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一小学 李 博
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认知社会?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努力提升品社教师的个人素质
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充盈,才能从容面对学生、面对课堂中各种突发现象。特别是我们这些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因为我们这一学科集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古今中外、扬善揭恶等等,可以说各学科的集合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的就更多了,因为教师对学生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所有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还要勇于更新观念,不间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随时随地的获取新知识,研究多种课堂出现的问题,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并且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自己教学实际当中,致力于本学科的教研改革中。另外,每位教师都要在课堂中坚持刻意提问,内涵丰硕,这就是我最后强调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举足轻重的,提高教学效果不可小视。
二、深入研究课程目标和解读教材
每一课教学目标设立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也就是教师心里必须清楚每节课中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立,是要达到哪些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一步步达成这些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步骤一点点向所确定的目标前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有一个前提:在制定目标不能脱离实际,不高不偏、不难不怪,要按照每一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设定,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来确定。决不能将所有学生的目标设立为统一的。要意识到个性差异,并且能做到尊重这种个性差异。
正确教学目标的设立源于教师吃透课标,能驾驭教材,只有充分理解,张弛有度,才能设立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堂迸发出火花。
教学目标设立之后,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深挖教材,找出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这样,学生有了参与活动的真实感受,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谈谈自己困惑,找出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这样一来教学中提前预设的重难点就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轻轻松松的突破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教学中,应当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结合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知行发展。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现实生活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他们不能解决的困惑。那么究竟哪些是正确的?究竟如何判定美、丑、善、恶呢?这就给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师提出了挑战。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触碰孩子的内心世界,直接走进他们的世界。
儿童乐于参与不再依靠千篇一律听讲来学习来记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来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导课外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在上课伊始,我会播出提前录制的小视频,有关采访一些老人,一些老街风景,老建筑物等等。让学生在感官上去了解家乡的就风貌,学生在已有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质疑:家乡的变化为何这么大?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变得好还是不好?你喜欢哪个时期的家乡?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在质疑问难中快乐学习,他们想学的激情就被瞬间点燃了。
四、巧留实践作业
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本中,有许多生动的素材,然而由于时间和空间的一系列问题,常常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录制一些小视频、小动画、PPT课件等等,在教学中就能给予学生直观面对教材强许多。学生乐于接受活动起来的学习内容。同时对学生眼、口、手多感官协调刺激下,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少数民族风情》时,我布置学生课前学习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课堂伊始,我播放各个典型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录像:潺潺流淌的鸭绿江,高高矗立的雪山,载歌载舞的白族,欢乐生动的泼水节......再伴上“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的优美歌曲,浓浓的少数民族风情迎面而来,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怎么会不激情澎湃?怎么会不热爱自己的家国?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普通的讲述所能比拟的。
还有在教学《古代通讯》一课时,我播放古人日行三百里,那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骑马送信场景,以及祖国幅员辽阔的镜头,形象直观的动画让学生感受古代通讯的变革。整节课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
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要注意“量”的把握,不能只追求感官的刺激,盲目大使用量,而忽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
另外还要重视“板书设计”。要让每节课的板书成为“点睛神来之笔”,起到引领学生把握整节课脉络的重点。
我认为无论是怎样的预设,出发点要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思维认知特点,生活学习能力特点,做因生施教、逐层推进、循序放矢,激发学生求真求实的天性,从而激发学生自动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做到有效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李博
论文发表刊物:《高等教育》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学生论文; 品德论文; 教师论文; 社会论文; 教学效果论文; 课堂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高等教育》2016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