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波普尔的“四阶段图式”_波普尔论文

论波普尔的“四阶段图式”_波普尔论文

论波普尔的“四段图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式论文,四段论文,波普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波普尔庞大的科学哲学体系中,有许多独创的、富于启发性的见解。其中科学方法论的“四段图式”即:

P[,1]——TT——EE——P[,2]

“把他的科学方法的特点凝聚于自身之中,这个图式是波普尔的科学方法新理论的最新结晶和典型形式。”(注:舒炜光:《评波普尔的科学方法》,《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因此, 以“四段图式”为一个视角,通观波普尔哲学的整个体系,在同传统哲学比较中,再现其哲学本质特征,对于我们批判地吸收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思想精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波普尔“P[,1]——TT——EE——P[,2]”这个“四段图式”的含义是什么呢?

在这里P[,1]表示问题;TT表示尝试性的各种理论;EE 表示通过批判和检验即反驳以清除错误;P[,2]表示新的问题。

波普尔称这个图式为“四段图式”。这个图式的思想早在1940年《什么是辩证法》一文中他就已经提出,后来他在讲演中经常使用它,并在1960年的《论钟与云:对理性问题与人的自由之研究》一文中对它作了进一步阐述。从这个图式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科学的发展是“始于问题并终于问题”的无穷循环。因此他说:“我真正想要提出的是:科学应被看成是从问题而到问题进步的”(注:《猜测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63年版,第222页。)。

“科学开始于问题”,是波普尔“四段图式”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命题,是在反对传统的经验归纳法的“科学开始于观察”时提出来的颇有见地的重要学说。

自培根以来的自然科学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都认为科学知识是从观察开始的。波普尔则认为“科学不能从观察开始”(注:《猜测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63年版,第222页。), 近代物理学的理论特别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是一种高度思辨、高度抽象的理论,它们与所谓“观察基础”的东西相去甚远。他嘲笑培根“科学开始于观察”的观点是“科学方法的神话”、“古老神圣的原则”、“现在已经过时的见解”(注:《科学发现的逻辑》,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79页。)。

波普尔反对科学开始于观察的理由有三:其一,人们不是为观察而观察,而是为生活、为科学研究而观察,因而,通常观察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的。这种目的性和选择性是由人的理论、观点和兴趣所决定的。他说:“理论指导我们的观察,并帮助我们从无数观察对象中做出我们所关心的选择。”(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第134页。)其二,科学的观察是理解中的观察,而理解必然是一定理论、观点之下的理解。他说:“我们的一切实验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除了理论理解外,不可能有别的解释。”(注:怀特劳:《爱因斯坦对我的科学观的影响——波普尔访问记》,《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0年第3期。)其三, 科学观察结果的记录和表述也必须有一定理论指导,尤其表现在运用高度科学理论的概念记录和表述方面。概言之,观察总是离不开理论指导的,“先有理论,后有观察”。

虽然波普尔否认科学开始于观察,但他并不认为科学开始于理论。他写道:“我们的预期即理论,在历史上总是先于问题。然而科学仅是从问题开始的。”(注:《猜测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63 年版,第222页。)因为:

第一,问题促使理论产生。波普尔认为理论的任务在于试图解决问题。他写道:“一种科学理论是一种对问题的解释,是一种解决科学问题的尝试。这就是说一个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一种解释(理论)的产生。”(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22页。)因此,他认为,如果没有问题,也就不会有对问题的解释即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开始不能说是理论,而应该是问题。

第二,问题促进科学的发展。波普尔认为,问题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力量。因为问题促使人们不能停留于理论现状,促使人们进一步思索,从而发现理论,发展科学。他写道:“只有通过问题我们才能自觉地掌握理论。正是问题迫使我们学习以发展我们的知识,并进行观察和实验活动。”(注:《猜测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63年版,第222页。)又说:“理论对科学知识增长所能作出的最永恒的贡献就在于提出新问题。问题导致我们科学知识的发展。科学开始并终结于问题。问题不断增进科学的深度及其丰富性”。因此他的结论是:“问题始终是第一性的。”(注:《猜测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63年版,第222页。)

从上面剖析中,我们看到,“科学开始于问题”这个命题克服了经验主义归纳法的“科学开始于观察”的机械唯物主义弊端。培根等人重视观察经验应该说是从唯物主义出发的,但他们忽视理论指导,没有看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渗透,轻视理论能动的指导作用。波普尔正是抓住了这个要害,并吸收当代自然科学成果,批判了归纳法经验论的片面性,提出了“科学开始于问题”的论断。应该说,这是波普尔的重要功绩。他指出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互相渗透,没有离开理论的观察,只有理论指导下的观察,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既是科学的开端,又是动力,这是当代自然科学成果的总结,是科学的重要方法论原则之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注:爱因斯坦、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版,第59页。)因之,我们认为,如果说波普尔这个“四段图式”是当代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最新成果,那么其中“科学开始于问题”则是最新成果之精华。

应该指出的是,波普尔这个思想,对于我们丰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颇有教益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对人类认识总规律的科学概括。但是作为科学方法论,需要具体化。就一个科学体系、科学发现产生而言,一般说来关键在于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才能有解决问题的理论。因此说波普尔这个“四段图式”,对于我们丰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具有启发作用。严格地说,它是人类认识总规律下面的科学发现方法论的规律或原则,是一个不可低估的重要方法。

在波普尔“四段图式”中,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猜测和反驳的过程,科学的最根本性质就是猜测与反驳。因为他说:“科学:猜测与反驳”。他有一篇重要文章和一部重要著作就是以此命名的。可见,猜测与反驳是他“四段图式”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首先,他认为,科学知识是普遍陈述,它具有普遍性与无限性。人只能接触有限、具体的事物,而无法认识这种无限性,因此,它们不可能是对实在的认识,而只能是理智的猜测。他写道:“根据我的观点,所有的普遍性都是随意设想的”(注: 《猜测与反驳》, 上海译文出版社1963年版,第222页。)。“我们的科学决不是认识。 我们决不能认识,我们只能猜测。”(注:《科学发现的逻辑》,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78页。)

其次,他认为,理论所以是猜想,因为它们都具有不确定性、暂时性,最终都必将被科学的发展所否定,被严格的检验所推翻,被后来的新的理论所代替。他说:“由于科学的理论是尝试性、猜测性的假说,所以任何理论不管它曾经多么成功,也不管它曾受过何等严格的检验,都是可以被推翻的。”(注:《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0年第3期,第15页。)他以牛顿理论为例说:“不可能有比牛顿理论更为惊人成功的理论了,然而爱因斯坦的工作表明,甚至牛顿理论也不过是一种猜测。”他认为“爱因斯坦的理论也是一种猜测,有一天也要被推翻。”

波普尔在“四段图式”中表明,科学发现的过程不仅是猜测,还有反驳。波普尔提出,“反驳优于证实”。这是针对逻辑实证主义“证实原则”提出来的。“证实原则”的核心内容是,知识只能用经验事实才能证实或证伪。

波普尔与逻辑实证主义相反,认为科学知识或科学理论是不能用经验证实而只能用经验证伪的。他的理由是:一个个别的或单称的陈述是能够用经验证实或证伪的。如“这朵花是红的”,“那只天鹅是白的”,它们都能与经验事实相比较得以证实或证伪。但是科学理论则不然,因为它们不是单称陈述,而是普遍陈述、全称命题。不论有多少关于白天鹅的具体经验,都不能证实“凡天鹅皆白”这个普遍陈述、全称命题。因为,只要我们发现一只非白色的天鹅就可以驳倒它。但即使我们没有看见过一只非白色的天鹅,我们也没有理由证实它,因为我们没有理由说永远不会发现一只非白色的天鹅。因此他写道:“理论是永远不能以经验证实的”,“理论要得到经验的证实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注:《科学发现的逻辑》,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0页。)。

波普尔认为,理论虽然不能为经验所证实,但能够为经验所证伪。因为,作为科学理论的普遍陈述虽不能为大量经验事实所肯定,但却能为个别经验事实所否定。例如“凡天鹅皆白”这个普遍陈述,虽不能因曾看过大量白天鹅的经验而加以肯定,但却能因曾看到过一二只黑天鹅这个经验而加以否定。波普尔在这里使用的是证伪演绎推理方法。如果结论是假的(如这只或那只天鹅并不是白的),那么它的前提(凡天鹅皆白)也一定是假的,即被经验证伪了。波普尔称“从结构的被证伪而导致该整个理论系统的被证伪的方法”(注:《科学发现的逻辑》,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76页。)为“证伪的演绎推理法”,又称反驳。

波普尔认为他的证伪原则即反驳是建立在逻辑不对称之上的。如前所述,证实是归纳问题,证伪是演绎问题。由于否定归纳法,他认为,即使数量极大的个别也不能证实一般;同时由于肯定演绎法,他认为只要有数量极小,甚至仅仅一个个别就能否定一般。这表明证实和证伪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不相等的,证实只能证实一个经验的事实,而证伪却有可能否定整个科学原理或科学定律。因此,他得出结论:“证伪,反驳优于证实。”(注:转引自《国内哲学动态》1982年第2期。)

波普尔的“四段图式”还表明,科学的发展,始于问题,是通过不断地提出尝试、猜想、假设、反驳、证伪、清除错误而前进的。他说,“所有的理论是尝试,都是尝试性的假设,人们把它们拿来试试,看看他们的结果如何。而所有尝试对它们的确认都仅仅是一种批判精神指导下的暂时结果,它在努力寻找理论中的错误。”(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58年版,第87页。)因此,他称他的这种科学方法为“尝试与清除错误的方法”,简称为“试错法”。

波普尔认为,错误,或者说发现错误,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只有发现错误才能清除错误,从而才能提高理论的逼真度,促进科学的发展。他说:“我们的错误能为认识的昏暗提供光亮,从而帮助我们探索走出黑暗的洞穴的道路”。

波普尔认为,错误与真理这两个概念并不是绝对对立的概念。只有清除错误才能接近真理,因而错误这个概念本身就包含着客观真理的思想。他说:“只有批判地讨论、寻找错误,严肃的并尽可能的清除错误才能更接近真理。因此错误这个概念本身中就包含着作为我们可以少犯错误的标准的客观真理的观念。”(注: 《猜测与反驳》, 上海译文出版社1963年版,第222页。)

波普尔说,科学家不要怕连续犯错误,“我们失败了一百次以后就有可能成为这个特定问题的专家。”(注:《客观知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181页。) 波普尔“试错法”中关于错误对理论发展作用的观点,包含着合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

综上所述,波普尔科学方法论中的“四段图式”,集中体现了他的科学哲学的本质特征,反映了他超过传统哲学的独创见解。正如舒炜光教授讲的:“波普尔的科学方法有三根支柱,它们一起构成了有相当牢固度的基础。它们是:(1)反对归纳主义;(2)反对可证实性原则;(3)试错法。”(注:舒炜光:《评波普尔的科学方法》, 《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可以肯定地说,波普尔的“四段图式”, 是其三大理论支柱以科学公式凝聚化的产物,是其科学精英的积淀品。

应该指出的是,波普尔科学哲学的理论体系庞大,它包括科学哲学、历史哲学、社会政治哲学、伦理哲学和宇宙论等,而其“四段图式”作为方法论又运用于各个领域。因此,我们评价“四段图式”时要具体分析,要充分肯定其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吸收其有价值的合理因素,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时,要批判波普尔把“四段图式”运用到历史、社会领域,并且用“试错法”、“证伪法”诽谤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标签:;  ;  ;  ;  

论波普尔的“四阶段图式”_波普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