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多功能农业_农业论文

论现代多功能农业_农业论文

论现代多功能农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功能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08)2-001-06

多功能农业是人类科学利用所有农村社区资源进行生产,以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且展现人文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产生和谐的人文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业经营模式。多功能农业是农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的理性呼唤。多功能农业由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能源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都市农业等六大类多功能农业和若干具体经营领域构成经营体系。就世界范围看,多功能农业在整个农业经营领域所占比例尚小。但其有如旭日经天,方兴未艾。它备具传统农业无可比象的优质特性与产能效益,必将成为人类农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坐标。

一 多功能农业的现代生机与社会期待

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产业体系的胞衣,从生产本质看,农业原本就最具有原始的多功能元素。但最早理性提出农业多功能性问题的是日本。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动议,日本提出农业多功能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想利用农业措施消除战后日本大量土地被撂荒和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的困惑,同时以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恢复传统农业地面景观。为此,日本政府为倡导农业的多功能做出了积极努力。1997年日本把农业的公益性功能加入新农业基本法里;1998年在农业白皮书里面提出农业的多方面功能概念;1999年正式在农业白皮书中提出农业多功能性概念。日本的农业多功能性命题不久即得到与日本相似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贸易立场的韩国和欧盟响应。在日本提出农业多功能性概念以后,农业多功能(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iculture)概念陆续出现在联合国的文献决议之中和各国农业政策讨论中,形成了一种农业经营的新理念。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并将14章第12个计划(可持续农业和乡村发展)定义为“基于农业多功能特性考虑上的农业政策、规划和综合计划”。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承诺中提出“将考虑农业的多功能特点,在高潜力和低潜力地区实施农业和乡村可持续发展政策”。1998年3月联合国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召开的农业部长会议公报认为农业除了提供农产品之外还具有其它功能,并给农业多功能性做出了指导性定义,提出:“农业活动要超越提供食物和纤维这一基本功能,形成一种景观,为国土保护以及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生物多样化保护等提供有利的环境”。1999年9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召开的国际农业和土地多功能特性会议指出,农业基本职能是为社会提供粮食和原料,但在可持续乡村发展范畴内,农业又具有多重目标和功能,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1999年,法国议会通过了政府提出的农业指导法,认为农业已不再简单地是农民的问题,也不再仅仅是经济发展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就业,关系到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一些国家还对农业的多功能性内涵进行了界定与阐释。1998年日本在农业白皮书里面,将农业的多方面功能定义为:农业生产活动在保障农产品的供给以外,所具有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持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景观,保证文化传统的延续等功能。1999年在农业白皮书里将农业多功能性归纳为如下几方面:“保证食品安全、形成自然风景、保护土地和自然环境、增加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生存能力”。韩国认为农业具有生产食物、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农村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保护地面景观功能。东南亚国家认为农业具有生产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保护自然资源、保证农村生活质量、保存农村文化功能。欧洲国家认为农业具有提供食物、维护农村景观、审美娱乐、维持农村社区生存等功能。

多功能农业现代生机的现实基础亦是现代工业社会对农业提出的社会期待。所谓农业的社会期待就是工业社会系统中的各种社会主体对在工业社会系统中承担特殊社会责任和发挥特殊社会功能的农业部门提出的社会要求。社会期待是社会系统对构成要素进行协调和运行的控制手段,也是构成要素在社会系统中发挥外在效益和社会功能、支持社会系统发展、显示自身价值、提高社会地位的导航灯。社会期待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转型,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体总是对本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提出新要求。从20世纪后期开始,外在社会主体对农业部门提出了新要求,希望农业在现代工业社会肩负起更重的社会责任和发挥出新功能。现代工业社会的农业的社会期待主要有三点。

1.克服自身的生产负外部性(负外部经济效应)问题。负外部性问题是某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不能按市场价格进行买卖来消除的不利的外部影响。农业作为有助于生物运动的产业,只要顺应自然进行生产,只会产生正外部性(正外部经济效应),不会出现负外部性现象。可是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类为了解决人口增长与食物短缺的矛盾,使农业生产带上了掠夺性,过度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农业进入化学化生产时代,全球大多数地方使用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化学农业生产资料进行农业生产,如在农业初级产品生产中使用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在农产品加工中使用防腐剂、增色剂;在农产品运输中使用保鲜剂等等。农业生产的这种对抗自然的经营行为不仅直接产生了代内负外部经济效应,而且也产生了代际负外部经济效应。我们的家园水体在污染、空气质量在下降、动植物在减少、生活空间在缩小。甚至,由于化学化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还危及到了人类的繁衍。为了消除农业生产的负外部性问题,现代科学要求人类必须改变这些不理智的农业生产方式。

2.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问题。随着世界工业化运动的发展,农业小部门化趋势日益加剧,农业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导致农民不断的市民化,使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手工艺的人越来越少;居住在农村社区的人越来越少。发生在农业和农民的这种变化使传承农业文化的载体能量日益减弱。对整个社会而言,而农业文化是不能消失的,农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先驱。若农业文化的消失,就意味着农村人群生活范式的瓦解,使农村人群陷入无序状态,整个社会的平衡和谐即被破坏。另外,农业文化是农业技术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激进器,农业文化的消失等于断送了整个农业体系。

3.解决能源危机问题。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越来越依赖能源。由于化石能源的能量比较大,人类开采了地球上所发现的各种化石能源。工业化速度越快,化石能源的开采速度就越快,开采量就越大。但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只够开采100多年、石油资源只够开采50多年。所以,在能源资源开采殆尽之前,人类必须找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新能源。于是,人类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寻找化石能源替代品。人们通过对核电、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发现这些能源都存在缺陷。现在看好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共识。而生物能源需要大量的农作物做原料,生物能源之本是农业。所以,现代工业社会期待农业的革命性变革。

二 多功能农业的现代识别与发展格局

(一)多功能农业的归类与识别

多功能农业实体可归纳为三大种六大类经营模式:第一种为生产实物商品的多功能农业;第二种为生产服务商品的多功能农业;第三种为生产综合性商品的多功能农业。生产实物商品的多功能农业主要有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能源农业等三大类多功能农业经营模式。采用有机生产技术从事食物生产、提供有机食物的农业生产,可归入有机农业一类;采用生态保护技术、不引起环境变化、能维持生态平衡、提供农产品的农业生产,可归入生态农业一类;采用生物能源生产技术,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和生物质能资源,提供生物能源产品的农业生产,可归入能源农业一类。生产服务商品的多功能农业主要有旅游农业和文化农业等二大类。借用旅游业经营技术、利用农村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过程、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农业生产,可归入旅游农业一类;借用文化产业经营技术,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农业发展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给社会提供优质农产品、文化旅游服务、农村文化产品的农业生产,可归入文化农业一类。生产综合性商品的多功能农业就是都市农业这一大类。都市农业是在大城市区域内进行的既生产实物商品也经营服务商品的多功能农业经营模式。都市农业是世界各国正在兴起的在城市区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目的在于通过农业生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市民提供便利的健康安全食品,为市民创造乡游场所。所及产业涵盖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能源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等五大类农业生产。

各类功能农业分不同的经营领域。有机农业经营领域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养殖生产、蔬菜生产、水果生产、天然植物性香料生产、动植物药材生产等领域;生态农业经营领域主要集中在立体型生态农业经营领域、食物链型生态农业经营领域、复合型生态农业经营领域、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型生态农业经营领域;能源农业经营领域主要集中在能源生物生产(能源作物种植业、能源树木种植业、能源动物饲养业)、生物能沼气生产、替代矿石能源的生物能源生产(生物柴油、燃料酒精)、秸杆气化生产、秸杆制炭等领域;旅游农业经营领域主要集中在观光农园、农业公园、体验农园、农家乐、乡野旅游等领域;文化农业经营领域主要集中在农村文化旅游(民俗旅游、民居旅游、家庭旅游)、展览农业(农耕文化展览、农产品展览、生产观赏农产品、营造文化创作或休闲娱乐场所)、节庆农业、农业文化资源开发(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农村手工艺品、农村饮食文化产品)等领域;都市农业经营领域主要集中在郊外生态防护林业、郊外食物农业、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市内楼宇农业等领域。

(二)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格局

1.有机农业。21世纪以来,食物农业有机化生产成为生产时尚,有机农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国际贸易中心(ITC)2003年2月调查,目前全世界按照有机管理的农业用地已达1700万hm[,2]。各大洲有机管理的面积分布大体是:大洋洲44.91%、欧洲24.79%、拉丁美洲21.67%、北美洲7.73%、亚洲0.55%、非洲0.35%。面积最多的10个国家是:澳大利亚770万hm[,2]、阿根廷280万hm[,2]、意大利100万hm[,2]、美国90万hm[,2]、巴西80万hm[,2]、德国54万hm[,2]、英国52万hm[,2]、西班牙38万hm[,2]、法国37万hm[,2]、加拿大34万hm[,2]。有机农业用地占农业用地面积比例最多的10个国家是列支敦士登17.97%、瑞士9%、奥地利8.64%、意大利6.76%、芬兰6.73%、丹麦6.20%、瑞典5.20%、捷克共和国3.86%、冰岛3.4%、英国3.33%。目前,世界有机农产品主要种类及其比例为:蔬菜水果为18.2%、牛奶和蛋类16.1%、粮食14.3%、婴儿食品与用品11.1%、加工食品7.1%、肉类6.1%、其他(饮料、食油等)27.1%。随着有机产品规模的扩大和一些大型销售商的介入,现在有机农产品的零售市场已由过去的单一渠道(主要是农户直销)转向多元化经营。食品伙伴网(2006年4月5日)报道,各种销售渠道的销售额构成如下:超级市场占25%-50%、有机农产品专卖店占25%-40%、直销占10%-40%。现在,我国规模化、地区化的发展有机农业的前卫地区有山东寿光市。2007年10月17日CCTV2报道,寿光市现有20万亩有机农业生产面积,所产有机农产品全部出口到新加坡、日本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

2.生态农业。自20世纪90年代始,世界不少国家出台补贴支持生态农业政策。生态农业用地面积规模性扩大,其产品产值不断增加。生态农业发展最快的是欧盟:1986-1996年欧盟国家生态农地面积年增长率达到30%;生态食品和饮料销售额从1997年的52.55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95.5亿美元。至2000年,全球194个国家中有141个国家规划或已经开始发展生态农业,全球生态农业生产面积占农业生产总面积的2%左右,预计到2010年可发展至10%~20%。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hm[,2],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529万hm[,2],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95万hm[,2]和90万hm[,2]。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生态农地面积较小,在总计为4万hm[,2]的生态农地中,土耳其占1.8万hm[,2]日本占5000hm[,2],以色列和中国各约4000hm[,2]。现在全球每年生态农业产品总值达到250亿美元。其中欧盟100亿美元,澳大利亚35亿美元,美国和加拿大100亿美元。除德国外,欧洲生态食品消费较多的国家还包括法国、英国、荷兰、瑞士、丹麦和意大利,产品种类包括作物产品、奶制品、肉类、水果等。我国对生态农业的建设已经引起重视。1993年12月国务院7部(委)、局在51个县共同开展首批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工程,生态农业建设投入累计超过60亿。通过规模化生态农业试点县的建设工作,带动了生态户、村。20年代末,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的行政区划面积达到1400万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5%,涉及人口2210万,占全国人口的2.2%。2000年在50个县又进行第二批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现在第一批试点县全部通过国家级验收。

3.能源农业。巴西是世界上规模开发能源最富于成效的国家。巴西从1975年开始以甘蔗为原料大规模地开发和生产酒精燃料。经过30年的努力,巴西已建成完整的燃料酒精产业链:从种植甘蔗到生产燃料酒精,从制造燃料酒精汽车到建立燃料酒精供应站,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各地的产销网络。并广泛地在轻型汽车上使用燃料酒精,现在每年消费燃料酒精110亿升左右。巴西在保证粮食和肉牛生产的情况下,扩大能源作物的种植面积,仅在亚马逊地区,就开发适宜种植油棕榈的土地达5000万公顷。巴西目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酒精生产国和出口国。1976-2003年,甘蔗年产量从1亿多吨增长到3.5亿吨,单位面积产量从每公顷50吨提高到70吨,每公顷甘蔗提炼的酒精从2204升提高到5500升。该国目前有370多家甘蔗加工厂,酒精年产量达160亿升,2004年出口酒精达19亿升,2005年提高到21亿升。美国也很重视酒精燃料的生产。产量从1979年的1000万gal增加到1990年的8.7×108gal,1999年达到15×108gal,2003年达到32×108gal。在巴西和美国的影响下,欧洲也加大了生物能源的开发。欧洲的生物燃油已从1992年的8×104吨增加到1998年的47×104吨。而且还计划到201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从2005年的2%提高到5.75%;法国计划到2007年用生物能源替代大约1100万吨的石油进口量;瑞士计划用10年时间以生物能源代替50%的石油用量;印度开始试种可生产生物柴油的麻风果树,如果该计划成功,将使3300万公顷贫瘠干旱的土地变成“油田”。我国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燃料乙醇、生物油等生物质液体燃料的产能可达到1200万吨。我国现有5家企业生产生物柴油,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左右。2005年10月,福建源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柴油生产投产,年产量将达3万吨。海南正和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在河北已开发了11万亩黄连木种植基地,每年可产果实约3万吨,可获得生物柴油原料8000-12000吨。该公司计划在此基础上建立年产生物柴油5至20万吨的炼油化工厂。

4.旅游农业。马来西亚的农业观光旅游颇有创意。该国农业部于1986年创办的国家农业公园,占地1295平方公里,坐落在原始森林中。园内建有水稻园、可可园、动物园、水产园、畜牧园、民居园、蘑菇园、农作物种植园、蕨类植物园、热带水果园、花园食品街、宿营地、丛林旅馆、城堡、别墅、动物表演台、音乐台、零售店、儿童游乐场、休息室等。台湾的龙头休闲农场,则建在阿里山里,场内设茶园区、自然景观区、竹林游乐区、游园区、滑草区、度假山庄。我国旅游农业发展最好的创意是农家乐。现在,我国大陆几乎所有省区市都有农家乐经营单位。国家统计部门虽然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但从湖南省的情况来看,农家乐的总规模是很大的。据2006年11月25日长沙电视台报道,湖南省农村目前至少有4000多家农家乐。即使按湖南农家乐的1/2来推算中国农家乐的规模,我国至少有6万多家农家乐。我国农家乐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达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西方国家的旅游农业目前比较热的创意是乡村野外旅游。如在美国尤他州每年有几百万游客在荒凉的无人治理的乡村地区旅游,不少游客在泥土路上沿着古老的邮递马车行进路线驾车穿越西部沙漠地带。该地的乡野旅游项目除了汽车旅游外,还有远足、自行车、打猎、钓鱼、滑雪、水上运动等。在澳大利亚,乡野旅游主要是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以及沙滩旅游等项目。澳大利亚有许多天然的生态环境吸引着游客,最著名的是昆士兰的Undara国家火山公园,这个火山公园特有的地貌和山洞吸引着游客来探险,他们称之为Undara之旅。在新西兰,乡野旅游主要有丛林旅行、泛舟游览、徒步旅行、河流漂流运动、垂钓等项目。参加新西兰的乡野旅游的游客很多,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160万人参加丛林旅行、有30万人泛舟游览、有4万人徒步旅行、有12万人参加河流漂流运动、有4.5万人参加野外垂钓。

5.文化农业。90年代初,文化农业出现了一个新领域,即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在这个领域加拿大土著民族经营乡村土著旅游项目反应最快。目前加拿大已有1300个土著旅游项目。我国目前做得比较有影响的有: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1993年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的满春曼傣族村开始开发农村文化旅游项目,到1995年他们将该村建设成为一个农村文化旅游股份制村级企业,修建拱门通往各文化及风景点,并建造了一个销售民族物品的市场和一个大型竹器展厅,配备歌舞助兴;北京也有316个行政村开展了民俗旅游接待(其中市级“民俗村”110个),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户已发展到了13819户(其中市级“乡村民俗接待旅游户”7719户);地处皖浙赣交界的江西上饶婺源县拥有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和徽商文化,有12个全国民俗文化村、1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该县开发民居旅游项目,修建了人行街道、商店、歇息凉亭、家庭旅馆等旅游设施,同时也美化了民居社区环境。以婺源江湾晓起村为例,2004年全村得到门票收入120万元,综合收入600万元,使全村人均收入高达3000元。我国农耕文化展览也开始起步。四川成都市陴县友爱乡农科村有“中国农家乐博物馆”。该馆100多平方米、5个展厅,通过收集到的实物资料和文字资料,介绍中国农家乐的发展历程;北京房山韩村河镇的韩村河村有农耕文化展览馆。该馆展室面积500多平方米。分6个展室按农业发展线索展示了中国农耕文化历史;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有西瓜博物馆。该馆于2004年投资兴建,占地面积2.3万余平方米。以西瓜传入我国为起点,宣传和展示西瓜的传播与发展、西瓜新品种、高科技种植技术、药用价值、发展前景。该馆陈列着从原始的野生西瓜到太空西瓜等200余个西瓜品种,展示了博大精深的西瓜文化。北京大兴的西瓜文化节和安徽砀山梨花文化节驰名遐迩,举办了19届。北京大兴举办西瓜节以后,瓜农每年增收600多万元;据砀山县政府办公室介绍,安徽砀山在每年举行的梨花文化节期间,接待游客量达50多万人次、收入5500多万元。北京、上海、山东、湖南、江苏、浙江等,从2000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举办农产品展览会。西方的农产品展览办得最好的是澳大利亚,该国的皇家复活节农产品展览会,是集科普、娱乐、商贸于一体的农产品展览会,而且展览规模很大,一般有3万多平方米的展览场馆。

6.都市农业。目前,全世界约有8亿人口从事都市农业经营,其中的2亿人口从事销售,他们中有1.5亿人是全职的。生活在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国城市中的6.5亿市民中,有2.5亿人通过都市农业获得部分食物。在低收入家庭消费的食品中,自产的比例从18%(东雅加达)到60%(坎帕拉)不等,普遍的比例为50%(内罗毕)。在哈瓦那,城市菜园明显提高了农户家庭及其所在社区的食物数量和质量。目前,英国城市农庄计划已经在20多个城市的原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上开展起来;一些德国城市内原来用于煤矿开采的土地,现在也在开始成为都市农业规划用地。在柏林市内,有8万名社区菜园工人生产蔬菜;美国大都市接壤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已占到美国农产品价值的40%以上;城市国家新加坡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已经实现了肉类供应完全自给和25%的蔬菜的自给;在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也积极着手发展有机食物农业,为城市超市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有机农产食品。

三 多功能农业的现代特性与产业效能

(一)多功能农业的现代特性。

多功能农业经营模式的开放性。多功能农业是一种开放型的经济,开放是多功能农业发展的一般前提和普遍规律,多功能农业随着开放的扩大而发展,开放状况决定着多功能农业的兴衰。多功能农业是工业社会的农业经营模式,工业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多功能农业经营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广,交换关系越来越普遍,这将使多功能农业逐步突破了各地区的封闭性而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进而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这种开放是多功能农业的一个显著特征,离开了开放,多功能农业经济难以发展,开放是多功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条件和必备前提。也只有这种开放才能加速多功能农业系统的发展,才能保证多功能农业源源不断地获得外部力量的支持,外力越大,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加速度就越大。

多功能农业经营主体的高素质性。多功能农业是从有限功能农业转化而来的采用工业社会社会化生产经营理念、生产技术、生产工具、营销手段进行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所以,对多功能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须有较高的要求。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所说:“如果在国民之中没有我们确认为现代的那种素质存在,无论是快速的经济成长还是有效的管理,都不可能发展;如果已经开始发展,也不会维持太久。在当代世界的情况下,个人现代性素质并不是一种奢侈,而是一种必需。”经营多功能农业,需要经营主体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掌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掌握革新和使用农业生产技术、工具、劳动对象的知识。同时,具有不断开拓新领域和扩大经济活动空间的能力,具有积极接受新经验和社会变革的思想意识,具有较高教育和职业期望的意识,具有较强的个人效能感,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和工作计划性等。

多功能农业生产标准化的约束性。在工业社会,社会分工发达,各生产领域、各生产环节都被分成若干部分,每件产品在机械化生产流水线上进行制造,如果不实行标准化生产,部件就无法组装,产品就无法形成。多功能农业作为工业社会的生产部门同样会受到这种生产法则的约束。因为,标准化生产具有经济节省、提高生产效率、有利商品交换、便于生产计划和考核等优点。现在,国际上已在各生产领域实行标准化生产,各国都采用ISO9000国际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所以多功能农业必将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生产领域。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的部分农业已经实行标准化生产。如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就是以高度标准化为基础进行农业生产的。他们生产的农产品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特性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

多功能农业效率空间的扩展性。效率空间的扩展性是人们从事某种生产项目的效率存在不断提高的可能性。如果说某种生产项目的效率提高的可能性小,就是说它的效率空间的扩展性小,反之就大。效率用公式表达为:效率=产出(或效益)/投入(或成本)。上公式可看出,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生产者要扩大产品的劳动效率空间,就要看缩小某项商品生产的成本或投入的可能性有多大,效益或产出增加的可能性有多大。由于生产产品的投入或成本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劳动力、还需要生产工具、原材料、生产的组织管理、产品销售投入等。把这些构成产品生产的成本要素归纳起来就是两类,即活劳动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扩大效率空间的办法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活劳动效率;二是提高物化劳动效率(即生产资料效率)。多功能农业相对传统农业而言,具有优越的效率空间扩展性。从宏观角度分析,主要是多功能农业处于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环境之中。农业经营者具有非农产业一样的生产经营条件,可以从工业部门获得所需要的具有环境保护功能的生产工具和借用非农产业的管理方式,从学校教育部门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以及市场经济知识,从工业化社会获得良好的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条件以及进行商品生产的法治环境。另外,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国民尤其是市民富裕起来,购买多功能农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和购买力大大增强,国家也开始转变农业功能和农业政策,建立有利于多功能农业发展的经济制度。从微观角度分析,农户在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下,学习相关科学技术的动机日益强烈。随着公共教育的发达,农民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多功能农业的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农户的经营水平将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农户经营农业模式的转变,在多功能农业内部大批从事传统种养业的农户转移到经营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以及其他对土地依赖程度小的领域,原有耕地面积内的劳动人口压力减小,从事种养业的人均耕地面积增加,这样就扩大了多功能农业的效率空间。

多功能农业经营效益的复合性。效率的提高不意味着效益的提高。如果经营方向错误,效率越高,损失越大。农业若一味地追求高产量,对自然界采用掠夺式经营方式,无节制使用高产化肥、农药,就会破坏生态,这种效益肯定是得不偿失的。多功能农业的经营效益则是多样性的统一:1.它的受益者不仅是农业的经营者还包括整个社会。目前,多功能经营使农业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事业部门,而作为产业部门的属性在弱化,整个社会希望它发挥改善国民营养结构、改变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传承农业文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扩大就业、推动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功能,产生整体的社会效益。2.多功能农业要承担恢复被工业化和城市化破坏了的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的自然生存条件的社会责任。现在的多功能农业生产发挥着涵养水源草被、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处理有机废弃物、净化空气、提供绿色景观和自然景观、维系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的功能。3.多功能农业还要为工业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能产品。在保证世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多功能农业将成为生产生物能源和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的重要领域。4.多功能农业是人文主义思潮下产生的关怀农业劳动者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将减轻农民的体力负担,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社会地位。总体来讲,多功能农业经营效益的复合性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人文效益的四效合一。

(二)多功能农业的产业效能

多功能农业能促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一是经营多功能农业需要较高的修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产业技能;二是会加快农业生产工具的更新换代。无论是从事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都市农业、能源农业,都要求有先进设备支持。比如大棚规模种植,农业生产就象工厂一样进行生产,生产工具就随之而革新;三是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且各种有益生物种群的增加,有利于农村地面水质的改善;四是多功能农业生产是社会化生产和市场化生产,对运输化和信息化要求高,这样就会促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工程的发展。

多功能农业能促使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多功能农业的土地生产率很高。比如,2007年北京房山区长阳镇采取常规农业经营方式种植的露地葡萄,亩产葡萄1200斤,露地葡萄价格只有2元/公斤,一亩田的葡萄收入只有1200元。采取多功能农业经营方式后,发展设施葡萄种植,设施葡萄价格为10元/公斤,一亩田的葡萄收入就有6000元;采取观光采摘方式销售后,设施葡萄价格为30元/公斤,一亩田的葡萄收入就有18000元。可见,多功能农业可把传统农业的土地生产率提高2—15倍。同时,多功能农业的年劳动日空间将增大。就农家乐而言,几乎一年365天,天天可以营业创收。多功能农业种植业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也可以做到一年四季进行生产。

多功能农业能提高农业生产商品化水平。一是多功能农业加快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步伐。在多功能农业体系中,除了旅游农业领域的农家乐经营项目外,大多都是企业化生产。经营者摆脱了农户经营市场经济主体地位难以获得社会认可的境况,获得了市场经营的法人资格,具有独立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决策权和经营权以及产品处置权。他们从市场购买生产资料或部分购买劳动力,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然后把自己的产品全部销售到市场上;二是多功能农业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多功能农业经营者都是“为卖”而生产的商品生产者,所有生产活动都是面向市场的,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品种、数量、质量。他们生产的所有农产品或提供的所有服务都是要销售给市场上的需求者的。一些地方为了扩大农产品的市场销路,不仅创造了文化农业经营模式,利用节会形式、展览形式举办农产品贸易洽谈会和博览会,还走精品农业的路子,开发“名、特、新、优”农产品,进行有机产品认证,打造自己的市场品牌;三是多功能农业具有不断扩大经济活动空间的机制。由于多功能农业的经营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是采购生产资料或是聘请技术人员甚或是销售农产品,其活动空间从本厂所在地不断地向外延伸,活动半径也从本乡向本县、本省、国内、国际市场拓展。为了扩大自己产品的影响范围,多功能农业经营者还会利用网络、博览会的形式进行产品宣传,以争取更多消费群体;四是多功能农业促使平均利润率机制在农业领域形成。由于多功能农业经营者采取应对城市市场和选择与专项功能农业有差别的市场进行生产,其生产的项目和产品,不进入原来专项功能农业的社会和经济运作体系,尤其不进入原来农产品价格体系,而直接参与城市市场和工业或服务业产品的竞争。同时,多功能农业能够在农村内部加速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多功能农业因能获得较高收益,吸引着农村的劳力、土地和资本向本产业转移。尤其是能吸引城市技术劳力和资本进入本领域,使多功能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多功能农业部门生产出来的产品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多,生产特色产品,甚至针对消费群体进行个性化生产或服务,能够获得较高销售价格,容易达到工业或服务业的利润水平,这样就促进了农业领域的社会市场平均利润机制;五是多功能农业促使市场产生农产品供求机制。多功能农业具有形成农产品供求机制的实现条件。传统农业经营者除了常常受到国家政策干预外,还受到农产品的生物学特性、农产品生产和需求弹性小、分散经营等原因的影响。而多功能农业因有科技化、设施化和交通化支持生产,就较大程度克服了传统农业的这些不足,能够根据市场农产品的供求状况或产品价格组织生产,使农产品的市场供求机制形成;六是多功能农业使农村劳力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由于多功能农业采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生产,劳动力价值往往通过市场买卖得到更合理的体现。即便是家庭经营的农家乐,因服务商品的价格远远高于传统农业产品,其家庭劳动力的价值也能通过服务商品的销售得到了体现。

多功能农业能促使农业经济转变经营形式。从企业化经营来看,多数多功能农业生产领域都实行企业化主体经营形式和股份合作形式。尤其在都市农业、有机农业、能源农业领域普遍实行企业化经营,都取得了企业法人资格,引进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织生产或经营;从专业化经营来看,专业化经营是多功能农业高度分工的结果,每家多功能农业企业专门从事一种多功能农业项目和与之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随着多功能农业专门化生产的发展,现在出现了多功能农业生产区域化趋势,开始出现根据自然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产品和产业的多功能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格局;从规模化经营来看。多功能农业的经营规模比较大,有的多功能农业企业投资高达几亿元,经营面积多达万亩。投资规模化经营是多功能农业高起点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从规范化经营来看,多功能农业尤其是有机农业和能源农业,世界上已经进入规范化生产行业,基本上把这两类多功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纳入规范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了。我国目前也在制定涉及相关多功能农业标准化体系,为整个农业生产体系的标准化经营提供借鉴;从产业化经营来看,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多功能农业兴起于市场经济发达的时代,多功能农业必然要采取产业化经营方式进行生产。这有利于多功能农业生产走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托本地资源对农产品实行产加销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道路。更有利于我国多功能农业走出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多功能农业经营超出初级生产范围,改变以往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分割的现象,消除过多的中间环节,减少经营者的市场风险,增加获利机会。

多功能农业将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多功能农业讲究科学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多功能农业是更多的考虑利用生物生长规律和机理、生物与环境依存规律,通过促进和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在自然界中获得各种产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多功能农业经营者采取生态伦理中心主义态度进行生产或经营,科学利用农业自然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或经营,使农业生产适应自然环境、顺应生物规律,建立起与自然生态环境可以兼容的农业生态环境,使农业自然资源备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多功能农业可以调理和治理自然生态环境。多功能农业生产在一个不断向自然生态系统输送生物的过程中,会采取诸多治理自然生态环境的措施,如植被恢复工程、流域治理工程、土地生态化利用措施、农田水利工程等,这些将使农田生态环境普遍好转。另外,多功能农业实施清洁生产产品。农业化学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地膜等对土壤、水体、植被损害很大,且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对人体危害也不小。多功能农业尤其是有机食物农业生产则一般采用农艺措施和生态调控措施防治病虫害等,以实施清洁生产产品,自然就维护和推进了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  ;  ;  ;  ;  

论现代多功能农业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