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用南(角)瓜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效果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行间论文,覆膜论文,效果论文,籽用南论文,大垄垄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接上期第28页)
4.播种标准。播行笔直,百米偏差不超过5厘米;播深3~5厘米,种子距膜小于5厘米。
5.覆膜标准。覆膜要直,百米偏差不超过±5厘米,膜两边压土各10厘米,并且黑龙江东部地区每间隔20米,西部地区10米,横向压土,以防大风掀膜。
6.施肥原则。是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叶面追施硼肥等。南瓜比角瓜喜肥,施肥量应稍高,亩施氮、磷、钾纯量一般为10~12公斤,氮:磷:钾为2:1:3;角瓜亩施氮、磷、钾纯量一般为8~10公斤,氮:磷:钾为1:1.5:1。不同地区不同土壤可根据土壤肥力、种植密度状况进行适当调整。深施肥应在秋施肥时完成。
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出苗以后,在两叶一心期定苗。定苗时保留健壮苗。淘汰病苗、弱苗。要用剪刀剪,不能拔除。如田间杂草基数大,可在间定苗的同时进行一遍人工锄草。
2.中耕化除。出苗后,进行第一遍中耕作业,深度30厘米以上,增温、保墒、松土、灭草。在封垄前再中耕两遍,二遍用杆齿或双翼铲,三遍用培土铲培成大垄。
南瓜对农药比较敏感,一般可用的除草剂有:异丙甲草胺、右旋吡氟乙草灵等禾本科除草剂,防阔叶性草的除草剂很少,因此,应注重结合栽培和机械措施控制杂草。多年生阔叶性杂草的防除主要以人工和机械方法进行。
3.顺蔓、培土、整枝。瓜秧甩蔓以后,将瓜蔓朝顺风的方向理顺,并在根的基部迎风面培定向土,防止大风将瓜秧吹倒翻秧。南瓜采用单蔓整枝,每株只留一个主蔓结瓜,把侧枝全部去掉。
4.授粉。南瓜为同株异花植物,自然情况下依赖虫媒传粉。为强化授粉效果,在开花期,一般6月中旬开始,进行人工放蜂辅助授粉,弥补天然虫媒的不足,以提高授粉率和坐瓜率。放蜂数量以每公顷2箱蜂为宜。放蜂前和放蜂期间应避免施用农药,以防对蜜蜂等昆虫造成危害。
5.留瓜。留瓜的原则是早去根瓜,最好一瓜,最多两瓜,杜绝多瓜。白瓜一般一株保留一个瓜,角瓜可保留2个瓜。一般情况下,距根部50厘米以内的根瓜较小、多畸形,应及早摘除。
6.压蔓、掐尖。当瓜蔓伸长1米左右时,进行第一次覆土压蔓。结瓜以后在瓜的前后3~4片叶蔓处分别覆土压蔓。当瓜形成后,在距瓜前方8~10片叶子处,将生长点掐掉,用土埋上。
7.追施叶面肥。在南瓜生育期追施两到三遍叶面肥,特别要重视硼肥的叶面追施。施用时期在甩蔓期、开花期。其它叶面肥可在开花期、果实膨大期追施。特别注意要选择硼含量高、可溶性好、有效率高的优质硼肥。
8.病害防治。
炭疽病防治 炭疽病一般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发生,应以预防为主。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在病害发生初期兑水喷雾。每隔7天防一次,一般连续喷2~3次。
白粉病防治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可用粉锈宁乳油或甲基托布津,每隔5~7天喷一次,一般喷2~3次。
疫病防治 应采用综合措施防治。选择抗病品种,选择高岗坡地种植。当气温处于26℃~30℃,土壤含水量大于40%时,应采用药剂预防。可采用53%精甲霜·锰锌可分散粒剂或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茎叶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喷2~3次。
收获
8月末至9月初当瓜表面出现一层白蜡,并有许多小瘤状凸起,用指甲掐不进瓜皮时,即可采收。
1.收获方法。
收获时要带果柄采收,按照成熟度分批、分类采收、堆放,经7~10天后熟,用瓜籽分离机进行打瓜。病瓜、烂瓜要单独堆放,立即打瓜,不要困瓜,以防病的发展和扩散。
将分离的瓜籽用清水漂洗后,放置纱网上晾晒。需要烘干的,应在纱网上控水5~6个小时后,经1~2天日晒后,再平铺放在烘干盘内烘干,烘干时要控制好温度,一般在38℃~40℃。晾干或烘干后的瓜籽,放在通风处贮藏。
2.质量标准。
南瓜籽 水分小于9%,无脏板、无冻板、无瘪粒,杂质小于0.4%。
角瓜籽 水分小于12%,其它要求同南瓜子。
3.产品后整理。
瓜籽晾干或烘干后,要按照收购标准进行人工或机械分级筛选,分级销售。
4.残膜回收。
收获后要及时清理田间残膜。以机械回收为主,人工为辅,将田间残膜清理干净争,防止白色污染。清理出的残膜要进行整理,去除杂土等,以便回收。 (续完)
联系电话:0451-82718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