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途径①
陈惜娜1蔡夏飞2申培新3
(1.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2.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汕尾 516600;3.郑州师范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4)
摘 要: 全民健康为建设健康中国新时期的根本目的。基于此,确保全民公平享有体育公共服务资源和权利,拓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途径,体现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多渠道、多元化,逐步健全服务体系的功能,最大化发挥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一切为了满足全民的健身需求和健身愉悦感,从而进一步推进建设全民健康生活的步伐。
关键词: 新时代 体育 服务 途径
习近平同志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了新的矛盾。全民健康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健康中国规划的最终目标,只有全民健康,中国才能健康持续发展,而进一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推动全民健康计划的保障,也是实施新时期全民健身计划的前提。
1 三方政策重磅出击
1.1 2016年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
全民健身计划自1995年提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每5年一周期《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6年新周期如期而至,标引着健身活动的路线和方向。1994年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开始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逐步推动健身计划的普及面,从城市到城乡,以俱乐部或者社团形式开展,培养全民健康意识,提升健身能力和发扬传统体育文化,实现共享。
第一,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为其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而让优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第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的需要。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学习、集体讨论学习等教学方式,促进不同学生的思维的发展。第三,布置作业分层次化。初中化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的布置作业,并采用符合学情的评价方式,从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晨间户外锻炼作为体育活动的活动形式之一不仅能让幼儿有效地锻炼身体,拥有健康,而且能更多直接地接受阳光、新鲜空气和水分等自然因素的刺激,所以只有让幼儿充分体验晨间户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快乐,形成活泼、向上的性格,才能更好地促进各领域的学习,才能提高幼儿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
1.2 2017年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健康中国》纲要的下发,开启了全国建设健康中国的学习和研究浪潮,健康纲要提出在全民健身公共设施方面要统筹建设,涉及面从普通的健身步道、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到时尚的骑行道,直至建设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
1.3 201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文化纲要》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承文化体系,逐步有序开展民族文化优秀活动,逐步形成体现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设施网络,让公共文化供给有效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其次,建立“按需制单、百姓点单”模式,平衡服务供给与市场需求,逐步创新文化服务机制。由基层选定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服务费由各级政府“买单”。同时也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服务项目的开发和供给,建立多元化的服务渠道。
2 社区体育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社区集体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体育组织,规范管理和有序的组织,有利于体育活动计划的实施,加强对居民体育活动的管理。组织内容可以选择一些体育培训和有意义的特色体育文化活动。作为优秀的社区体育管理者,首先了解社区体育资源作为开展组织活动的切入点:包括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背景,单位性质(指单位分配或者集资),掌握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身需求,比如感兴趣的健身项目以及自身具备的优势项目,用人所长,发动社区体育志愿者和爱好者积极参与服务组织工作,营造良好的社区风气。其次制定活动计划,定期或利用节假日,组织有意义的体育文化活动,发挥社区居民擅长的优势项目,体现组织的有计划、有条理。另外,注重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和居民的反馈,有利于下次活动的组织。
国民体质监测是衡量全民健身活动成果和体育事业发展成就的重要标准,也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2011—2O15)》《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全民健身条例》都十分明确地规定了在全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对公民进行体质监测”。
3 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途径
3.1 落实国民体质监测服务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指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机会均等,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因此,公共体育服务的原则就是“公平”,不以不同地区、人群、地位、消费而不同,每个人都有机会公平享受不同服务产品带来的成果。
在全民体质堪忧的现状下,提高全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已经是首当其冲,老年人既有悠闲自由支配时间,又有健康的紧迫感和需求,他们是锻炼的先行者和踊跃者;而青少年和中年人群,确实是社会中坚力量,最应该培养他们的锻炼意识和习惯,这时的学校与社区应该联手关注,把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作为开展活动的切入口和基础,开展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宣传优秀民族文化的内涵、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还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既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又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一举两得。
3.2 发扬传统文化,拓展体育活动方式
《健康中国》健康指标指出: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2030年完成92.20%的目标。要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据了解,目前很多农村都还没实施推行《锻炼标准》,当务之急就是全国普及推行,受惠农村;而对条件基础不错的城市居民,可以颁发体育锻炼标准证书、证章;还应该采取鼓励的方式进行长期持续性的追踪,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试行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段发放体育健身消费券等方式,建立多渠道、市场化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
体育场地设施是满足居民体育健身服务需求的硬件环境,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为居民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保障,也是衡量政府提供体育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硬件指标。《健康中国》健康生活指出: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m2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m2”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着力构建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min健身圈,在场地设施服务管理上,加强管理原则,优化管理结构,尤其在设施更新和设备维护上,注重管理质量,以求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3 加强体育场地设施服务
2018年11月,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主席邀请外国领导人登上复兴号高铁的模拟驾驶台。当时速达到了350公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不由得连声赞叹。
3.4 多方位开展体育组织服务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个复杂的系统,在新时期,它是由体质监测服务、体育活动服务、体育设施服务、体育组织服务、体育指导服务、体育信息服务6个指标构成。
公差域建模是确定构成封闭空间区域的所有边界线或边界面的过程,旨在将边界条件转化为由公差域局部坐标系下所有边界线或边界面的组合,该组合可用式(1)表示:
3.5 加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与服务率
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不仅有143万名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已注册培训,还有7万多名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省市意识到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推动全民健身的加速剂,根据广东省体育局的数据统计,2015年底全省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5人,截止到2014年10月1日,广州市天河区拥有2928名各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每万人拥有26.17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置。随着国家的健身计划的实施,各省市也制定相关的政策:比如高校推行大学生社会实践进入社区进行老年人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组织学校体育教师和专业队教练员进社区进行指导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营利性健身机构进驻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场所和指导。这两年,各项目的体育指导员培训如火如荼,指导员队伍日渐庞大。从城市延伸城镇,加强农村社区文化站建设,开办农村体育指导员培训,尽量为每个站点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担任体育技术的指导和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这几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上虽然大幅度增加,但是59.11%的指导率与日本98%的指导率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规范和激励社会体育指导员可持续地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他们的最大价值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3.6 提供体育信息服务
社区应该充分利用LED大屏幕、广播电视、平面媒体等新兴媒体,定期开办体育知识专栏,举办体育健康讲座,诸如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播发体育竞赛以及宣传体育片、播放健身项目的练习视频,诸如太极、健美操、柔力球等简单易学的锻炼项目,方便居民集中锻炼。例如端午节广州龙舟比赛等具有民族意义的比赛,甚至在社区广场同步或重播奥运会、亚运会、国球乒乓球等重大赛事的现况,既深入人心,又提高民族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有利于增强居民民族自豪感。近几年由于夜跑步健身引发的多次意外事故,使健身保险的需求浮出水面。目前体育保险存在覆盖率不高,市场有需求,供应方缺位的现象,推动体育保险的普及,使运动更从容。
4 结语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随着新时期、新时代的到来日益完善,国家不同部门出台了多方政策以示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政府随之制定相应的措施与之呼应,坚持资源配置原则,保障民众享受服务公平的权利。加强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障整个服务体系体现服务渠道多元化,积极贯彻落实国民体质监测服务;提高场地的使用率。利用节假日多方位开展体育组织服务和提高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推动体育保险业的发展,让体育保险成为健身的保护伞。
参考文献
[1] 韩雪.基于PPP模式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3):109-113.
[2] 郭玲玲.社区治理视阈下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供给主体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1):10-14.
[3] 舒宗礼.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关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6):55-61.
[4] 王占坤.老龄化背景下浙江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实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6):70-80.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05(c)-0156-0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15.156
①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BTY014)。
作者简介: 陈惜娜(1976,10—),女,汉族,广东潮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
标签:新时代论文; 体育论文; 服务论文; 途径论文;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论文;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论文; 郑州师范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