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建筑质监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材料的质量检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途径进行深入研究具重要意义。本文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抗压强度的检测、混凝土尺寸、外观的检测等结果表明,通过检测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混凝土结构尺寸及外观、钢筋等,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
引言
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注重居住需求,建筑工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居住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建筑材料的质量,按照行业的标准,对施工材料进行合理应用,使其能够发挥出最佳效果,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统一步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专业检测,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
可以将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的检测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1)对已经建设完成的工程项目的检测;(2)新建工程项目的检测。当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就需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详细的检查,并且将质量控制体系作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依据,选用对应的检测方法来开展检测工作。对已经建设完成的工程项目,需要对其进行常规检测、专项检测以及可靠检测等。
2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方法分析
2.1取样检测
虽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施工材料。但是,针对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却无法进行全部的检测。而这也为取样检测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将所选择的施工材料的样品检测质量作为全部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的标准。所以,为了准确的判断出施工质量质量的优劣,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材料取样检测时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确保检测样品的数量。如果取样样品数量过少的话,那么无法代表全部施工材料,反之如果取样数量过多的话,则会导致施工材料检测成本的增加,不利于施工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所以,施工企业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控制施工材料样品取样的数量。其次,施工企业必须确保材料取样的方式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才能确保其所选择的的施工材料样品将施工材料的质量特性真实的反映出来。
2.2对建材的配合比进行优化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设计建筑工程材料配合比,材料的选择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对比的基础上,选用性能良好、成本低廉且质量合格的材料。在配置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材料能够与施工要求的强度相符合,选择灰剂量小的的混凝土进行配置。同时,选择油量少的沥青进行路箍施工设计配比,需要在专业的检测下,使材料的配合比更加科学合理,保证材料的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同时,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将工程成本降到最低,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获得更高的利润。
2.3混凝土结构外观、尺寸检测方面
在具体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检测方法,对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的尺寸以及结构外观而言,使用检测方法并不困难,但是整个检测过程比较费力、耗时,并且还很繁琐。因此,为了避免在此环节出现问题,需要仔细核对检测项目,同时对检测结果,检测人员应该签字确认。
2.4误差检测与数据处理
一旦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较大的话,那么即便是针对同一材料进行检测,其最终的检测结果也会存在差异。所以为了降低外部因素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检测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就材料的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同时就检测过程中出现的误差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才能将建筑材料质量水平真实的反映出来。
3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措施
3.1抗压强度的检测
实际上,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混凝土构件的抗压强度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对于混凝土构件的抗压强度,主要检测方法包括钻芯法、回弹法。回弹法是指通过对回弹仪进行运用,以对混凝土表面的回弹高度进行测定,对混凝土的弹性强度进行确定的一种方法。钻芯法是对钻芯取样的混凝土构件进行详细观察的一种检测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钻芯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能够获得较为精准的检测结果,但利用这种方法极易破坏混凝土的结构,所以在实际工程中一定要慎重运用钻芯法。
3.2建筑材料的取样方法与数量
在建筑工程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面对很多的工程构件,具有非常大的工作难度,在取样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依据相关的规定和标准,采取合适的取样方法,保证取样数量的有效性。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效果。取样方法指的是在取样的过程中,对注意事项进行仔细分析,依照专业的流程,将混凝土作为取样的对象进行相应的实验。在取样之前,需要对钢筋位置进行测定,避免出现钢筋。如果出现钢筋,应将钢筋数量控制在2根以下,直径控制在10mm以内。同时,在获取芯样的过程中,应保证芯样直径在骨料最大直径的2~3倍。。在确定检测样品数量时,要以相应的规定为依据,保证数量的准确性,能够符合施工的要求。
3.3保证环境监测规范化
在进行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时,检测人员必须在深入分析材料质量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加强材料质量检测管理和控制的力度,才能确保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就是说,必须在确保检测管理与控制措施符合材料质量检测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材料质量的检测工作,如果其中存在着影响材料质量管控不到位的现象,那么必然会对材料质量检测的准确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3.4钢筋的检测
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钢筋材料、钢筋数量、钢筋粘结方式和钢筋位置等。尤其是大规模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要对钢筋进行详细测试,主要测试方法是目测法。通过运用目测法,予以获取钢筋的数量,同时对钢筋的种类、直径大小、质量进行深入分析。在混凝土构件完工后,通过运用雷达探测器、电磁传感器等,对钢筋的变形情况、钢筋位置进行详细观测。
3.5检测仪器的合理设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材料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所以作为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机构而言,必须紧跟建筑材料市场发展的步伐,积极的进行检测设备仪器的更新与换代,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因为检测仪器设备落后而导致材料检测质量出现误差。另外,在进行材料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检测仪器设备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加强检测仪器的维护与管控力度,为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一些注意事项
①混凝土强度检测方面。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检测方法有两种,即超声波检测方法、回弹检测方法。假如在钻芯法下未发现问题,则无需使用这两种检测方法;假如混凝土强度无法满足钻芯法的实施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应由技术水平高的工程师进行操作。②混凝土结构外观、尺寸检测方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检测方法。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和尺寸来说,采用的检测方法并不复杂,但整个检测工作比较耗时、费力、烦琐。所以,为避免建筑工程中出现纰漏,一定要对检测项目进行认真核对,同时检测人员应签字确认检测验收结果。③钢筋检测方面。混凝土和钢筋层二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密切关系。针对钢筋层的位置、形状等,应进行综合考虑,如混凝土构件的后期安全性、硬度。针对钢筋保护层,应从材料开始,对其进行深入检测,包括钢筋的厚度、钢筋的密度、钢筋的弹性等。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对保护层的钢约束进行检测,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技术符合业主的要求。另外,在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应接头取样钢筋混凝土。
5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
①建筑工程准备阶段的检测。对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的质量进行检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为在对该项工程项目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的管理施工技术以及建筑工程的材料,因此,进行主体结构的检测工作,应该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开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时,就应该做好施工资质的审查工作,确保施工单位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同时,还应该审查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技术等,保证施工设备的完整性,保障施工人员满足技术要求。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好施工方案的检测工作,通过使用先进的BIM技术,需要做好三维模型的检验工作。通过反复的撞击试验建筑施工结构,从而迅速查找存在于施工方案中的问题,之后对其进行及时的解决,来保障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有效性。②钢筋检测技术。就目前而言,针对钢筋材料的检测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钢筋进场阶段。钢筋运至施工现场后,检测人员必须严格的按照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钢筋质量的检测,确保运至施工现场的钢筋材料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2)钢筋验收与取样阶段。在详细检查钢筋质量复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以及生产合格证后,检测人员应该采取规格、炉号、出厂日期、批量以及交货状态等相同的原则进行钢筋材料的取样,为后续检测工作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3)冷拉钢筋的处理阶段。在这一阶段检测人员应该采取分批次的方式进行冷拉钢筋的验收,同时确保各个批次的冷拉钢筋的重量、直径、等级等保持一致,才能确保钢筋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③水泥检测技术。针对水泥材料的质量检测,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水泥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后,检测人员应该及时的对水泥的散装仓号、级别、出厂日期、包装等进行检测,然后对水泥的强度与安定性指标进行相应的检测,以确保水泥质量达到硅酸盐水泥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其次,假如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或者水泥质量存在疑点的话,则应该及时的进行水泥质量的复检,避免因为水泥材料质量出现问题而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最后,水泥材料的取样方式,应该按照同一批号以及不同部位采样的方式,并在其混合均匀后使用防潮包装容器进行包装,才能确保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只有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有关参数进行详细检测,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考虑和有效结合,选用有效的检测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才能降低工程预算费用。
参考文献
[1]余稳松,郑俊升.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J].低碳世界,2017(3):155-156.
[2]柳建刚.试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J].门窗,2017(6):188-189.
[3]廖晓东.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10):265-266.
[4]杨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7(8):100.
[5]邓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质量探讨[J].广东建材,2018,3407:42-44.
论文作者:陈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钢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混凝土论文; 质量检测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