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议论文写作之门--抓住热点引导学生议论文写作_雷锋论文

打开议论文写作之门--抓住热点引导学生议论文写作_雷锋论文

叩开议论文写作之门——抓热点引导学生论辩的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议论文论文,热点论文,之门论文,引导学生论文,叩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论辩是培养、训练思维和语言表述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以后,习作练习有了变化,由初中阶段以生动可感的形象表情达意的记叙文训练,过渡到主要运用逻辑推理来论证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议论文训练。

文体不同,思维类型、信息特点、社会功能、语言风格也就有了差别。学生初涉议论文写作,有的区别不了议论文与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文章仍在以记叙为主;有的中途转移了论题;有的论点与论据间缺少逻辑联系;有的苦于找不到足够的道理和事实论据……习作中出现了此类问题,自然,评分也不会高。这样或多或少会对学生写作议论文的积极性带来挫伤,习作之时经常是冥思苦想而难成其文。

如何变学生习作时的消极应付状态为跃跃欲试的亢奋状态,从而积极地投入议论文的写作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理解和不理解的东西的实质有清晰的认识,使他们感到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安心,而解决这个问题是一种诱人的饶有兴味的劳动。”现今的青少年一代有着五、六十年代的青少年所没有的优点,他们思想开放,信息渠道多,对身边的问题喜欢独立思考,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愿意盲目从众,不受传统思想的约束。他们对热点问题相当敏感,迷惘过,困惑过,振奋过,狂热过,渴望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希望自己对热点问题的见解能得到公众的承认。

因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作了尝试,即多角度地采集热点,有选择地把一些热点问题拿到习作课上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进行论辩,由口头表述到书面写作,激发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进而培养议论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效果,课堂万马齐喑的状况被打破了,教者把要论辩的热点问题摆出后,就象油锅里撒了一把盐,学生纷纷议论开了。经过短时间的酝酿,自然地形成了几派观点进行争辩,气氛十分热烈,而这种景象出现之际,也正是学生心灵里升腾起强烈的求知欲望,爆发出智慧火花之时。

一段时间、经商下海成为人们的谈论的热点。有一家报纸,登载了教授上街头摆地摊的报道,文辞中也不无褒扬之意,在社会上,学生的思想中产生了不同的反响。是耶,非耶?抓住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我们拟出了《小议“教授摆地摊”》的作文题。题目一出,立刻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授摆地摊无可非议,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属于自己,你愿干哈就干啥,再说政策也允许。教授摆地摊赚了钱,是劳动所得,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不赞成教授摆地摊的一方,有的从时间和精力的角度进行阐述,教授是用他的学识、经验和智慧教书育人,他每天的工作不是用八小时能计算得了的,在学术研究、教书育人和摆地摊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应该首先服从于前者。有的从社会分工的不同来阐述,教授的工作是一般摆地摊者所无法承担的,教授拥有的知识和才能,应在造就和培养人才上发光放热。有的从教书育人百年大计与眼前摆地摊获取蝇头小利进行比较,劝告摆地摊的教授,不要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让金钱迷住了眼睛。教者对第二种意见作了充分的肯定。热烈的论辩,解决了学生的思想上的困惑,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澄清了一些模糊的观念。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社会观起了促进作用。就议论文的写作讲,开拓了视野,扩展了思路,学生在相互的启发补充下,积累了论证所需的丰富的论据。

论辩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判断力、分析力、思辩力和思维的敏捷度。去年3月5日,为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学习”题词,南通市开展了“万人千点学雷锋活动”,安排各学校、各企事业单位的青少年在南通的主要干道设下了上百个学雷锋服务点、鼓动站,以此造声势,把学习雷锋的活动推向高潮。这一活动开展后褒贬不一。抓住这一社区热点,我们拟出一道作文题:《也谈“万人千点学雷锋”》。论辩开始了,一部分同学认为,万人千点学雷锋活动是搞形式主义,学雷锋何必上街,又何必挤在3月5日这一天?现在不是强调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吗?如果只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势必会使学雷锋活动成为一阵风,3月5日来,3月6日“雷锋叔叔又不在了”。另一部分同学则发表见解说,国门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得到较大的发展,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也乘机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开始抬头,社会风气出现滑坡,在这样的情况下,把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是理直气壮地弘扬正气,是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冲击,这样做大有必要。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我手里一个苹果,你手里也有一个苹果,我们互换一下,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交流思想则不一样,我把我的思想交流给你,你把思想交流给我,那么我们同时掌握了两种思想。”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学会了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学雷锋既要轰轰烈烈,又要扎扎实实,既要有类似“万人千点学雷锋活动”的这种振撼人心的形式,又要强调立足于本职,学习雷锋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这样才能使学雷锋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论辩激起了学生感情上的波澜,“情动而辞发”,于是源源文思流于笔端。

再如,通州市闻名遐迩的创利亿元乡观音山镇举办庙会,将上千种当地乡镇工业产品放在街头展销。学校闻讯后,停课一天,让师生去逛庙会。这一做法,引起了部分师生的不解:学生到学校主要是学功课的,目前毕业班又面临着升学的考验,停课逛庙会,宝贵的时间被浪费了。有的则认为南通市这么多大中型企业不去参观,却去参观一个县区小镇,看乡镇企业产品,令人费解。我们抓住这一校园热点,布置了《逛观音山庙会之我见》的作文。通过论辩,同学们统一了认识,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高度来看待这次逛庙会的活动。学生在习作中写道:“来到了县区小镇,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看到了祖国乡镇工业蓬勃发展的缩影,看到了上海名牌大学的科技成果在乡镇企业落户的奇迹,我看到了改革开放给祖国的繁荣昌盛带来了希望。虽停课一天,但我们对改革开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一天的社会实践值得。”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卸下了,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青少年学生毕竟年轻,阅历不深,考虑问题易犯直线性、片面性、简单化的毛病,在论辩中有时偏离话题,有时出现以偏概全,有时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使论辩陷入僵局,因此教者在学生论辩时不能放任自充,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者的点拨、激励、暗示、评价和参与上。如在进行论辩“万人千点学雷锋活动”时,赞成的同学在对方连珠炮式的诘问下,进入困境。为了增强论辩的力度,我在黑板上写了“形式≠形式主义”几个字,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论辩又进入了高潮,这样做有利于使议论的内容向纵深发展。教者要经常以自己的语言、眼神、微笑或手势肯定学生发表的意见,肯定他们积极思考,勇于争辩的态度。记得在议论教授摆地摊的是非时,有一位性格内向的同学举手发言,谈一个医生曾在门上贴的着一幅对联:“但愿他人健康,甘守我业萧条”他说:“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啊!作为教书育人的教授也应有这样的境界,我送他一幅对联:‘但愿学生成才,生活清苦何妨’”。听到这里,我不住点头表示赞同,这一动作给了他很大的鼓舞,以后每堂论辩课,都能看到他发言,议论文的写作也日见提高。

这说明,在论辩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因势利导,就好比交给学生一的把打开议论文写作之门的钥匙。

标签:;  ;  

打开议论文写作之门--抓住热点引导学生议论文写作_雷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