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式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贾金元
提到传棒接力,我们会联想到田径场上接力跑这项集体运动项目,各棒队员必须在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基础上团结协作、一拼到底,他们传递的是对彼此的信任和团队对胜利的渴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新年致辞中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接力跑,需要我们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好成绩。“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必然需要教育梦和人才梦的接力实现。
在明确问题中的变量与不变量后,还应主要使用未知量对图中线段进行表示,同时还可对利用已知形成的结论与可使用的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链。如与线段平行知识具有联系时,不仅可较好地了解内错角、同位角以及同旁内角互补等信息,还能较好地明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等信息,因此我们应重视知识之间的关联。
我认为,教育梦想的接力棒,就埋藏在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就是双向衔接、环环相扣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完整的教育链条。围绕贯通式人才培养,甘愿做好成长引路人、发展奠基者、人才助推器。培养好时代追梦人,不仅是我们教育者个人担当的体现,更是时代交给我们的重大责任。
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取得新成效。首次向财政部和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成功申请全球环境基金赠款“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水利行动项目”。与武汉大学等共同组建了“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与印度方面进行了第七次国际河流专家级机制谈判,维护了国家核心利益和中印双边关系。加大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合作力度,通过组织国际性技术交流会议,与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近30个国家、地区及国内的400多家技术持有单位,就700多项国内外先进实用水利技术(产品)开展了深入合作与交流。
接力跑是集体项目,每一位奔跑者必须面向当下,也必须对过去和未来负责。贯通式人才培养就是一场人才培养的接力跑,就是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主体等人才培养核心环节的开放探索着手,构建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融合不同学科基础、打破或消解学段培养界限,打造适应未来挑战和发展的开放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体系。基于对贯通式人才培养的认识和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我们做出如下思考。
当前,我国部分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专业教育供给与行业发展长期需求脱节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部分高校努力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改变以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突破通识教育、学制优化、创新能力培养、国际化交流等方面所面临的发展瓶颈,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与职业相脱节的矛盾。但是,从整体来看,我们的人才培养还面临学业、专业、职业融合缺位的问题。从学业贯通融合来看,我们缺少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贯通的课程体系和学业规划设计;从专业贯通融合来看,我们存在学生兴趣特长和发展预期、专业规划、现实选择等之间的较大偏差;从职业贯通融合来看,我们缺乏系统性的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体验教育等,更缺乏长远性的生涯规划教育。同时,现行的教育体系也缺乏学业、专业、职业“三位一体”的全程式教育路径。
一、 贯通式人才培养要构建一个学段都不能少的有机衔接培养体系
人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接受的教育应该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但由于我国实行的分段教育,虽然每个学段内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但不同学段在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内容、形式、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学段级差”,使得孩子在学段衔接的过程中表现出种种的不适,严重地甚至会割裂孩子的连续成长。如,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为主,孩子在玩中学、玩中成长,自主性比较强。而小学、中学、高中在对学生行为约束、上课时间、学习内容、学习任务、考核评价等方面台阶逐步上升,一旦在衔接过程中引导不当,孩子就会表现出紧张、焦虑等情绪,影响了持续成长与身心健康。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缺乏政策支持、统一的组织管理和制度规范,学段间没有形成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各学段的教育主体实践起来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目前,在学段衔接方面,部分学校还未关注到学段衔接问题,已经关注到的学校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教育衔接实施效果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一方面,与国内一流大学对接合作。1.在课程建设方面,让学有余力的高中生提前接触、选修知名高校水平更高、难度更大、范围更广的大学先修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2.在班级建设方面,与知名大学共建特色实验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3.在师资队伍方面,聘请知名院士、资深专家学者担任特色班首席教师;4.在资源共享方面,利用与大学相邻、相近的区位优势,共建、共享实验室、“知名高校长廊”等软硬件资源,既可以使资源充分利用,也可以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大学专业化的研究方法和实践程序等。5. 在招生方面,与国内一流大学共建优质生源基地,通过参加高校夏令营、冬令营等特色活动,可以使高中生提前感受高校学科优势、校园氛围、特色文化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综合成长素质反馈的主体要实现多元化,主体应该包括与学生成长的主要关联人,如学生、目前学段和前一学段老师、专家、用人单位等,多元汇集的反馈信息更加具体、更加全面。在大数据背景下,如果能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反馈系统,集思广益、聚沙成塔,使得体系本身又能自我更新、日益完善,学生培养主体和学生个人自始至终处在前沿、站在高处,从而系统、合理、全面地对每一位学生做出适当的评价,那么,一定会为更高素质、更高水平的拔尖人才培养做出更多贡献。
为了能够贯通各个学段之间的人才培养衔接教育,我们首先要树立学段衔接意识,坚决摒弃“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旧理念、旧做法,从教育理念层面树立科学的“大衔接观”,丰富衔接途径,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需求。比如,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行政指导和规范、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和衔接保障体系等方式,唤醒学校、教师在衔接中的主导地位,激发其开展衔接问题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学段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努力打造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
2)检索资料:检索的资料主要为与环境卫生学实验相关的视频、文献等,例如讲授类视频、问答类视频、启发类视频、讨论类视频、练习类视频、实验类视频、自主学习类视频、探究学习类视频、合作学习类视频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学习环境卫生学相关的视频及文献,促进学生提高合作的能力。
另一方面,与部分初中对接合作,开展初高中教育教学衔接省级重点课题研究。通过设立初高中课程衔接班、西北师大附中中学生科技体验营、文化体验营等组织形式,邀请部分初中应届毕业生参加高中体验式生活,对他们来说,可以通过实地参观、参加活动、座谈交流、专家报告等形式,熟悉相邻学段学校环境、了解高学段生活、激发学段阶进向往,鼓励他们尝试“我的衔接我做主”。
二、贯通式人才培养要搭建学业、专业、职业“三位统一”的培养平台
森林火灾扑救工作要遵循“预防为主、科学扑救、以人为本、积极消灭”的方针,扑火队伍做到安全第一、统一指挥、分级扑救、密切协作、快速反应。赶往集合点或者火场时,队员应遵守交通规则,驾乘个人交通工具应持有相关有效证件,并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参加火灾扑救时,队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守则,严密组织,服从指挥,安全扑救。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一定阶段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的量值活动。高校用测评的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定量依据,用人单位用测评的结果作为选人依据,这种测评反馈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素质的成长起到了导向作用。但是,现阶段的反馈体系显得孤立、静态,对前一阶段的培养学校而言,学生如同“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学生进入更高学段学校后,前一阶段的学校无法全面了解新学段学生的成长状态,以致低学段学校无法更好地评估学生培养水平,从而无法更好地完善学生培养方式。我认为,我们缺少的是一个由低学段向高学段的学生综合评价结果的分享机制和一个由高学段至低学段“测评——反馈——修正完善——执行——测评”的动态循环追踪反馈机制。
三、贯通式人才培养要建立上下互通、高低互认的多元学生素质追踪反馈机制
我认为,贯通式人才培养更需要的是观念的革新和格局的构建。比如,在课程贯通方面,可以考虑“基础类课程+延伸类课程+发展类课程+实践类课程”的课程设置模式,其中延伸类课程指的就是为学生开设的相邻学段衔接课程(如大学先修课、初高中衔接课程等),发展类课程应该包括职业类体验课程等。此课程设置模式,既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会使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在人生成长阶段尽早地播种和耕耘。
为突破学段壁垒,拓宽人才培养视野和思路,为优秀人才成长开辟畅通渠道,我校做了以下一些尝试和探索:
联邦政府数字峰会于12月3日和4日在纽伦堡举行。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是会议讨论的重点。11月中旬,联邦政府在波茨坦举行的一次内阁会议上确定了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人工智能被认为是自动驾驶或未来工业生产进程中的关键技术。
此外,建议高校以新高考及招生制度改革、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对低学段学校设立切实可行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摆脱单一的分数、竞赛指标考核方法,探索设置重点突出、多元考察的人才选拔模式,既突出考察人才核心竞争力,又考察学生潜在成长的能力,相邻学段的学校还可以组成“共同体”,围绕相互责任认定、衔接活动内容、特色项目传承等进行讨论研究,共享经验成果,以改变学校封闭办学、突破学段壁垒,构建相互配套、目标一致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贯通式人才培养是“立德树人,为国育才”一脉相承的接力奔跑
通常我们所说的“德”,一般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一般来说,社会公德是“德”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职业道德是体现在职业活动中的社会公德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又是政治品德形成的重要环节;政治品德处于最高层次,是人才的灵魂,确保人才的政治方向,是人才成长和发展中最强有力、最持久的内在动力,同时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完善和提升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在人才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思想境界上的差别,必然导致行为方式上的差别,从而造成行为结果的巨大反差。“德”这个首要问题解决得好,就会激发人才产生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
司马光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因此,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必须在“德”的贯通上下功夫。按照人才品德的形成规律,及早抓、抓根本,既要把握住政治品德塑造这个根本,又要注意到人格品性、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培育,最终达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目的。在各个学段,不论是课堂教学、第二课堂,还是面对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人才培养一盘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人才培养是不断延续、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应该践行“传棒精神”,不要把“传棒”变成“扔棒”,把“接力”变成“抢跑”,在教育梦想的接力路上,每个人都不是梦想的旁观者,更不是梦想路上的鼓掌者,而是追梦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每个学段的学校都应该接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认清自身承担的任务和目标,拼尽全力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以己之力为后来者奠定扎实的基础。相信我们携起手来,一定能共同开拓中国人才培养的美好明天!
贾金元: 高级教师。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政协甘肃省委员会智库专家、甘肃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专家、同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咨询专家。先后荣获兰州市骨干教师、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安宁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编辑:郭裕嘉
标签:学段衔接论文; 社会公德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分段教育论文; 探索与思考论文; 国内一流大学论文; 低学段论文; 生活费论文; 接力跑论文;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论文; 中国教育学会论文;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论文; 政协甘肃省委员会论文; 同济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