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化和对外翻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跨国公司日趋增多,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连成一体将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瞬息之间就有大量的信息在全球传递,大大促进了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的交流。“在这种完全消除了距离和隔阂的大规模交流中,不要说价值之类的东西,就连语言都会趋同。”(注:王小东《信息时代的世界地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6页。)阿拉伯数字在汉语中生根,“卡拉OK”进入《现代汉语词典》,乃至“酷”(cool)成为年轻人的口头语,都是语言趋同的明证。与此同时,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也在日益加快。Axel Kahn说, 在今天这个世界中,文化方面越来越国际化和趋同化了。人们对于全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化中进步的东西,认同感越来越强烈。然而,全球化或趋同决不是一家独霸天下,而应该是各家互相包容理解。在全球多元文化的激烈交流冲突中,每一个民族不仅要能包容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而且要努力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奈斯比说:“我们越是全球化并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我们就越是做着符合人性的事情;我们越是承认我们的特性,我们越想紧紧依靠我们的语言,越想紧紧抓住我们的根和文化。”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那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消亡。技术越盛行,我们越要奋力掌握我们在音乐、舞蹈、语言、艺术和历史方面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要使自己的民族精神得以保持和发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加强国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外,还应该重视对外宣传,加强对外翻译。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曾通过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访和郑和下西洋把中国文化传到西方和其他国家。但我们并不善于宣传自己,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是闭关自守,自给自足,很少与外界来往。“自明清以降至近代,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主要是根据西方传教士翻译的儒家著作和他们写的游记、报告。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他们很难完全把握儒家经典的精髓。”(注:林金水《福建对外文化交流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55页。 )有些西方人是带着偏见来看待中国的事物。例如前《纽约时报》北京分社主任包德福(Fox Butterfield )写的一部题为《中国——苦海余生》(China Alive in the Bitter Sea)的书, 就是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中国事物的。正如王小东先生在《信息时代的世界地图》中指出,“西方主流新闻在世界范围内塑造了一个妖魔化的中国形象。这使得中国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上的生存环境变得有些险恶。”他认为对付这种信息围剿的最好办法就是“把门开得更大,让外部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我以为,光把门开大还不够。我们应该主动出击,纠正别人不正确的介绍和宣传,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据说日本人翻译的《拉贝日记》中就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进行删节,如果我们不主动把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翻译介绍出去,又怎么能让世界了解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有许多东西是被日本人带走,由他们传入西方并垄断了市场。豆腐,发源于中国,可是,tofu(〔Jap〈Chindòufu〕陆谷孙 《英汉大词典》)这个词却是由日语进入英语。现代西方人爱吃豆腐,大都以为是日本的发明。又如“盆景”,原是中国的艺术,可是今天外国人欣赏bonsai(〔Jap.日语汉字:盆栽〕陆谷孙《英汉大词典》)时,都以为是日本的艺术。猕猴桃原是福建的土产水果,新西兰人引种后取一个土著名字叫“kiwi fruit”,出口到中国叫“奇异果”。这说明,不论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考虑,中国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获得成功,就必须主动对外宣传自己,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不加强对外翻译工作。
翻译界有人认为中译外是外国人的事,因为根据国外的翻译理论,一般认为从外语译入母语比较有把握。世界译坛也是以外语译成母语为主流。当今世界,英语已经是国际最通用的语言,因特网上80%的信息是用英文传播的。如果各国都只能把英语译成母语,而不能把母语译成英语,那么势必有一天英美文化要主宰这个世界。胡文仲教授认为,我们不能再把英语仅仅看成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的语言, 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国际语言。 (注:见《光明日报》1998年11月25日。)既然是国际语言,那就不是英美等国家的专利。各国都可以用英语作为载体来交流信息,传播文化。更何况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光靠外国人来传播是不行的。汪榕培教授认为,“中国古典名著的英译本,多数是由英美译者完成的。他们的英文通顺流畅,但是由于中国古典名著的内涵博大精深,社会文化内涵丰富,西方译者往往抓不住原著的精髓,误译的地方较多。许多按字面意义翻译的“直译”使西方读者不知所云,许多未识中国传统文化真面目的“意译”又使西方读者不得原旨。”我们最近在帮助校订“英国议会文件”的译稿时发现,孔子《论语·季氏》中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被外国人译为“The grandson of Li was always in dread , ifnot of Chuan ,then he was in dread of Hsiao Chiang。 ”而中文译者既没有看出外国人的错误,也没认真查对中文原文,就把这段英文译为“李某的孙子经常畏惧不前,后来他怕小强。”叫人看了莫名其妙。因此,汪教授认为,“把中国传统文化以准确真实的本来面貌推向世界,反映当代中国学者对传统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一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到中国译者的身上。”
事实上,不仅中国古典名著的翻译不能靠外国人,在全球经济和文化的激烈竞争中,我们还有大量对外实用翻译更是不能靠外国人来完成。我们要把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须靠自己来翻译介绍。由于翻译质量差,介绍太简单,而使我们在经济方面吃亏的例子很多。叶水夫同志指出,“我国对外出口商品的外文说明,许多译文质量低劣,从而影响了海外销售;我国许多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介绍、路牌、标语和各类广告的译文错误百出,贻笑大方;我国翻译出版的外宣品,尽管印刷和装潢有所改进,但外文翻译质量低,差错率高,影响了外宣效果。”如果说物质是文化传播的先锋,那么我们的产品无法打入国际市场,也就很难使我们的文化得以传播。英语的普及给英美等发达国家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创造了便利条件。可口可乐、麦当劳充斥我们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美国的文化。香港影星成龙最近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感叹说,“乔丹鞋、可口可乐、热狗——大家都要美国货。我们香港再也没有自己的文化了。”(Time Oct.19,1998)我们并不排斥外来的文化,也可以接受英语作为国际语言,但是我们决不能丧失自己的文化,也不能容忍英美文化主宰世界。因此,提高对外翻译的质量,增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竞争力,也是中国翻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保证对外翻译的质量,我们可以进行跨国合作翻译。在汉籍外译史上,“跨国的合作翻译,也所在多有。例如,英国汉学家理雅各与中国学者王韬合作翻译中国儒家经典,其部头之大,历时之长,合作之融洽,至今传为佳话。”(注:马祖毅《汉籍外译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3页。)Peter Newmark认为, “任何一种重要的翻译都应该由另一位以译入语(target language )为习惯使用语言的译者来审阅。他们是唯一能找出几乎不可避免的失误,以及任何译者都可能犯的意思(事实和语言)及用法的不当和错误之处。而且,在翻译的初期阶段,最好还要由一位以原语(source language )为习惯使用语言的译者来检查原文是否得到正确理解。”(About Translation )在信息时代,要按Newmark的这种想法, 建立这种三位译者的远程合作关系已经不是很难的事。以比特输送的信息,速度快,不花什么钱,而且可以随意编辑。只要有可能,我们都应该建立这种合作关系,这将大大有助于提高对外翻译的质量。同时我们还应该规范翻译市场,加强翻译培训,在高等外语院校设立翻译系,培养出一支能适应文化全球化挑战的高素质的翻译队伍。
既然越是全球化,越要注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那么在对外翻译中就应该注意在外国读者能够接受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属于中国文化的东西,有意识地去宣传自己的文化。例如,我们在对外汉英翻译时首先要大胆使用英语中已经认可的对等翻译(recognizedtranslation equivalent)。许多中国特有东西的名称已经通过海外华人传入英语,陆谷孙的《英汉大词典》就收入了:dim sum 点心; wonton馄饨;chow mein炒面;mahjong麻将;bok choy小白菜,wok镬,等,在汉译英时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它们。中国特有的名称多半可用音译加说明的方法,在修订后的《汉英词典》里对有些词的译名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如:茅台Maotai(a famous Chinese spirit):牌九paijiu , akind of Chinese dominoes牌楼:pailou,decorated archway;等。 像阴yin、阳yang、武术wushu等现在已经不用解释就出现在美国的报刊上了。请看下面两个例子:1.The treatment rests on the Taoistbelief that two life forces,yin and yang,combine to producea vital life energy,called chi(or qi),that flows through thebody along pathways known as meridians,which were charted twothousand years ago.(Time,Nov.17,1997)2.As the star of thePeople's Republic's junior wushu team,young Li performed hismartial artistry on the White House lawn for an audienceincluding Richard Nixon and Henry Kissinger.(Time Oct.5 1998) 。近年引进的“动态对等”和“等值效应”理论,强调译文在译入语读者中所产生的效应, 应该与原文在原语读者中所产生的效应对等。 Andre Lefevere说,根据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凡是陌生的,不同的,或‘别人的’都应归化到译入语和译入语文化中去,以使译入语读者能马上理解。”(注:《外语与翻译》1996年第3期,第16页。 )于是有人把“鱼米之乡”译成“a land flowing with honey and milk”,其实译成“a land of fish and rice ”(见《汉英词典》)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色,又不至于使英语读者误解。在对外翻译中,只要不影响读者理解,就应该尽量保持中国文化的特色。段连成先生提出的“解释性翻译”,在对外汉英翻译中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中国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以及中国特有的体制、机构、流行话和典故等采取解释性翻译的方法,不仅有利于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事物,而且有利于对外传播中国的文化。
越是文化全球化,越要注意保持自己文化的根。我们不仅要学习外国的文化,还要传播自己的文化。在当今多元文化激烈竞争的世界里,我们特别要加强对外翻译,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
标签:英语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文化论文; 全球化论文; 世界语言论文; 翻译理论论文; 语言翻译论文; 英汉大词典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