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帷幕灌浆技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
引言
水利工程建筑物往往存在于水下环境中,其基础结构由于长期受地下水的侵蚀,容易出现渗漏问题。一旦发生渗漏,就会对水工建筑物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降低整个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性。帷幕灌浆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地基防渗处理常用的施工技术。
1帷幕灌浆技术的优点
1.1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发展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其管理力度,对其整体建设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其中帷幕灌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工作原理较为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主要是在水利工程的基岩上进行帷幕式的钻孔,并在孔内进行水泥的浇筑,待水泥干后,便会形成帷幕式的防水层,进而对水利工程的防渗透性进行有效的提升。相比于传统的施工建设技术,其操作更简单便捷,却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施工企业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实际的施工之前,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案设计,适当使用帷幕灌浆技术,对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进行有效提升。
1.2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在帷幕灌浆技术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必须要提前进行精细的测量,收集准确的数据,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而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要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实际水流速度以及周围环境的地质特点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进而确保选用的灌浆技术能够满足实际施工的需求,对施工的安全性进行有效提升。
2水利工程施工中帷幕灌浆技术的应用
2.1测量放线
按照设计要求,选取全站仪进行灌浆轴线、控制点的确定,并利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定。在所有灌浆孔里程、灌浆轴线控制里程确定后,即可通过钢卷尺对孔位进行测定。随后利用水准仪将所有孔孔口高程测出,并按照设计帷幕底线,进行具体钻孔深度地计算。
2.2灌浆方式
完成灌浆孔的清理工作之后,进行压水实验,压水实验合格后,开始帷幕灌浆工作,这一环节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帷幕灌浆工程的施工效果,为此要合理控制灌浆的配合比,控制灌浆压力。帷幕灌浆需要基于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灌浆材料,但一般的灌浆材料均包含水泥、煤灰、水及添加剂,明确拌和料配比,并以水加以调和。一般来说,灌浆材料中的的水及煤灰的配合比包括5∶1、3∶1、2∶1、1∶1等,不同的配合比与灌浆材料浓度直接相关,需要以现场施工作业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对灌浆材料的浓度及配合比加以确定,进而开始灌浆施工。在实际的灌浆时,一般先灌注稀浆,进而灌注稠浆。在灌浆时,如果灌浆浓度发生变化,则需要采取不同灌浆压力进行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灌浆浓度及灌浆压力的变化难以控制,如果控制不当,则有可能出现漏浆或串浆等工程缺陷,针对这种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以避免质量问题进一步扩大。一旦发生串浆问题,要及时中止灌浆,在串浆位置进行补灌,确保水泥在规定时间内凝固,保证浆料封堵效果。当完成灌浆时,需要检查灌浆质量,并加以封堵。
2.3施工
帷幕灌浆分为混凝土坝岩基帷幕灌浆以及土石坝岩基帷幕灌浆,这两种灌浆前者是在两岸坝肩以及坝体上进行;而后者则是在岩基顶层进行,然后进行装填坝体,这样做的有点就是可以在竣工后对整个帷幕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同时对于缝隙部分进行帷幕补灌。帷幕灌浆的钻孔应该按照设计排定的顺序,逐步进行加密,严格按照先下游后上游最后钻中间的顺序。同一排钻孔一般按照3个次序钻灌。灌浆方法一般采用全孔分段灌浆法。灌浆压力一般指的是在孔口处压力表所指示的压力值,岩石对于帷幕灌浆也有着一定的压力,一般情况对于表层来说应不宜小于1~1.5倍的水头,而对于底部来说最合适的应为2~3倍的水头。对于砂砾石层来说压力应尽可能大些,应以不引起地面抬动或者虽有抬动但是不超过最大值为限。在整个帷幕灌浆中上部的压力一般小于下部的压力,前序孔的压力要小于后续孔的压力,中排孔的压力大于边排孔的压力,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整体的密实。在灌浆开始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采用一次升压法,直接将压力升到设计中所需预计压力值。在帷幕灌浆时设检查孔这样可以有效的进行压水实验,对于不合格的孔段应进行补灌,最终达到设计中所预计的防渗标准。
2.4浆液控制
按照“稀—浓”的原则逐级变换灌浆浆液的浓度。根据灌浆试验进行浆液比地确定。根据灌浆实际情况,可划分为6个等级。分别为5、3、2、1、0.8、0.5,按照压水试验得出的透水率,如灌浆前透水率在5Lu以上,可选取3作为水灰比;如透水率在5Lu以内,则可选取5作为水灰比;如透水率在10Lu以上,可选取2作为水灰比。在具体应用中,可适当调整。以注浆量进行分析时,如不改变灌浆压力,不断降低浆液注入率时,水灰比可保持不变;或不改变注入率,而不断提升灌浆压力,也无需改变水灰比。
2.5灌浆孔钻孔
帷幕灌浆进行钻孔时应采用硬质的合金钻头亦或是金刚石钻头来进行钻孔,钻孔时一般采用回转式地质钻孔技术或者是清水钻孔技术。整个钻孔过程中都应以实际设计要求在防渗墙轴线上进行布置钻孔位置,而对于灌浆孔的布置来说一般可分为三个程序:①孔距为2m;②孔位之间的轴偏差应小于10cm;③孔深应在防渗墙底部的20~30m之间,并且都应超过设计中帷幕的灌浆底线。
2.6封孔
封孔作为帷幕灌浆的最后一步,应待虽所有的灌浆作业完成后,有监察工作人员和质检工作人员联合进行检查后,双方确认质量合格通过后才能进行封孔。封孔一般采用“置换和压力灌浆封孔法”进行封孔,最终应将所有钻孔抹平。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传统落后的施工技术在实际的施工中极易出现问题。而帷幕灌浆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更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率,进而为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极大程度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少彬.帷幕灌浆技术在某水库坝基防渗处理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3).
[2]马坤,倪志刚,徐利.帷幕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库大坝基础防渗加固处理中的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7(02).
[3]覃媛.关于帷幕灌浆技术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低碳世界,2017(01).
[4]高伟.水电站深厚覆盖层帷幕灌浆施工技术问题及处理措施研究[J].科技信息,2010(01).
[5]刘文东,杨宝国.帷幕灌浆方案在水库坝基防渗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17(4):167-173.
论文作者:吕长火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帷幕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钻孔论文; 压力论文; 技术论文; 水灰比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