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谈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结合论文_岳焕敏

刍谈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结合论文_岳焕敏

摘要:建筑风格主要受一个时期、一个地域及一个民族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人们多少会结合一些地域文化。地域性建筑蕴涵着地域特有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内涵,地域本身的人文自然和人造环境是一种难以磨灭的建筑特点,建筑的地域性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环境中,是一个民族、地区长期生活积淀的历史文化传统。因此要在吸取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入发展现代建筑设计理念。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结合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极富地域特色、富含文化韵味的建筑和街区被那些形式统一、缺乏地域性、独特风格的建筑无情的取而代之,地域文化式建筑似乎正慢慢被人们所遗忘,为此要高度提倡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要对地域建筑进行保护、更新与发展,要让优质引人的建筑从地域的土壤中培养出来,让文化的光芒在建筑设计内涵里绽放出来。

一、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方法

1.1突出重点 表达准确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的表达,不是对躯壳的塑造,而是对感情的抒发。建筑设计者在对地域文化建筑的创作过程中,要将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风俗、心理需求、思维模式等因子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同时对地理环境、民族风情、经济基础等方面也要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注意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从根本上、深层次地找到建筑灵感,创造新的思路。地域文化建筑的特点就是民族及民间特色性。过于注重表面形式而忽略建筑内涵和地域文化的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经不起时间考验。建筑设计师不能随波逐流,不要只会复制和粘贴,民间文化是一切艺术之根本,每个地区和每个民族都要形象化、现实化的表现建筑艺术,创造出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反映地域特色的建筑。

1.2找准切入点

地域文化建筑的切入点就是要注重地域与文化。中国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方造就不同的建筑特点。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处于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今天,国外现代建筑的各种理论思潮、流派如洪水般的涌入,建筑设计主题也是空前活跃。如何找准地域文化建筑的切入点,如何继承并汲取先进建筑文化的精华而又不失对原有文化的保留,是每个建筑设计师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1.3总结经验,选学得当

建筑设计者就像一位优秀的裁缝和艺术家,可将人们所想、所看、所表达的东西用建筑的形式体现出来。每一件有关地域文化的建筑作品都要细细斟酌、尽善尽美,要充分考虑与环境的相融合,尊重当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灵活地运用当地的地方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应当地的文化特征,总结以往建筑经验,搜集民间特色信息,使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充分释放与发扬。

二、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结合

2.1 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的途径

文化是根,在建筑设计领域同样如此。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有意识地从文化入手,寻求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从如下方面做起:

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和当地材料等硬件性物质文化对建设设计的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尊重当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与环境相结合,使建筑成为环境的一分子,找寻天人合一的惬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要灵活地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使所设计出来的建筑风格一方面能本质节俭节约的原则,就地取材,另一方面也能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来,使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充分释放与发扬。

在建筑设计时将当地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地域特色等软文化要求,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如川西地区传统的养身休闲文化,使人们乐于找寻并享用幽雅的生态环境,成都人潜意识中大多具有盆地意识,小富即安,安逸自在,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上班、下班、菜市场、茶馆、回家,几点一线,周末假日闲暇时到附近休闲放松,有滋有味,其乐融融,也是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体现出文化背景设计构思感受体验这一过程,使人们在建筑中亦能享受到当地生活风情的文化习俗。

2.2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地域性文化

(1)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

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性和建筑材料的地域性两方面:

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文化上,为适应不同区域的物理环境,需应用不同的建筑物理学。高纬度地区需保暖,光辐射强烈的地方需遮阳,温湿地区要防潮通风,雪压大的地区要防积雪,多雨地区应注意排水,多沙的地区要防沙暴,多地震地区特别要注意防震等。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纬度差别大,气候差异也非常明显,造成各地建筑设计的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特色的建筑文化。

在建筑材料的地域文化性方面,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建设材料地域性的影响。建筑用材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所占造价比重甚大,因此必须就地取材,就近采集和生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力学的、美学的特长。产石地区多石构,生土地区有土筑窑洞,产木的地区用木构,产竹地区有竹楼,这些都是建筑设计在建筑材料地域文化的充分体现。

(2)非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

建筑文化的地域差异性,除了表现在物质层面外,还表现在各种地域性的意识形态、地域性的人文习俗等非物质层面。首先,不同文化模式下的人类机体的建筑尺度和建筑风格也表现出某些差别,这是建筑文化地域性的民族性或国家性之缘。其次,各个在民族或国家内部,都存在一定地方界限的社会生活联系与规则。这种地域性的界限一方面联系着种种经济、政治及宗教性质的公私活动,形成与建筑文化相互关联的规则、法律、规范、道德、情操等,另一方面,在不断的联系交往中也沉淀了各地区的地域性文化,并反映在地域性的建设文化上。再次,由于礼制不同,各地域会出现不同的礼制文化与礼制建筑。宗教信仰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宗教建筑,如西方的教堂、中国的庙宇,如欧洲史前的圆环巨石建筑等。丧葬制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陵墓建筑,官制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官场建筑,这些都形成不同的地域建筑与文化。最后,由于风俗习惯的差异,建筑文化与建筑活动也必然会产生差异,最终形成地域性的建筑文化。如我国各地区不同的家庭习惯、村规民俗对宅区、村镇建设的影响就非常典型。

结束语:

建筑地域文化的非物质基因表现为人们通过不同仪式化行为和标志边界等各种方法将文化意义赋予场所和行为。地域文化下的建筑设计,就是继承和发扬当地环境文化传统的体现,好的建筑构思源于生活、文化、观念等。将时间和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出一个既符合时代潮流,又具有民族文化的建筑情感化结构,既体现出生活内涵,又符合人们需求的建筑,才是建筑设计者最大的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李钢.地域性设计―关于中国未来设计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0(4)

论文作者:岳焕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  ;  ;  ;  ;  ;  ;  ;  

刍谈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结合论文_岳焕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