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档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农村普遍开展起档案工作,这是两个文明建设在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促进农村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等多个方面给予探讨,以便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坚定信心,把农村的档案工作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下去。故此,本人提出一些陋见,也算是一种尝试。
一、农村档案工作落后的档案事业是有缺陷的档案事业。
农村档案建设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其范围和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单从宏观上看,起码包括村级档案、家庭档案、企业生产管理档案、经济科技组织档案、个人档案等等。农村是一个小社会,大凡档案所涉及的内容,可以说农村无所不包。
客观的需要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现在提出建立健全农村档案工作决非偶然。一是从我国国情看,我国是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有80%的人口在农村。如果我们的档案事业的视野只局限在占全国人口20%的城镇人口的活动范围内,而对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的档案事业很少问津,这起码可以说是档案事业的发展是不全面的,不完整的,不平衡的。二是从农村的地位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对于我国来说,农村是我国农业的主要载体,占有农业的主体地位。如果农村档案工作不发达,农业方面的档案工作自然也落后。那么,档案工作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也只能是一种口号和愿望而已。三是从社会发展看。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从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这个转换过程,必定是农村各行各业大发展、大飞跃的过程。档案工作做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现象,也必须接受农村这块阵地的呼唤,迫切需要在这块沃土上得到发展和壮大。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历来是我们国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从我国的经济结构、人口分布、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等方面来考虑,农村、农业、农民都在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中央曾提出,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同样也可以说,农村档案工作落后的档案事业是有缺陷的档案事业。我们要从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要从为农村积累宝贵历史财富服务的高度来审视农村档案工作。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来做好农村的档案工作。自觉地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农村的档案工作不断地推向前进。
二、改革开放的农村,迸发出了对档案的呼唤。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忆。档案事业的发展,其前提是必须有记录和记忆的对象、内容。就当前农村来说,其记录和记忆的对象和内容,远不是改革开放前那种简单和机械的状况,而是呈现出了复杂和多元化的局面。
就农村的经济基础看,过去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而现在是集体、个体、联合体等经济成份并存。就农村的产业结构看,过去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而现在是种植业、养殖业、乡镇企业、交通业、建筑业、商贸业、服务业等竞相发展。就农村的生产目的看,过去主要是自给自足和满足于国家的征购,而现在主要是为了产出商品,搞市场交换。就农村的生产水平看,过去是低效益的粗放经营,而现在是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化方向发展。就农村的管理方式看,过去是“大锅饭”下的直接管理,而现在是在尊重农民自主权前提下的政策和法制的间接管理。这些新情况、新变化,是农村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农村、农业、农民进步的标志。它使人们看到了我国农村由封闭走向了开放;我国农业由传统走向了现代;我国农民由贫穷走向了富裕。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多种成份的所有制必定给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给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农村实行了个人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但在集体土地的分配使用,方方面面的承包关系,联合经营的利益分配,相互经济往来的责权等等方面,产生了大量的合同、契约、债权、债务、协议、凭证等等。若这些文件材料管理不好,就很难有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也谈不上农村的稳定。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搞农产品精细加工,系列开发,实现转化增值,不引进大量的高新技术是不行的,不开展科学普及、科技推广,不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是不行的。若这些文件材料管理不好就不能提高农业的管理水平,就不能更好地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强干部的廉洁自律,改善基层干部同群众的关系,必须加强群众监督。对群众关心的宅基地分配、计划生育、征购提留、农村财务、承包合同签定兑现等等。若这些文件材料管理不好,就很难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不但要注意建设农村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农村的精神文明。农村的村民代表会、党员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等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评选文明村民、星级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活动,也大大改善了邻里关系和家庭关系。若这些文件材料管理不好,就不能很好地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不利于农村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以事论理,以案说法,是提高农民政策和法制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持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措施。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农民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是最有说服力的教材。若这些文件材料管理不好,农民就不能很好地受到生动、具体、直观有效的教育,农民的素质就不能很好地提高。以上提到的这些文件材料都是重要的档案资源,都是农村建档所涉及的内容。当前农村档案工作的建立健全,不是你要搞不要搞的问题,而是一定要搞,并且必须要搞好的问题。因为它是广大农村、农业、农民自身发展的基础,保护自身权益的依据。
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促进农村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
追根溯源,最早的甲骨档案大凡就出自民间,是原始农民的创造。随着社会的分工,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城镇,产生了阶级,形成了国家。档案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它隶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从宏观上、整体上看,档案工作不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而且随着生产力的转移而转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所以行政管理档案的发展,城镇档案的发展远快于农村档案的发展,成了整个社会档案事业的重头戏,成了最为活跃的领域,但作为一个国家,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它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需要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我国要实现现代化,提高综合国力,这就要求政治、经济、文化不能失调;要求农、工、商不能失调;要求城市、农村不能失调。故此,我国农村、农业、农民,在城市发展,科技进步,新生产力提高的推动下旧貌换了新颜,早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村、农业、农民。当前我国农业已开始步入两个转变。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这种体制和增长方式的变革,必定使我国农村生产力有个大的飞跃,农民素质有个大的提高。档案事业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部分,它也必定跟着这种变革来寻找自己的位置。所以加强农村档案工作,发展农村档案事业是势在必行,不可避免的。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社会活动的真实纪录。农村是八、九亿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其社会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其档案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农村毕竟是农村,它同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和不同。所以不能按对机关的要求、模式和标准来指导农村的档案工作,否则我们就会脱离实际,使大部分农村视档案工作为畏途,有望尘莫及之感,这就打击了农村建档的积极性。那么农村建档的原则是什么,指导思想是什么,我认为应是:分类指导,条块结合,突出重点,服务中心。所谓分类指导,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搞一刀切。我国农村地域广大,幅员辽阔。广大农村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人口素质、集居程度、地区风情等等差异很大。所以建档的着眼点,建档的要求等等应有所不同。对档案库房的标准,设备装具的配置,对专兼职档案人员的配备等等都不能简单地整齐划一。应尊重客观条件,允许有差距,允许有先后。当前的要求是把档案工作开展起来,把案卷整起来,然后再逐步提高和完善。所谓条块结合,就是说农村档案与县级有关涉农部门的档案要相辅相成,农村档案内容无需求大求全。比如跨越村与村之间的林业工程、水利工程、科技普及、新品种推广、农业气象等等,这些方面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保管应由县级主管部门负责。至于有关村只要把有关自己的部分给予归档就是了。突出重点,就是村级建档要抓住基层干部群众所关心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开展工作。比如:承包合同,经营协议、土地使用、农村财务,征购提留,计划生育,电价电费,宅基地发放,干部责任目标等等。使档案在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作用。服务中心,就是农村档案工作要有服务意识,要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比如:围绕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各种活动的建档;围绕小康村的建设,搞好小康标准的建档;围绕形象工程建设,搞好村务、党务、政务公开的建档;围绕共富工程建设,搞好扶贫救灾的建档等。用档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说明农村建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来进一步提高认识,以引起各级领导和群众对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关于农村档案工作的经验、理论、意见和建议已是不断地见著于报端。有关农村建档的探讨、争鸣已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方兴未艾。作为一个档案工作者,不应做局外人,理应步入到这个潮流中来。那怕是说了一些不成熟,不全面的观点,甚至错话,这也不要紧。作为谬误的观点,经过他人的剖析,给成熟、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增加一点论据,这恐怕也是一种贡献吧,所以欢迎读者对此文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