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境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中国为典型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飞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新兴经济国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新兴经济国家的管理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业活动也备受新兴经济国家政府所重视,特别是政府对于高科技创业投入大量的资金,给予相当优惠的政策扶持。因此,有关于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创业问题在近年来也开始吸引经济和管理领域学者的眼球。近10年来,国际杂志上发表的基于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创业研究文献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有相当一部分杂志开辟专刊来深入探讨新兴经济下的创业问题,例如国际创业领域影响力较高的杂志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ET&P)、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SEJ)等。这说明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创业研究已经成为创业领域乃至管理学领域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
特别地,中国情境下的创业问题研究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由于中国情境下的制度、市场和文化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或经济体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中国创业活动面临着与成熟经济背景截然不同的创业环境,例如存在的资源约束困境、合法性困境、知识产权困境、大量不良竞争行为以及高权力距离等等。这些困境和问题的存在必然对创业行为、新企业的创建、成长及战略制定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忽略了这些中国情境特征。中国情境的要素及其内涵,中国情境下独特的创业现象及其背后的深层次诱因等黑箱尚未打开。显然,有关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其应当关注哪些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这些研究问题与西方成熟经济背景存在哪些差异、未来的创业研究应当走向何方等都值得深入思考。本研究试图解决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所面临的这些困境,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收集和深入剖析,分析中国情境的内涵及要素特征,总结现有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独特性及其引发这些独特性背后的原因,并构建相应的研究框架体系以指导未来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
二、数据搜集
为了对中国情境的独特性及创业研究脉络有整体的把握,本研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系统收集和分析。关于国内研究,我们对进入2012年CSSCI检索的29种管理学杂志以及关注创业研究相对较多的几个经济学杂志(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商业经济与管理、经济与管理研究)关于创业的文献进行系统检索。由于在2006年以前,创业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为了分析中国创业研究最新的进展和趋势,本研究将时间跨度定为2006-2012年期间在以上杂志上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通过用“新企业”、“创业者”、“创业决策”、“创业战略”、“创业资源”、“创业导向”、“创业环境”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初步获取750余篇文献。随后关注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看其是否基于中国情境来探讨创业问题。从所收集文献的研究内容来看,国内绝大多数创业研究者忽略了中国情境因素,只有少部分学者的研究提及中国情境下独特的创业问题或现象。经过仔细筛选,最后本研究共获得明确提及中国情境的文献共65篇。国内杂志有关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文献的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关于国外研究,本研究对国际创业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几个杂志,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JBV)、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ET&P)、Small Business Economics(SBE)、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ISB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JSBM)、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E&RD)和管理学顶级杂志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AM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AMR)、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ASQ)、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SMJ)以及关注中国管理研究较多的两个杂志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APJM)和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MOR)等系统检索2000-2012年期间有关中国情境下创业研究文献,通过阅读这些杂志的目录和摘要来确认其是否与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相关。最后通过仔细筛选,本研究共获得38篇文献,主要集中在APJM、MOR、ET&P和SMJ这4个杂志上,具体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三、中国情境及其要素分析
1.中国情境的内涵
中国情境下的独特现象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虽然学者们关注的都是中国情境下的研究问题,不同学者所关注的角度不同。较多学者侧重从转型经济角度来分析(Peng and Luo,2000),而部分学者则将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来分析(Hoskisson et al.,2000;Bruton,Ahlstrom and Obloj,2008),另有学者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情境的独特性(Park and Luo,2001)。更加有趣的是即便是同一位学者,其在不同研究中关注中国情境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对于从文化角度的分析比较容易理解,如中国管理者所提倡关系(GuanXi)的利用(Tan et al.,2009),主要分析关系的内涵及其与西方成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中国企业及其管理者在商业活动中如何利用关系来帮助其获得相应的回报。但对于将中国作为转型经济体或新兴经济体的研究却相对混乱,有些甚至在一篇文献里既提到新兴经济也提到转型经济。本研究认为之所以存在这种现状是因为中国情境本来就比较独特,其既是转型经济体的典型代表又是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
因此,要想揭示中国情境内涵就有必要结合转型经济、新兴经济以及文化特征来加以分析。转型经济体是指那些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例如东欧、前苏联共和国以及中国(Peng and Heath,1996)。转型经济体强调通过自由、稳定的贸易以强化其市场机制,并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但转型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缺乏竞争经验和意识(Hoskisson et al.,2000),也缺乏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其市场化行为(Li and Zhang,2007;Peng and Luo,2000)。新兴经济则是指那些正在进行工业化的新兴国家,如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迅速(Hoskisson et al.,2000)。Arnold和Quelch(1998)指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为新兴经济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该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其二有较自由的市场体系,并且政府政策鼓励经济自主化。依据该标准来看,中国完全属于新兴经济体,并且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根据学者们对新兴经济的描述,凡是经济快速发展,并且提倡经济市场化的国家都可以称之为新兴经济国家。由于转型经济体通过实施市场化导向使得经济快速发展,往往都涵盖在了新兴经济体的范畴里(Hoskisson et al.,2000)。从文化角度看,体系较为繁杂,如有较多学者在研究中国情境下的管理问题时便强调了关系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的重要作用(Park and Luo,2001),另外也有学者指出集体主义、风险规避和高权力距离等也是中国文化较为独特的方面(Lau et al.,2010)。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国情境存在独特性,并非新兴经济或者转型经济就能涵盖的。新兴经济涵盖了转型经济,其强调经济的发展和提倡市场自由竞争。而转型经济中又以中国最有代表性,其针对那些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国家。但中国与其他转型经济国家,如俄罗斯及一些东欧国家不同,因为中国存在独特的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以及人们的经济行为。综合分析,中国情境描述的是中国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深刻的体制变革,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并快速发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深受独特文化影响的独特情境。
2.中国情境要素分析
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经济国家经历着深远的制度变革过程,制度环境是学者们探讨较多的问题之一。对于制度环境的分析,North(1990)将其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主要是指社会或国家以编码形式存在的法律、法规等,非正式制度是指以非正式形式存在的共同行为准则、价值观、信仰和文化等。Scott(1995)的研究较为全面,他对制度环境进一步划分为规制、规范和认知3个维度,其中规制维度与上面提到的正式制度相同,主要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方面,规范维度包括国家的价值观、文化等方面,而认知维度则包括社会的技能、信息及知识等方面。这里的规范维度和认知维度便是非正式制度。
在分析中国等转型经济体下的制度环境时,大多数学者借鉴的是North(1990)和Scott(1995)的经典研究,认为规制、规范和认知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具体地,规制方面的特征表现为产权保护不完善、缺乏公平竞争的制度、契约的法律效力不足以及政府干预等方面;规范方面的特征表现为受社会主义信念的影响较大,认为私营企业谋取暴利、存在剥削行为,社会缺乏鼓励创业的文化;认知方面的特征表现为创业者缺乏与市场环境相关的经验和创业技能等(Manolova,Eunni and Gyoshev,2008;Aidis,Estrin and Mickiewicz,2008)。
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经济体一方面其市场逐步开放、引入竞争机制,社会正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另一方面计划经济制度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政府依然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和市场是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的双重力量,忽略任何一方都无法解释中国情境的独特创业环境(蔡莉等,2011)。恰恰以往的研究仅仅从正式的规制、非正式的规范和认知角度来分析中国的创业环境,极大地忽略了市场主体的作用和特征,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本研究认为市场环境特征需要得到重视。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从制度、市场和文化3个方面来分析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环境。这里探讨的制度环境主要指正式规制部分,文化则指非正式制度的规范部分(Li and Zahra,2012),而本研究提出的市场环境则对非正式制度的认知维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1)制度环境特征。中国情境下的制度环境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度不完善、缺乏稳定性。一方面,中国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往往面临制度失效,缺乏成熟的合同法、财产法等正式制度(Xin and Pearce,1996),并且这也导致产权不明晰(Hoskisson et al.,2000;Park and Luo,2001);另一方面,制度的转型使得制度环境变化、缺乏稳定性(Peng,2000;Meyer,2001)。第二,法律、法规的执行力不足(Delios and Henisz,2003)。由于合同法、产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足使得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难以有效地规制企业的行为(姜翰等,2009)。虽然有统一的法律体系,但地方政府的介入以及不同的实施机构对法律的解释不同,这使得区域间和行业间法律的执行情况出现较大的差异(Zhou and Poppo,2010)。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法制体系及其执行机制,使得机会主义等行为增加(Nelson et al.,1998)。第三,存在政府干预现象。政府的干预在于其控制着大量的稀有资源和战略资源,例如土地、石油、银行信贷、补贴、税收优惠等(Faccio,2006;Khwaja and Mian,2005),并且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一些政策法规来引导经济活动(Park and Luo,2001;Sheng et al.,2011)。政府机构对项目批准和资源配置有较大的主导权,深刻地影响市场的规模、结构和企业竞争力(Hillman and Keim,1995;Hillman and Wan,2005),与其他转型经济国家一样,这些特殊的权利可能产生一些官僚化现象(Aidis,Estrin and Mickiewicz,2008)。
(2)市场环境特征。中国制度的深刻变革也带来了市场环境的变化(Hoskisson et al.,2000)。市场环境主要描述的是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和竞争环境,反映在市场竞争、市场需求、技术波动等方面(Jaworski and Kohli,1993;Kohli and Jaworski,1990)。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市场的开放使得竞争加剧,同时也减弱了原有经济系统的作用(Li et al.,2008)。然而,仅仅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市场体系还不完备、尚未成熟,并且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依然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影响,如存在明显的国企垄断、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但获得的待遇差距较大等现象。
第一,中国情境下,市场竞争的特征表现得最为明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竞争地位不同。其一是市场向私营企业和国外投资者逐步开放,市场竞争加剧(Li et al.,2005;Zhou et al.,2005),存在较多不良竞争行为。Peng和Luo(2000)指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同时存在并相互竞争是转型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支持市场的正式制度,例如有效的法律系统尚未成熟,市场竞争的规则很难预测(Hoskisson et al.,2000),侵犯专利和版权、契约和合同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履行以及不公平竞争行为等普遍存在(Li and Zhang,2007)。因此,这些潜在的因素导致大量的不良竞争现象。其二是私营企业的地位尽管在上升,但国企依旧处于垄断竞争地位。虽然近年来私营企业不断蓬勃发展,给国有企业带来挑战,国有企业也在不断调整其生产运营方式和战略,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环境(Hoskisson et al.,2000),但国有企业与政府或其代理机构关系密切,从而获得政府的支持、甚至是保护,而民营企业从政府获得的支持相对较少,也缺乏市场合法性,处于较弱的地位(Luo,Zhou and Liu,2005),加上民营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不足,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垄断的现象依然存在(Yamakawa,Peng and Deeds,2008),并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
第二,市场需求快速变化,供需不平衡现象严重。我国的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等要素市场尚不成熟(Bruton and Ahlstrom,2003),特别是资本市场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从正式金融市场渠道获得资金的成本和难度较高(Zhang and Wong,2008)。私营企业往往缺乏资金,但其获取资本的难度更大,因为银行更亲睐国有企业(Li et al.,2008)。由于市场体系并不成熟、正处于完善阶段,市场需求变革较快、难以预测(Li et al.,2008),从而为创业者带来机遇。
第三,高强度的技术波动是中国市场环境的又一重要特征。中国企业本身具备的技术基础薄弱,由于中国的市场开放化和全球化使得中国企业接触到更多的技术,并受到全球范围内技术发展趋势的深远影响,这促使中国企业不得不参与技术研发,不断改进自身的技术以应对快速变革的市场环境(Song and Parry,1994;Li et al.,2008)。
(3)文化环境特征。文化的核心是社会传统价值观和信念的集合体(Tsui et al.,2007),包括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Hofstede,1980;Hofstede and Hofstede,2005)。根据North(1990)的观点,文化反映的是人们用于解释周围世界的主观模式,在经济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属于非正式制度。从本研究的文献梳理来看,中国独特的文化环境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风险规避、高权力距离和关系利用倾向性等几个方面(Su,1999;Lau,Chan,Tai and Ng,2010;Zhang and Wong,2008),并深刻地影响着创业活动。集体主义与风险规避是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时关注最多的两种文化(Li and Zahra,2012;Su,1999;Lau,Chan,Tai and Ng,2010),在中国情境下的特征也较为明显。中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强调对于关系的利用(Tsui and Farh,1997)。较多学者的研究都证实中国创业者或管理者关系利用倾向较高,并对其经济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Yang,1994;Li and Zhang,2007)。
第一,强调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更加关注个体行为给集体成员带来的影响,强调社会化目标(Lau et al.,2010),而西方成熟经济国家则崇尚个人主义,更加关注个体行为的产出或者是个人需求、利益和目标满足情况(Li and Zhang,2007)。集体主义文化关注和共享集体福利,但容易产生锁定效应,禁锢于固定的解决方式(Morris,Vuuren and Cornwall,2009)。第二,风险规避。风险规避也是中国文化较为重要的方面,管理者倾向保守,与西方国家管理者相比,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意愿相对较低,特别是在中外合资企业中,这种文化冲突在日常管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Lau et al.,2010)。第三,高权力距离。权力距离反映的是个体对于权力不平衡性的接受程度(Hofstede,1980)。中国文化中存在接受权力和角色安排的传统,这也成为社会关系稳定性的重要支撑,管理者也普遍认同层级式决策和领导权威(Lau et al.,2010)。第四,关系利用倾向性。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有使用关系协调交易活动的悠久传统,这导致了中国社会将关系看作为是企业运营的生存根源(Tsui and Farh,1997)。关系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和社会要素(Park and Luo,2001),强调将社会关系作为经济和社会组织中的主要形式(Yang,1994),尤其是个人关系的使用(Zhang and Wong,2008)。
综上本研究分析了中国情境下独特的文化,然而正如Hoskisson等(2000)所说,中国新兴经济下市场的转型促进了正式(例如法律和法规)和非正式制度(例如文明、道德、规范)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特别是个体主义及风险承担的作用在提升,这也将持续地影响到创业活动。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非正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式制度的不完善(Aidis,Estrin and Mickiewicz,2008),特别是关系网络的利用。由于中国经济活动深深嵌入在人际关系中,创业者不仅与其他管理者构建商业关系,同时也与政府官员构建政治关系(Peng and Luo,2000;Sheng et al.,2011)。这可以弥补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政策的不稳定性等对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主题剖析
中国情境下的创业活动由于受到独特的制度、市场和文化的多重影响,导致与其他情境下的创业活动存在较大的差异,学者们所关注的创业研究问题也存在较多不同。从本研究所关注的文献来看,有关于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主要关注于创业战略、关系网络和合法性等方面。中国情境下这3个创业研究主题与国外成熟经济相比特征鲜明,需要结合中国情境下独特的创业环境要素加以解释。
1.创业战略
中国情境下,市场环境快速变革及制度洞的存在,产生大量机会(Li et al.,2008),如何去把握机会是所有创业者和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然而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加剧,竞争强度不断增大,法律不健全导致的机会主义盛行。在这一背景下,新企业的创业战略选择与成熟经济背景下存在较大的差异,其需要选择合理的创业战略来应对外部环境。
现有关于中国情境下的创业战略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情境下影响新企业创业战略选择的独特因素分析(Li and Li,2009;Hoskisson et al.,2000;Tang and Hull,2012;Tang and Tang,2012),如Li和Li(2009)关注中国企业的高管团队(TMT)冲突对创业战略决策的影响,发现情感冲突消极影响创业决策而任务冲突积极影响创业决策;Tang和Tang(2012)指出,中国制度环境(规制、认知和规范环境)存在独特性,其中规制环境(法律、规章,政府政策)体现为知识产权的弱保护使企业创新很难达到期望收益,认知环境(运营企业的知识、技能)体现为企业家在一些领域缺乏经验,如商业计划书的准备,人力资源管理,现金流处理等问题,并且规范环境(文化、价值观、信念和规则)正发生着深远的变革。因此,对于中国创业企业来说选择合适的战略(探索,保守,对抗和分析战略)以适应外部环境非常重要,它们开始追寻多样化战略而不是仅仅只是选择低成本战略。(2)中国情境下战略导向及不同导向间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的影响(Li et al.,2008;Li and Atuahene-Gima,2001;Davies and Walters,2004;Tang et al.,2008;Tang and Tang,2012),如Tang等(2008)、Tang和Tang(2012)分析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创业导向与绩效的独特关系,提出二者存在倒置U型关系;Li等(2008)探讨中国新型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创业导向和市场导向对于企业绩效的共同作用;(3)中国情境下战略导向的作用路径(Zhao et al.,2011;Zhou and Li,2007;杜运周等,2008),如Zhao等(2011)提出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实施创业导向战略更需要通过组织学习来提升企业绩效;Zhou和Li(2007)指出,中国企业战略导向通过创新活动、组织学习和能力开发提升绩效;国内学者杜运周等(2008)认为中国背景下,企业合法性获取是创业导向转化为绩效的关键路径。
中国情境下企业创业战略的独特性分析。与成熟经济背景相比,中国情境下企业创业战略的独特性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创业战略选择过程中倾向于选择具有短期目标特征的市场战略而不是创新战略(Tang and Hull,2012);(2)战略导向与企业绩效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如Tang等(2008,2012)提出创业导向-绩效间存在倒置U型关系;(3)战略导向转化为绩效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资源获取及组织学习过程(Zhao et al.,2011;Zhou and Li,2007)。
中国情境下创业战略存在这些独特性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市场环境的变革和制度漏洞带来大量的创业机会,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使得机会主义行为加剧,存在大量不良竞争行为;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市场竞争较为有序,企业的创新活动受到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的严格保护(Li and Atuahene-Gima,2001;Li and Zhang,2007)。因此,在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倾向于选择基于短期利益的目标战略(Tang and Hull,2012)。(2)中国情境下,企业在实施创业战略过程中,资源投入无法保障(一方面政府控制着一些稀缺资源(如土地、银行信贷)及投资规模等(Park and Luo,2001);另一方面企业又难以通过市场获取资源,因为资本市场并不完善(Li et al.,2008),难以给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撑),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又极其有限(Zhao et al.,2011),从而容易错过机会窗口,使得创业战略无法为企业带来应有的收益和价值。因此,在中国情境下实施创业战略所带来的效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取决于企业资源整合和学习能力。而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下,资本市场较为完善,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灵活地获取所需的资源,从而能很好地保障企业实施各种创业战略,以帮助企业迅速获得竞争优势和收益。(3)国有企业垄断、民营企业获得政府支持有限及不良竞争的存在使得企业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知识资源进行创新(Zhao et al.,2011),加上政府的干预等因素,导致企业不得不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非市场活动中,如背负捐款等社会责任(Tang and Hull,2012)。因此,为了达到战略目标,企业不得不从外部进行持续性学习。
2.关系网络研究
中国情境下,创业活动面临较为严重的资源困境。由于政府对于稀缺资源的控制以及资本市场不完善(Li et al.,2008),使得企业在资源获取过程中难以利用市场渠道,而依赖关系网络。因此,关系网络便成为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获取资源最为重要的途径(Li and Zhang,2007;Sheng et al.,2011),特别是构建政治关系成为企业能否顺利成长的关键要素。
现有关于新企业关系网络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情境下新企业关系网络的重要性、主要类别及其动态变革(Guo and Miller,2010;Davies and Walters,2004;Luo,Huang and Wang,2012;Zhang and Wong,2008)。如几乎所有相关研究都强调关系网络是中国情境下进行商业活动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为新企业提供关键资源、信息和政治资本,可用于弥补不完善的正式制度(Davies and Walters,2004;Luo,Huang and Wang,2012;Zhang and Wong,2008);Guo和Miller(2010)的研究指出,关系存在多种类别,包括家庭关系、商业关系和政府关系,并且在新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下这些不同类型的关系所起的作用不同。(2)不同类型关系网络对新企业的影响及其差异(Yiu and Lau,2008;Luo,Huang and Wang,2012),如Yiu和Lau(2008)及Luo、Huang和Wang(2012)都指出商业关系和政治关系对企业产生不同作用,商业关系可为企业带来技术、信息、知识和其他资源,有助于识别商业机会,而政治关系则有助于企业获取政策信息、合法性和声誉。虽然二者对新企业的作用有明显不同,但在中国情境下缺一不可。(3)中国情境下政治关系的独特作用及其构建方式(Li and Zhang,2007;Sun,Wright and Mellahi,2010;Fuller,2010;Li et al.,2012)。如Li和Zhang(2007)的研究指出,在中国这种市场开放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境下,政治关系的利用可用于获得政府支持和政策扶持,减少由于制度不完善而对新企业带来的劣势和挑战;Sun、Wright和Mellahi(2010)指出,创业者与政治家的联盟是新企业获得政治资本的重要途径。
中国情境关系网络的独特性分析。与成熟的市场经济背景相比,中国情境下新企业关系网络的独特性表现为:(1)新企业创建及成长过程中倾向于首先考虑利用各种关系而不是市场途径来解决面临的困境(特别是资源困境)(Zhang and Wong,2008);(2)构建和合理利用政治关系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Li and Zhang,2007;Sun,Wright and Mellahi,2010;Fuller,2010;Li et al.,2012);(3)商业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对新企业创建及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但从财务绩效来看,商业关系的作用依然比政治关系的作用更为明显(Luo,Huang and Wang,2012),而从企业成长角度看,政治关系即有正面作用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Sheng et al.,2011)。
中国情境关系网络独特性原因分析。(1)中国情境下的资本市场尚不健全,使得新企业通过市场途径获取资源的难度较大(Zhang and Wong,2008)。关系网络作为重要的资源获取途径,其获取资源的可能性大、并且成本较为低廉。另外,关系文化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经济以及个体的商业活动(Tsui and Farh,1997),因此在资源获取过程中,关系网络首先被中国新企业管理者所考虑。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体系健全,政府并不直接干预经济,经济活动遵照市场规则进行,资源通过市场自由流通。新企业通过市场途径便可方便地获取所需的资源。另外,中国情境下的制度体系不完善,关系网络可作为重要的非正式机制来弥补正式制度缺陷(Sun,Wright and Mellahi,2010)。因此这些因素都导致新企业极其重视关系的利用。(2)处于转型期,政府依然干预和控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依然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充当资源配置的角色,并且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不健全。新企业需要通过构建和利用政治关系来获取相应的资源和制度合法性,维护自身的利益(Sheng et al.,2011);而在成熟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对于经济的直接影响和干预较少,法律法规较为完善。(3)商业关系更多地基于商业利益、强调交换与合作,彼此互惠互利,具有长期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政治关系中,双方的地位并不对等,政府机构官员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升迁问题,而不是企业的经济利益,这种地位决定着二者难以存在长期性关系(Sheng et al.,2011)。因此,比起政治关系,商业关系更有利于企业获得财务绩效。(4)构建和维护政治关系需要较高的成本;过强的政治关系也会加大政府对企业日常经营和规划进行直接干预的可能性,如政府官员可直接命令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承担不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社会责任(Shleifer and Vishny,1994),从而极大地影响企业正常发展。
3.合法性研究
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组织能否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而获取合法性则是新企业克服新创劣势的重要措施,因为建立合法性能够使新企业更容易去获取资源(Zimmerman and Zeitz,2002)。新企业由于缺乏交易记录、面临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些先天性的劣势使得其普遍缺乏合法性。中国情境下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对企业的认可程度不高,缺乏受社会认可的品牌,合法性水平普遍较低(杜运周等,2008)。因此不难想象,与国外相比,中国新企业在获取合法性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障碍。
现有关于企业合法性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情境下创业导向、创业者社会技能以及政治关系对于合法性获取的影响(Yiu and Lau,2008;Fuller,2010;杜运周等,2008;项国鹏、迟考勋、王璐,2011)。(2)企业合法性对于国际化的影响(Yamakawa,Peng and Deeds,2008;Alon et al.,2011),如Yamakawa、Peng和Deeds(2008)的研究认为新兴经济国家的企业向成熟经济国家的国际化有助于传播企业高质量和高信誉的信息,以吸引更多的资源提供者,因此获取合法性是企业进行国际化的重要推动要素。
中国情境下企业合法性的独特性分析。与成熟的市场经济背景相比,中国情境下新企业合法性的独特性体现为:(1)企业合法性水平普遍较低(杜运周等,2008),机会开发与合法性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矛盾;(2)新企业在合法性获取过程中非正式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政治关系的作用尤为明显(Li and Zhang,2007;Sheng et al.,2011);(3)新企业构建合法性的成本更高、时间更长。
中国情境下企业合法性的独特性背后原因分析。(1)由于市场体系尚处于建设中,社会经济受计划体制的影响较为深远(Boisot and Meyer,2008),创业者及管理者的市场竞争意识正在形成,加上教育水平普遍不高(Siqueira and Bruton,2010),创业者构建企业合法性的意识较为薄弱;另一方面,中国情境下的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受到社会认可的品牌(杜运周等,2008)。(2)政府部门的权利依然较大,在制度层面对新企业进行各种约束,如市场准入许可证、税务登记等。新企业为了获得制度合法性需要得到政府机构的支持。同时,正式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政治背景被认为是获得制度和市场认可的较为快捷的方法。因此,积极地构建政治关系是获得合法性,摆脱制度不完善所带来各种约束的重要途径(Li and Zhang,2007)。(3)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开放使得竞争更为激烈(Li et al.,2005),既有来自于国内企业的竞争也有来自于国外企业的竞争,同时制度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不良竞争大量存在于经济活动中。因此,新企业在这一背景下更多地考虑的是短期利益,获取合法性的难度更大、时间和成本也更高。
显然,基于中国情境的创业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与中国目前的经济地位和创业活动发展现状是极不相称的。进入21世纪后,国际上的创业研究主要集中于创业网络、创业资源、创业者/团队、创业环境、战略导向以及创业机会等方面(蔡莉等,2011),尤以创业网络和创业资源的研究文献居多。这些不同主题的研究也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近年来创业研究的总体发展状况,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成熟和深入化。然而,从本研究的文献梳理来看,基于中国情境的创业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创业战略、关系网络和合法性等方面。相比较,基于中国情境的创业研究主题和内容过于狭隘,创业资源、创业者/团队和创业机会是国际创业研究的重点问题,其同样具有一定的中国情境特征,却被极大地忽略了。究竟是这些研究问题在中国情境下缺乏独特性还是由于这些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这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关系网络和创业战略虽然也是国际创业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但基于中国情境下的相关研究文献并不多,而合法性研究虽具有一定的中国情境特性,但其并不是国际创业研究的主流。如何继续深化这些主题的研究并与国际创业研究接轨同样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又一问题。
五、中国情境要素、独特现象与创业研究问题
从对现有研究的梳理来看,国内外学者有关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主要集中于创业战略、关系网络以及合法性研究3个方面。中国情境下,这3个主题及其相关研究与西方成熟经济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具体体现为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对新企业的不同影响等方面。为了进一步揭示引起这种差异的背后原因,本研究通过对不同主题下的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中国情境3个关键要素,即制度、市场和文化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
然而,中国情境下的制度、市场和文化要素对创业战略、关系网络以及合法性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在对已有文献的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学者们基于中国情境解释特定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观点或者发现时往往以某些独特现象为基础。如在解释中国情境下创业战略独特性时,学者们提出正是由于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导致制度和市场快速变革、存在大量机会、存在不良竞争行为、资源约束性较强、国企垄断、政府控制大量的稀缺资源等等现象(Li and Atuahene-Gima,2001;Li and Zhang,2007;Park and Luo,2001;Li et al.,2008;Zhao et al.,2011;Bruton and Ahlstrom,2003),从而引发中国企业在实施创业战略时存在独特性;在解释关系网络时,也同样是因为受中国独特环境要素的影响引起资本市场不完善、存在政府干预、法律和法规不健全和较高的关系导向等独特的现象(Zhang and Wong,2008;Sheng et al.,2011;Bruton and Ahlstrom,2003),从而提出中国创业者更倾向于利用关系网络、重视构建政治关系等值得关注的创业问题;中国情境要素作用下存在创业者及管理者缺乏竞争意识、存在不良竞争行为、政府的行政干预等独特现象(Siqueira and Bruton,2010;Li and Zhang,2007;Hillman and Keim,1995;Hillman and Wan,2005),其是中国企业合法性水平普遍较低、企业获取合法性过程中依赖政治关系等问题的前因。显然,正是这些独特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新企业的创业战略选择、关系网络利用以及合法性获取等过程与西方成熟经济存在极大的差异性。
也就是说,中国的制度、市场和文化要素是引发中国情境下创业者或新企业所面临独特创业环境和困境的根本原因,但这3种要素是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引发某些特定的现象而作用于新企业创业过程的。因此,本研究按照中国情境-独特现象-创业研究问题这一逻辑,将中国情境要素与具体的创业研究问题相结合(参见图1),提出中国情境下创业者或新企业所面临独特现象的重要作用,并构建如图1所示的解释模型。
图1 中国情境—独特现象—创业研究问题解释模型
中国情境下,独特的制度、市场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一些独特现象。根据对现有研究的总结,这些独特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及制度快速变革;存在大量创业机会;政府控制大量稀缺资源;资源约束性大;竞争加剧,存在不良竞争现象;管理者缺乏竞争经验;国企与民营企业政策待遇方面差距大。这些独特的现象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创业者的创业活动以及新企业的行为。
结合独特的创业现象来看,除了创业战略、关系网络和合法性的研究具有独特性外,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以及创业学习等都是中国情境下值得关注的创业研究问题。环境的变革创造大量的创业机会(Li et al.,2008),正是这些机会吸引着大量创业者进入到创业浪潮中,同时也吸引大量的国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情境下的创业机会有其独特性,一方面市场环境快速变化、市场需求量大,但更加难以预测,机会也很可能成为陷阱。创业者追求创业机会时往往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这与中国文化中倾向于规避风险形成“冲突”。另一方面,制度不完善可能会限制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也是机会,如“制度漏洞”(Institutional Hole)带来大量的制度创业机会(Yang,2004)。创业者如何识别并开发这些有价值的机会是创业领域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因为机会开发过程中创业者面临的是市场和制度的快速变革、资源的强约束性等等问题。创业者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成为机会开发的关键。
较高的资源约束是中国情境下进行创业活动时面临的重大障碍。这种高度的资源约束性来自于资本市场不完善以及政府对于稀缺资源的控制,主导着资源的分配体系(Sheng et al.,2011),使得资源无法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流通。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其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政府的较为不公平待遇。这种高度的资源约束迫使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以及新企业早期成长过程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所需的资源,而能否高效率地获得所需的资源也成为新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如何在这种独特环境背景下利用好有限的资源也极大考验着创业者的智慧,需要创业者创造性地整合已有的资源。因此,中国情境下创业资源开发(识别、获取和整合等)也是重要的创业研究问题之一。
第三个重要的创业研究问题是关于创业学习的相关研究。中国情境下,虽然创业环境的快速变化带来大量的创业机会(Li et al.,2008),但高度的资源约束性、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完善的资本市场、缺乏管理经验以及风险规避倾向等等独特的现象和问题使得创业者在机会开发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也是为何中国创业者的创业活动失败率要远高于西方成熟经济体的重要原因。如何克服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决定着创业的成败。这便需要创业者通过经验积累、观察和亲身实践等一系列创业学习过程以获得相应的创业知识来解决创业过程中存在的这些困境。现有研究极大地忽略了中国情境下创业学习的重要性,其也是中国情境下需要深入关注的关键创业研究问题之一。
六、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框架体系构建
中国情境下的独特现象和创业研究问题与西方成熟经济体系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中,创业战略、关系网络、合法性等研究问题所对应的情境特色最为突出,受到相关领域学者们的关注也最多。然而从现有研究来看,有关于中国情境(或转型经济、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创业研究依然存在较多不足,关于创业机会开发、创业资源开发以及创业学习研究较少,并且研究内容也较为发散。绝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仅仅只关注某一创业研究问题,忽略了这些创业研究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国情境下独特的创业现象与创业研究问题的关系来看,创业研究问题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例如,针对创业战略问题,新企业在规划或者实施创业战略时需要借助于关系网络和构建合法性来解决资源稀缺困境(Tang et al.,2008)。缺乏合法性是中国情境下新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实施创业战略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这需要创业者借助于政治关系来加以应对(Sheng et al.,2011)。显然,学者们忽略了这种内在逻辑关系,从而无法更深刻地揭示中国情境下创业研究问题的本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基于中国情境的创业研究的发展。
按照环境—战略—行为—绩效的研究范式,本研究试图构建出符合中国独特情境下的创业研究框架体系以启示未来的创业研究。关系网络利用、合法性获取是企业层面的行为,受到新企业创业战略的驱动和影响。同时,关系网络与合法性获取之间也存在内在的作用关系,合理利用商业关系和政治关系(关系网络)是中国情境下新企业获取合法性的重要保障,可以快速得到制度层面和市场层面的认可。在创业战略的推动下,新企业通过利用关系网络、获取合法性等行为为企业创造价值和产出。
新企业的这些行为受到环境要素的制约。中国情境下创业环境的重要特征是高度的不确定性,这种高度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多个方面,既有市场环境的快速变革、技术环境的变化,也有来自于制度层面的政策频繁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国情境下的创业活动发生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创业者以及企业需要时刻根据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做相应的对策调整,克服创业活动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境,如识别有价值的机会、克服资源稀缺困境等。这便强调了中国情境下的创业者或新企业进行创业活动需要持续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即创业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持续的创业学习过程(Maria and Bygrave,2001)。在研究中国情境下的创业问题时需要更多地从动态的学习视角来考虑创业现象和创业问题,因为从静态的角度是难以解释这种动态的创业现象和问题的(Cope,2005)。然而,现有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中国情境下的创业问题,忽略了创业现象的动态性。不难想象,创业学习是揭示中国情境下独特创业研究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也是独特创业现象的重要解释变量,是在不确定环境中克服各种创业困境,获得创业产出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本研究将创业学习引入到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框架中。创业学习既是企业应对中国独特制度、市场和文化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制定和实施创业战略时,获得更高创业回报的中介因素,同时也受所处关系网络的影响。新企业积极进行创业学习也有助于获取合法性,解决新企业的合法性困境。不难看出,创业学习过程有助于将创业战略、关系网络、合法性等独特的创业研究问题结合起来,极大地放大新企业实施创业战略的效率和效果,以帮助新企业获得更高的创业产出。
机会开发和资源开发是创业研究领域的两个核心概念和核心研究问题(蔡莉等,2012)。从根本上说,创业活动本身便是机会开发与资源开发行为过程。中国情境下存在大量的创业机会,但如何在眼花缭乱的各种机会中搜寻、识别到有价值的机会,并且将其予以顺利开发、创造价值?独特的创业环境使得新企业在进行机会开发过程难以获得所需的资源,但如何在资源较为稀缺的环境中获得必要资源,以配合机会开发行为?因此综合来看,机会开发与资源开发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也是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两个最为根本的问题(Xiao et al.,2010;蔡莉等,2012)。中国情境下进行创业活动需要创业者利用智慧解决好机会开发与资源开发问题。例如,实施合理的创业战略、进行创业学习、利用关系网络、获得合法性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机会与资源开发从而获得相应的创业产出。因此,有效地进行机会与资源开发是中国情境下进行创业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新企业获得高额回报和产出的关键一环。结合以上分析,本研究构建如图2所示的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框架体系(参见图2)。
图2 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框架体系
七、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本研究对中国情境的内涵、要素进行系统梳理,基于已有创业研究文献对创业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分析现有研究的主要内容、所关注问题的独特性以及引起这种独特性背后的原因,提出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主要集中于创业战略、关系网络和合法性研究等方面。在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制度、市场和文化是引起独特创业问题最根本的情境因素,并通过三者的互动引发独特现象来作用于新企业创业过程的,从而本研究构建出中国情境—独特现象—创业研究问题的解释模型。基于现有研究不足,本研究根据环境—战略—行为—绩效的研究范式构建出基于中国情境的研究框架体系,将创业学习、机会与资源开发行为引入到基于中国情境的创业研究体系中,以更好地指导未来研究。具体地,根据已有研究不足,结合基于中国情境的研究框架体系,本研究认为未来创业研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情境下的创业学习研究。基于动态的创业学习视角来分析复杂、动荡的环境背景下企业的创业问题,如中国情境下创业学习的独特性及学习方式间的演化路径;在制度和市场快速变革的环境下创业者的实践学习过程等。资源稀缺和竞争经验缺乏的背景下,创业战略、关系网络对创业学习的作用机制。合法性获取、机会开发与资源开发过程中,创业学习的重要作用;受中国独特文化影响的背景下创业者/团队已有的经验、创业技能、领导风格等对创业学习方式的选择及学习过程的影响。
中国情境下机会开发与资源开发问题。中国情境下,市场和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使得机会开发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稀缺困境。因此,机会开发与资源开发是中国情境下创业者需要面对的重要创业问题,同时二者也是密不可分的一体化行为(称之为机会—资源一体化行为,即中国情境下机会开发和资源开发是不可分割的整合行为)。未来需关注中国市场和制度的快速变革和资源稀缺的困境下,基于机会开发与资源开发的内在关系揭示机会-资源一体化的内涵及其测量。受高权力距离、关系利用倾向以及风险规避等独特文化影响下新企业机会开发与资源开发过程的独特性分析。创业战略、关系网络、创业学习以及合法性等对机会开发与资源开发行为的影响机理;中国情境下,创业者/团队已有的经验、创业技能、领导风格等对机会开发与资源开发行为的影响。
研究方法与测量体系。绝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在关注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问题时依然借鉴的是西方经济背景下较为成熟的理论,进行实证分析时借用的都是学者们在西方成熟经济背景下开发的测量体系。鲜有研究在独特的中国情境下,从制度、市场或文化角度去深入剖析并提炼基于中国创业实践的创业理论和测量体系,这也是中国情境下创业研究发展的主要障碍。未来研究应当更深刻地剖析中国独特的制度、市场和文化背景,更多地通过案例或者其他质性研究来提炼出真正符合中国本土化的理论,开发相应的测量体系。同时,未来研究还应当更多地基于案例、仿真等方法从动态视角来分析中国情境下的创业问题。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环境存在极高的不确定性,这极大地影响到企业的战略选择、创业决策,从而使得创业行为处于动态变革中,这也是被现有研究所忽略的。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总结来看,有关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对于创业战略、关系网络、合法性等现有研究关注较多的问题,需要未来研究结合中国情境下独特的制度、市场和文化环境要素及其对应的独特创业现象来解释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揭示其作用机制。基于中国独特情境的创业学习以及机会开发与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迫切需要学者们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国情境下创业学习、机会开发与资源开发行为的独特作用机制以及多种情境要素对创业学习及机会与资源开发行为的作用路径。
然而,从本研究所提出的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框架(见图2)不难看出,在研究中国创业问题时,创业战略、关系网络、合法性、创业学习以及机会开发与资源开发等核心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一点被已有研究所忽略。进行中国创业问题研究也不能仅仅只是关注这些核心主题,更重要的是注重结合中国情境要素和独特创业现象来揭示不同主题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各主题交互作用下对创业活动的影响。这一研究问题能揭示中国独特创业现象和创业研究问题的本质,也是能否从理论上解释中国创业研究问题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中国情境下创业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分解”的研究思路,更需要“综合”的研究思路。
综合而言,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越来越受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特别是华人学者占很大一部分。这部分学者的独特背景也使得他们对中国情境的理解更为深刻。然而,我们仍然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即现有研究并未充分认识到何为中国情境下最为独特的创业研究问题。基于已有研究不难发现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问题确有其独特性。但这仅仅只是“表象”,更多的研究就“表象”来分析创业问题而忽略了“表象”背后的形成机理。即便是在解释中国情境下的独特创业研究问题时,多数的研究往往基于西方已有的成熟理论体系。尽管西方已有的理论体系是否适用于中国情境一直是个争议的话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中国的创业研究正遇到瓶颈。这种瓶颈主要来自于学者们试图基于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独特的创业研究问题。这一做法的结果是已有研究更多地关注那些能够用现有理论解释的创业问题,而极大地忽略了中国情境下最具独特性的创业研究问题。恰恰这种最具独特性的创业研究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基于已有理论体系来解释,这需要将中国情境下的制度、市场和文化要素相结合,甚至还需要考虑中国的社会变迁背景来研究创业问题。
诚然,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问题确有其内在独特性,并且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如何抓住这种本质的区别,凝练出科学的创业研究问题是未来学者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如果仅仅立足于已有的理论,跟随已有研究是难以揭示出中国创业研究问题的独特性及其本质,也难以创造性地取得有价值的原创性创业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今后在关注中国创业研究问题时需要更多地考虑情境化因素,只有将已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独特的情境要素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揭示中国独特的创业研究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者需要跳出现有的思维定势,从国际化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国的创业研究问题,以更好地提炼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研究问题。我们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理论体系,这是一项较为长期的任务,但目前时机尚不成熟。因为目前国际上的创业理论体系本身还处于持续完善的阶段,而基于中国情境的创业研究本身正是对已有创业理论的反思、补充和完善。
本研究感谢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汤淑琴、陈彪、陈琛、郭润萍等博士生在文献梳理过程中提供的帮助。
标签:创业环境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创业资源论文; 创业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规范分析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法律论文; 非正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