,涵盖一个中心(政务共享数据中心)、两个体系(政策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两个支撑(统一身份认证和基础支撑平台)、四个平台(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政务数据治理平台、政务大数据开发平台、政务数据开放平台)。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覆盖。充分利用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和已共享的数据资源,开展个性化表单订制,自动调用数据资源,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占比达99.96%。挑选“申报材料简单、审核环节简单、受众面广”的服务事项,试点开展了“马上办、立即办”智慧审批应用建设,通过数据碰撞核对,实行审批自动受理、智能审查、自动办结,提高服务效率。着眼提升市民智慧生活品质,运用大数据手段改善医疗服务,积极构建“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新型智慧医院。2017年9月合肥市首家市级智慧医院—滨湖医院正式挂牌,从便捷就医途径、畅通就医渠道、优化就医流程、整合医疗资源、保障就医安全等方面,缓解人民群众住院难、看病难、就诊难等问题,为下一步智慧医院建设应用在全市推广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合肥“城市大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让城市更安全,打造“智慧”城市生命线。建构在“城市大脑”之上的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从城市整体安全运行的高度出发,以预防燃气爆炸、桥梁垮塌、路面坍塌、城市内涝、大面积停水停气等重大安全事故为目标,对桥梁、供水管网、热力管网、电梯、消防设施等影响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实施全面感知和动态监测。城市生命线工程已经累计完成21座桥梁设备施工,25座桥梁数据工程及软件开发工作;786公里燃气管网、428公里供水管网以及202公里热力管网的监测设备施工和数据工程及相应软件工程。系统运行近三年来,构建了1个“平台”(24小时全方位监测平台)、2个“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3个“统一”(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服务)、4个“全面”(全面感知、全面接入、全面监控、全面预警)、5个“落地”(风险可视化、监管规范化、运行透明化、管理精细化、保障主动化),建立了合肥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体系框架,为合肥市整个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安全运行管理机制创新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路径,基本实现了对监测范围内的桥梁、管线实时在线监测、预报预警和辅助决策。
我们的理解是,“城市大脑”以城市全量数据源、智慧赋能中台、运行指挥中心、综合智能门户为基本要素,形成以数据驱动为特征的城市综合智能运营管理指挥中枢,支撑城市智慧运行、管理、决策和应急指挥。其中,智慧赋能中台应该是城市大脑建设的关键,主要解决智慧城市运营过程中城市数据“不集中、不一致、不安全、不可用、不开放”等信息壁垒和烟囱问题,通过建立城市统一数字化运营支撑和服务体系,实现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数据资源、信息技术、应用服务统一运营管理。
王姐说:段主任,就为了取颗假牙,开胸是不是有点儿太夸张了?段主任说:这颗牙早晚都得取,实在不行,你就得开胸。王姐说:别介呀,您这儿取不出,能不能另外再给推荐一家医院,没准他们有好办法呢。段主任便是一醒,说:两个月前,也有位气管异物患者来咱医院就诊,他掉气管里的好像是个钢笔帽,在咱医院没取出来,我给他们推荐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去了,不知道取出来没有。王姐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要是不行呢?段主任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要是不行,省内任何一家都不行,那你们就只能去北京了。王姐说:您和他们那的医生有熟悉吗?段主任说:有熟悉的,两个月前,我还和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蒋利学院长在一个学术研讨会上见过面呢。
合肥市政务信息能力整合支撑平台基于市级大数据,统筹各委办局及行业客户的业务需求,整合各类政务资源,以成熟的技术手段,面向政务、行业客户实现各类能力的安全共享和开放,为各类城市应用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服务。平台依托北京思特奇公司的技术力量,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信息能力整合系统、业务能力整合系统、技术能力整合系统、能力运营管理系统、能力共享开放系统。合肥市正在着力构建包括信息能力、业务能力、技术能力在内的2000多类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满足全市20多个重点部门3000多种数据共享、技术共享、业务协同需要,为各部门、各单位提供惠民、强政、兴业的服务应用支撑。
让城市更高效,实现“智慧”交通管理。目前,合肥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244万辆,机动车驾驶员达263万人,市区路网里程3052公里,机动车、驾驶员的快速增长给路网承载、交通管理带来了极大压力。建构在“城市大脑”之上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以“智行合一,让交通更简单”为建设理念,力求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突破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构建城市智慧交通综合管理体系。系统主要规划建设数据集成融合中心、交通态势感知系统、信号智能优化平台、故障智能监测系统、指挥调度辅助决策系统、智能便民服务等内容,实现“多源数据汇集-智能分析研判-实时管控诱导”的应用闭环,统筹提升路口通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让城市更繁荣,培育“智慧”产业新动能。建构在“城市大脑”之上的合肥高新区区域“经济大脑”,按照善于获取、分析、运用数据的总体要求,建立从海量数据融合汇集(基础支撑层)到综合建模分析(数据建模层)、再到实际业务场景应用(实际应用层)的三层闭环式“经济大脑”架构。2018年,“经济大脑”累计依据6124户次中小企业画像,筛查出失信或失信股东关联企业11户、疑似“皮包”公司企业96户、工商税务人社等不合规企业128户。目前,全省首个县区级法人库已入库企业达9823户,工商、税收、知识产权、资质证书、投贷款、政策兑现、信用、司法等7071万条企业数据信息实现实时、动态、准确更新。
通过“城市大脑”建设,能够有力实现数据资源的赋能,合肥市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发展为着力点,提高城市承载力,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全面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向着数据强政、惠民兴业典范城市阔步迈进。
洞庭湖湿地作为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在维系生态平衡中有重要影响。湖区湿地生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水源足调蓄力巨大,其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有自己的特质,开发前景广阔。可近年来,湖泊面积萎缩,已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当前人们虽早已认识到湿地重要性,但仍然高强度索取,使得湿地开发向破碎化、陆地化趋势发展。忽视湿地的生态价值,忽视长久发展,只会让资源日益枯竭,导致突发性灾害时有发生,所以加强湿地保护迫在眉睫。
陈睿
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局长
标签:城市建设论文; 大脑论文; 合肥市论文; 数据资源论文; 综合利用论文; 实时分析论文; 公共资源论文; 城市治理论文; 合肥市数据资源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