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我国多数农业地区都仅能满足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农田水利工程也比较少,且都是通过管理部门调度计划来完成建设施工任务,水利工程建设效率较低且容易出现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深,日益增加的人口数量与粮食产出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只有强化水利工程建设,才能提高农田灌溉效率,进而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升,本文将结合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形式探讨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动农业发展。
关键词:高标准;水利工程;农田
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关注民生问题,尤其是对农业生产效率问题,倡导各个地区推行农业机械化生产,而机械化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利工程建设,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任务都是由政府承包给施工单位,通过责任分化的形式对施工单位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但多数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管理不完善,且没有完善的制度进行施工约束,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存在很多问题,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讲,工程质量关乎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必须改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强化其建设质量。
1.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1.1水利工程建设模式的转变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的缺乏,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都是通过政府临时组建施工团队进行施工,一方面由于施工人员缺乏相关技术,对水利工程的认知程度也不够,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只追求完成而不保证质量,加上缺乏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导致最终完成的水利工程建设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近年来,我国转变工程建设模式,采取招标承包、建设监理的将水利工程分配给基础设施良好,有一定建筑技术支持的工程施工单位,工程施工单位有独立的法人,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负责,这种新时期的承包模式大大提高了水利工程的质量,也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奠定了基础。
1.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而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点要求更高,第一大特点是技术性强,即工程建设技术要求高,一方面要求进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人员拥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能够解决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顺利完成水利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结合区域特点,针对不同区域的水质条件和地理环境来进行,根据不同时期的水文环境特点规划水利工程类型,例如干旱地区要建造蓄水库,缓解旱期农业饮水灌溉的压力。
第二大特点是实用性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求量大与其应用性强的特点相关,几乎我国所有农业区域都存在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农业生产更离不开水资源灌溉,气候差异的存在使得我国部分农业地区水资源匮乏,缺乏基本生活保障,更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实现水资源调度,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满足农业生产灌溉需求,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才能进一步促进水利工程服务于农业生产,通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制度来实现水利工程质量监管难以实现良好的效果,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仍然需要解决一些管理问题,才能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价值。
2.1资金管理问题
资金是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驱动力,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够辅助工程调动过程,但我国政府没有形成良好的资金分配意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单位也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整个工程建设的资金管理不够科学合理,首先工程建设成本预算,成本预算是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前的重要规划部分,工程造价规划能够引导施工过程顺利开展,但很多施工单位进行成本预算时没有充分结合工程设计计划,也没有考虑相关建设风险,导致成本预算结果与实际差距较大,起不到引导规划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实际施工时表现出成本预算与实际不符的问题,缺乏资金将会使施工单位不断压缩建造成本,通过降低建筑材料的质量来减少资金消耗,必将导致水利工程质量下降,资金过剩还会助长施工单位不良风气,不利于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实用价值体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质量管理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率,也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只有质量优良,才能发挥水利工程的价值,但很多工程建设施工单位缺乏工程质量管理,一方面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在使用工程建设材料时以次充好,使用价格低廉的建设施工材料压缩工程成本,极大地下降了整体工程质量,其次缺乏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施工人员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无法正确处理细节工程,例如高扬程灌溉系统达不到引水要求、工程地基处理不当等,不仅可能会使农田水利工程地基塌陷,甚至使农田水利工程无法发挥实用性价值。
3.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策略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满足农业灌溉需求的同时,更需要施工单位完善自身管理水平,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3.1完善工程管理制度
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一方面制定农田水利工程相关质量要求,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员、物料以及性能需求等提出相关规定,并要求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责任意识,确保工程建设过程高标准,另一方面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现场安全和质量管理,以下发文件的形式要求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明确工程质量要求,在保证安全施工前提下,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实用性。
3.2强化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过程是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阶段,因此应该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单位需要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一方面做好施工单位内部的审核工作,对进出施工现场的人员和物料严加审查,确保所有物料都经过抽样检测质量合格,确保所有施工人员都掌握了一定的施工技能,能在实际施工时按照质量标准来执行,应用技术做好工程地基处理和防水工作,另一方面要安排专业的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工程师进行现场检查,首先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指导,解决施工时遇到的问题,其次可以检查已完成的工程项目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例如建筑结构是否稳固,所用建筑材料是否满足防水要求等。除此之外,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应该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巡查,做好现场施工监督。
3.3大力推行技术创新
技术是水利工程质量的基础力量,对于与农业生产效率相关的农田水利工程来讲更是如此,工程施工单位应该不断加强水利工程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整个团队的工程建设水平,首先要实时总结已完成的水利工程建设的经验,记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逐渐提高施工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不断寻求更优良的解决办法,结合实际区域特点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技术创新,使整个农田水利工程更加贴合区域农业生产环境特点。
结束语:
水资源调度和利用是农业生产活动的灌溉核心任务,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才能推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农作物产量在不断的技术革新中再创新高。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也会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更需要加强自身管理水平,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整个施工团队的技术力量,进一步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宗尧.农田灌溉与排水[M].1页,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倪福全.农业水利工程概论[M].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3]魏中华.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J].农民致富之友,2018(09):83.
[4]徐世民.关于昌乐县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思考[J].农家参谋,2018(07):205.
[5]马一然,刘健.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探讨[J].江西建材,2018(01):96+98.
论文作者:太红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工程建设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农田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高标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