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的启示和复习的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化学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过去可以清楚现在,研究现在可以预测本来。在理综试卷化学方面有着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认真研究、分析化学方面试题的特点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些十分有益的启示,对于科学地制定复习策略,搞好高考复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试题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转化的启示
2002年化学试题对于由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转化体现得更为突出,试题的知识覆盖面不太大,考查重点是学科的主干知识,热点淡化,难度降低,能力要求提高,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已成为命题的方向。这些预示着在复习中再搞题海战术或把主要精力放在解难题上是行不通的。复习应把的重点放在狠抓基础和培养学生能力上。
目前某些参考书复习题的编制有一种越来越难,越来越偏的趋势。这对学生是一种误导,有些学生在复习中不明方向陷入了热衷解偏题、难题的怪圈中,这是很危险的,必须回到正确的复习道路上来,由于试题突出以能力立意为主使热点淡化,所以高考复习应根据《考试说明》全面复习,并在复习中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同时注意不要片面的认识高考试题,形成不正确的复习导向,例如:今年不考的,或近几年不考的,就认为不重要,在复习中淡化;今年考的,或近几年常考的,就认为是重点,在复习中强化。如:2002年高考没有考化学平衡,但化学平衡却是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要的化学理论,它对于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决不能放松。2002年高考试题中有好几个题都是有关电解质知识的,这也不意味着将来高考有关电解质的知识就会出现的较多。只有全面复习,突出重点,才符合当今高考的方向。
目前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为突出,例如:2002年高考试题的第9题,是有关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这是一个以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信息,但它联系了曾学过的有关溶液的pH的知识,要求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结合,分析推断从而解决这个新情景下的新问题。这样的试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原有知识掌握情况,又检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立意非常好。从北京考生答卷的情况看,此题在化学选择题中属得分率较高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近些年中学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得的成效。这也进一步预示着高考的方向就是要考查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应进一步积极创设情景,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考中才能取得好成绩。
二、试卷结构体现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为辅
2002年理综试卷结构体现出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为辅的特点,它符合当前中学教学的实际,因为现在中学的教学中并没有开设综合课。同时也符合目前学生的应试心理和思维习惯。
综观近几年高考理综试题,一些学科间综合应用题的出现,代表了教学改革的方向。但鉴于当前的实际,从力度和程度上都不可能很大。这预示着近年的高考仍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为辅。因此在复习中应将复习的重点放在学科内综合上,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融会贯通,在应用中发挥整体的作用。同时适时、适度地进行一些学科间综合训练,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从某些参考书上的一些理、化、生三课综合试题看,有些题出现了为综合而综合的情况,题目涉及的知识不是学科的主干知识,能力的考查也很牵强。这些都不符合高考命题的初衷,也不是中学教改的方向。
三、试题注意联系实际的启示
2002年理综试卷的内容注意联系实际,其中化学试题涉及了纳米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固氮、光导纤维、昆虫信息素等。这些内容主要可分为两方面,一类是课本内出现的内容:另一类是与人类生活贴近的内容。由此得到启示:学生在学习时应注意学以致用,应关注生活,了解新科技,注意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同时也预示着在高三复习中没有必要漫无边际的到处挖掘与化学相关的内容,使复习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四、试题重视实验、鼓励学生创新的启示
2002年理综试卷中化学实验试题约占试卷化学部分的23%,充分体现了对化学实验的重视。2002年理综试卷中的化学实验试题,从中学的基础实验入手,要求考生回答实验室制氨气的反应方程式、氨气的收集和干燥方法。在回答引发喷泉的操作和原理时,要求考生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最后试题再给出新情境,让学生提出产生喷泉的方法,以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考题层层深入,联系物理知识,考查的既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又体现了能力层次,同时还有学科间的综合。
从考生答卷的情况看,在这三个层次上都反映出明显的问题。基础方面:例如实验室制氨气的反应方程式答的五花八门,如有选用氯化氨的热分解方法的,氨气的收集有采用排水取气法的,氨气的干燥有用浓硫酸的等等。能力方面:有些考生连知其然都做不到;有些考生只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另外文字表述不清。反映出部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较差。从创新能力方面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素质远远不够。
高考实验试题预示了高考实验的方向,考生答卷的情况反映出高考复习存在的明显问题,针对以上情况,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的策略应以基础实验为基点,从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方法等方面夯实基础。复习过程中注重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分析实验现象、训练文字表达,并适量的以基本实验为基础,创设实验新情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五、计算试题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
在化学计算试题中,计算只是一种手段。高考通过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等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及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灵活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2年理综试卷中化学计算试题约占试卷化学部分的22%,与以往相比也有所加强。从2002年理综试卷中化学计算试题可以看出,其试题进一步体现对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理解、应用的考查,要求考生对相关的知识要理解的非常清楚,应用得灵活自如。所考察的知识内容是学科的主干知识,方法是大家所熟悉的常规方法。例如在知识方面涉及了化合价、电离度、pH值、溶液的浓度、氧化物化学式的确定、CO、H[,2]混合气燃烧等;在计算方法方面涉及了定义法、推理法、守恒法、十字交叉法、差量法、极端假设法等。这些特点启示着我们,高考化学计算的复习应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分析、应用上,从而形成正确的解计算题的思想方法。不要将化学计算题简单地理解为数学应用题,那样将会失去化学计算题对提高学生水平和能力作用的本意。
六、试题内容回归教材得到的启示
教材既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它是源。近年的高考试题有一个很好的导向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复习中要以教材为依据,高考在坚持以能力立意为原则的同时注意教材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例如2002年试题所考查的光导纤维,实验室制氧气、实验室制氨气、碳碳双键和溴的加成反应、银镜反应等化学反应方程式,氨气的干燥方法,葡萄糖的结构简式、葡萄糖的氧化反应、葡萄糖的还原反应等,这些内容部直接源于教材。其他内容也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命题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复习中抛开教材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复习应根据大纲和考纲的具体要求,以教材为复习的依据,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应用的训练,复习中的拓宽、加深和延展都必须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