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中医医院 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血液透析室中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起在血液透析室中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分别在管理前后采血液透析是物品表面样本、医务人员手部样本、空气样本各100份进行菌落指数检测,对比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分别于管理前后选取100名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所用透析液、反渗水的细菌培养结果。结果:管理后,所抽取物品表面样本菌落数检测合格率为98%(98例),医务人员手部样本合格率为99%(99例),空气样本检测合格率为98%(98例),各项数据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渗透液细菌培养结果为(17.05±10.13)CFU/ml,反渗水细菌培养结果为(12.01±5.72)CFU/ml,各项数据均低于管理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改进血液透析室环境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血液透析室;应用效果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该科室患者所患疾病较为严重,大都存在免疫力低下问题,在治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患者感染,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血液透析室十分重视院内感染的控制。此次研究主要是为了明确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血液透析室中的效果。我院于2018年1月起在血液透析室中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因此,本次研究选取了管理前后的血液透析室样本进行检测,现将具体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8年1月起在血液透析室中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分别在管理前后采血液透析是物品表面样本、医务人员手部样本、空气样本各100份进行菌落指数检测,对比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分别于管理前后选取100名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管理前所选取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50例,患者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35.5±1.2)岁;管理后所选取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36.0±2.5)岁。管理前后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持续质量改进前,血液透析室均采用常规的管理措施,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即可。于2018年1月起在血液透析室中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2.1划分管理区
依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的相关对血液透析室进行区域划分,将其划分限制区、非限制区和半限制区三个类型的区域,并明确指出每个区域的管理标准和禁忌事项,完善区域功能,并为每个区域配置固定的工作人员,禁止出现人员交叉问题。
1.2.2建立感染控制规范流程
依据《血液透析室中心SOP》中的相关标准建立感染控制规范流程,明确透析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不同区域的卫生管理办法、清洁消毒标准,并对人员进行标准化的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
1.2.3建立血液透析室院内感染控制小组
组织科室经验丰富的医生联合院内感染控制专科人员建立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小组,专职负责、管理以及监督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工作是否规范达标,每周以及每月进行一次归纳总结,提出血液透析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和改革办法,实现对血液透析治疗室院内感染控制的持续改进。
1.2.4建立考核标准
指定相关的院内感染考核指标,定期对血液透析室环境管理情况进行考核,针对考核不过关者,应当对相应负责人进行处罚,并责令改正。同时,在每个季度考核完成之后,需要进一步监督管理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
1.3观察指标
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的相关标准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其中物品标准和人员首部样本细菌培养<10 CFU/ml符合标准,空气样本细菌培养结果≤4CFU/ml符合标准。对比管理前后所选取患者的透析液和反渗水进行菌落指数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使用t值检验,P<0.05代表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管理前后所选取样本数细菌检测结果分析
表1:管理前后所选取样本数细菌检测结果比较(n/%)
管理后,渗透液细菌培养结果为(17.05±10.13)CFU/ml,反渗水细菌培养结果为(12.01±5.72)CFU/ml,各项数据均低于管理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往往身患重病,自身的免疫力和躯体抵抗力较差,相对于健康群体以及其他科室患者而言,其发生感染的风险更高,因此,对于血液透析治疗室的管理而言,应当将院内感染控制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2~3]。
持续质量改进是近几年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护理管理措施,其核心主要是通过对护理进行持续的监督管理,反复改革护理管理模式,确保护理操作能够适应当前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质量。血液透析室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环境,工作中存在许多的不确定因素[4,5]。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持续性的改进管理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所抽取物品表面样本菌落数检测合格率为98%(98例),医务人员手部样本合格率为99%(99例),空气样本检测合格率为98%(98例),各项数据高于管理前(P<0.05)。本组数据结果表明: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后,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能够在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标准化的工作制度之下,更好的执行管理制度,落实自己的工作,并加深对院内感染的重视程度,因此,各类样本细菌检测的合格率更高。
研究结果2.2显示:管理后,渗透液细菌培养结果为(17.05±10.13)CFU/ml,反渗水细菌培养结果为(12.01±5.72)CFU/ml,各项数据均低于管理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室进行了区域划分,并对不同区域实施了不同的管理办法,在降低工作负荷的同时,也提升了工作的专业性和标准化,定期考核则能够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此外,管理小组的建立也能够更好的监督科室人员严格执行工作标准,并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工作习惯。胡久军等在其研究中指出: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透析液细菌检测结果为(17.98±11.23)CFU/ml,反渗液细菌检测结果为(12.09±6.17)CFU/ml,其各项指标均低于管理前(P<0.05)。其研究与本次研究结果论证了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室中的应用价值,但存在较小的数据差异,此处可以忽略不计。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改进血液透析室环境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燕,王元芝,高岸英等.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血液透析室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5):1170-1172.
[2]杨利.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血液透析室的效果评价[J].家庭医药,2018,(2):51-52.
[3]刘学荣.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与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289-290.
[4]简素群,许璐璐.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 血液透析室中的心得体会[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19):75,77.
[5]向国清.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血液透析室的效果评价[J].饮食保健,2018,5(12):269-270.
[6]胡久军,桂学蓉,潘俊龙等.医院感染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室的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9):193-194.
论文作者:郭晨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血液论文; 质量论文; 医院论文; 样本论文; 患者论文; 细菌论文; 院内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