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蓝色土地”的可持续发展*_海洋资源论文

我国“蓝色国土”的可持续开发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可持续论文,国土论文,蓝色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人类和陆地对海洋的破坏在不断加剧。为了今世后代能长久的利用人类愈来愈倚重的海洋,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我国“蓝色国土”的可持续开发。

关键词:海洋资源 海洋环境 海洋开发

1 时代呼唤海洋意识

蔚蓝色的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中国21世纪议程》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作为主要的行动方案领域之一。1996年国家海洋局正式颁布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进一步制定了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总体发展战略。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我国拥有约300万km[2]的海洋“蓝色国土”,过去我们常说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km[2],这是一个概念上的失误,因为这中间没有包括约300万km[2]的海洋蓝色国土。中国的陆地国土面积虽大,但由于人口众多,陆地自然资源的人均值低于世界水平。世界人均占有陆地面积为0.3km[2],而中国只有0.08km[2]。中国的耕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的人均占有量都较低。在我国陆上资源、生存发展空间潜力愈来愈小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唤醒和强化海洋意识,大力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征服海洋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很早就有了海洋意识。只是由于封建王朝后期闭关自守,与世界性的走向海洋的大潮相反的逆向运动—禁海。400年的禁海,不仅封闭了中国与外界的交往,更使国力衰退,以至任人宰割,造成今日我们海洋意识的淡薄。岛礁被侵占,水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

目前,海洋意识不够的另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认为人是陆地上的动物,适合于陆地上生存和利用,从而导致如此广袤的海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沿岸和海洋生产力及生物多样性形式存在的经济专属区,其生物资源正在迅速地丧失,沿海生境和生态系统遭受广泛而大规模的破坏。

国际海洋法关于经济专属区(EEZ[,s])的界定,即离陆地200海里(370.4km)内的或约占海洋面积40%的区域的划定(大陆架的所有区域目前基本上都处于各国主权范围),建立了所谓的“海洋新体制”。这同时意味着从技术角度看能够获得的所有化石燃料的海洋矿藏,目前大多属于各沿海国家所拥有。过去属于国际水域的传统捕捞区域,现在也在沿海国家的管辖之下,因此“海洋新体制”实质上是资源的重点转移。

日本投资了2.2亿美元大兴土木,抢救一个由于海水长期侵蚀,而露出海面的岩礁逐年降低的珊瑚礁,就是因为这个退潮时才几平方米且无人居住的岛礁拥有1500km[2]的领海区(相当于3个新加坡),43万km[2]的专属经济区(相当于4个浙江省的面积)。美国旧金山到夏威夷中间有个在水下47m的海山,美国人在这个海山上用钢筋混凝土筑出一个灯塔来,按国际海洋法,美国可以以此为据划一个12海里的领海,再划一个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样从夏威夷到旧金山都属于“美国”的管辖了。事实上,世界各国都在海上进行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较量。

2 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拥有18000多km的大陆岸线,沿海岛屿6500多个,岛屿岸线14200km,有4亿多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60%左右,中国海域自然条件优越,近海海底是大陆的自然延伸,倾斜平缓,是世界上最宽的大陆架之一;整个海域地处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四大气候带;既有陆缘海,又有深海,海水温度适中,盐度较高;沿岸地区水质肥沃,海岸曲折,适于各种鱼、虾、贝、藻生长繁殖。中国近海和管辖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港口资源,我国沿海分布着众多的海湾与河口,宜建中等以上泊位的港址有160多处,其中可建万吨以上码头的港址约有40多处,可建10万t以上泊位的有十几处;以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主的生物资源,如鱼、虾、贝、藻等。中国海的生物物种极其丰富,已记录物种数达20278种,其中鱼3014种,虾蟹1388种,螺贝1923种,海藻790种,且有较高的生产力;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国海大陆架是环太平洋油气带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在海岸带和浅海大陆架上蕴藏储量较大的油气资源。现已发现16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总面积约130万km[2],探明石油资源约308亿t,天然气资源量72000亿m[3],其中大陆架石油的远景储量达2700亿t;海洋化学资源,如CI,Mg,Na,S,Ca,K,Br等几十种化学元素;海洋能源资源,如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海洋可再生资源,我国潮汐能资源量约为1.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度,波浪能约为0.23亿千瓦,海流能年发电量约270亿度,温差能和盐差能蕴藏量分别为1.5亿千瓦和1.1亿千瓦。但现在这些能源仅是一种潜在的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如黑色、有色、非金属矿等,我国海域矿产的种类较齐全,已探明65种,矿床835个,其中大型的130个,多金属结核矿的储量为1-7亿t;海洋空间资源;海水资源;海涂资源,据《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1986》,我国有海涂资源总面积208万hm[2],其构成为海滩涂占80.6%,滩涂沼泽占14.5%,河滩地占4.9%,而且逐年增长。我国海水可养殖面积共有260.01万hm[2],已养殖面积58.8万hm[2];我国海洋旅游资源种类多、质量高,而且汇集了“滩、岸、景、特、稀、古、科学”七大特色,成为开发的热点之一。

海岸带地区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人口增长压力,虽然其造成的海洋环境恶化,没有陆地上那么明显,但浅海区域的生境退化已严重地影响人类对海岸带及海洋的可持续利用。海岸带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8%,是生物地球化学活动集中的区域,包括地球上生产力最高,具备各种生态种类的生态系统(Ray,1988)。目前世界人口约为50亿,在今后不到100年的时间内可能会翻一番。海岸带的人口密度和数量最大,人口增长率最高。据统计,到2000年世界75%的人口将居住在各大陆沿岸的狭长地带上(宽达60km)(联合国,1985)。东南亚65%的大城市(居民超过250万的)在沿海一带,但这一如此众多人口赖于生存的空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海洋和海岸带环境的不断恶化而没得到适宜的保护。环境恶化已出现在整个工业化世界,但第三世界沿海环境恶化的情况更为严重。发展中国家60%的人口获得的动物蛋白有40%-100%来自鱼类,单在亚洲,就有10多亿人完全靠鱼类提供高质量蛋白(O.Linden,1990)。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正在广泛而迅速地丧失。现在许多地区的人们已经意识到海草床、红树林以及珊瑚礁的消失、海洋污染的加剧对海洋和沿海渔业生产力的影响。水土流失造成沿岸海水中沉积物和泥沙的增加和沿岸生境的恶化正在日益加剧,我国沿岸水域主要表现为海水混浊度的增加以及由此引起的对珊瑚礁和海草床的破坏,海洋生境也由于海岸带不合理开发而遭破坏,包括围海造田、把红树林和湿地改造成农田或水产养殖塘、滥采燃料以及河道和港口的疏竣。这些人类活动造成内陆泥沙大量进入沿岸水域,减少光的渗透,降低水中含氧量,从而使底栖生态系统窒息致死。

海洋资源过度开发和严重破坏,使许多优质生物种类受到严重破坏或消失,无法继续利用。中国海域的真鲷资源30年代被日本破坏,至今难以全面恢复;大黄鱼70年代以前年产10万t以上,80年代初降到6万t,1990年仅为2.5万t,小黄鱼50年代平均年产量12万t,60年代降为8万t,70-80年代3万t左右,1990年以后2万t左右(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鲐鱼、梭鱼、鲈鱼等传统捕捞对象也相继受到破坏。

大陆架沿岸是经济强度高、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由工业、农业和生活产生的污水未施处理或处理不充分而排入海域,这些污染造成水中含氧量下降、混浊度增加、促进细菌和海藻的生长以及微生物污染等。在受污染严重的地区,胃肠炎和传染性肝炎很常见,霍乱和伤寒也时有发生,前几年上海毛蚶事件就是一例。迅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是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

海洋自然灾害如风暴潮、海浪、海岸侵蚀、海冰、地震海啸及海平面上升等,不仅直接在海上和海岸对人类造成威胁,有些还危及海岸带向内陆的广大纵深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海洋自然灾害多具突发性、相关性、普遍性、季节性等特点。近年来全球沿海大风暴潮与海浪结合而形成大灾,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并有明显的集中和多发的趋势。我国9216特大风暴潮,在有较好的预报的情况下,仍造成193人死亡,87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95亿元(张兴铭,1994)。

3 加强“蓝色国土”—海洋的可持续开发

我国现代海洋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改革开放18年来,海洋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国民经济平均速度而达到20%以上,1994年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1707亿元。从海洋产业看,三大传统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海盐产量、海洋渔业产量和海洋运输量均持续稳步增长,居于世界各国前列。如海水水产品产量在8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增长,由400万t跃到1991年的800万t。这一方面由于海洋捕捞技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海洋人工养殖也在不断拓展,人工养殖的海水产品比例由五六十年代的5%,上升到近年的约30%(如图1所示),为实现海洋的农牧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海洋运输量由60年代中期的近2000万t,至80年代中期发展为近2亿t,增长了约10倍,到1994年则上升为3.68亿t,港口建设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图1 海产品产量增长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术改造,如海洋捕捞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水制盐业等。促进了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如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油气工业、海滨旅游业、海水直接利用业、海洋药物和食品加工等。海上油气生产初具规模,1994年石油产量达600万t以上,滨海旅游业也从18年前几乎为零,发展到海洋产业收入的第三位。并在进一步形成新的海洋产业,如海洋能利用、深海采矿业、海洋信息业、海水综合利用等。具体表现为:(1)海洋空间利用日益多样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空间向海洋推进;(2)海水资源作为巨大的液体矿,将逐步进入综合开发利用阶段;(3)海洋农牧化技术逐渐成熟,许多近海将成为蓝色田野和牧场;(4)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正在向500-1000m深水区发展。但是影响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海上开发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海洋生物资源过度开发和破坏严重,开发利用不充分和低水平开发的问题也很突出。与此同时,海洋灾害种类多,危害大,热带风暴和风暴潮破堤成灾尤为严重,损失巨大。

我国的海洋开发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虽发展较快,但产业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占到76%-78%;二是海洋开发程度低,对资源利用不足,缺乏长远安排,短期行为较普遍,资源浪费严重;三是海洋科技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储备不足,科技成果推广不足;四是对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强度过大,严重损害了资源的再生过程,致使生物资源结构严重失调,资源量衰减。此外,海洋资源的调查、勘探和研究不能满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

为了加强我国“蓝色国土”的可持续开发,必须采取如下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a.要大力发展海洋科技。许多发达国家早已确定了依靠科技,加速海洋开发,增强海洋竞争,实质是海洋高科技竞争,谁掌握了先进的科技,谁就能在海洋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我国现在应努力在海洋生物工程技术、海水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技术、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和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等领域有所突破,逐步赶上国际水平。要使我国海洋开发有一个飞跃发展,关键是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特别是高科技。

b.我国海洋传统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海洋资源开发具有极大潜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依赖,但海洋开发难度大、技术性强、花费大、必须有雄厚的产业群支持,才能做到有效开发。港口和现代海上运输系统的建设应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扩大港口吞吐能力及后方集散能力,建设技术先进的海上集装箱运输系统。调整海洋渔业内部结构,促进行业内部的协调发展,重点发展外海渔业、远洋捕捞,调整和控制近海渔业;进一步加强海洋新兴产业高科技投入和开发力度,发展海洋油气工业、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滨海旅游业,促进海水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同时,优化各地区、各行业的海洋产业的合理布局,通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加强协调与综合平衡,达到海岸、海域和海洋资源在地区间、行业间的合理分配和协调发展,提高海洋开发整体效益。

c.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近海经济鱼类过度捕捞造成资源结构的破坏,渔业产量和价值急剧下降,各类涉海活动的开发,加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制约着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因此,应加强管理,广泛应用科学技术方法,多途径促使资源数量和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加强资源动态监测,制定可行的开发对策;控制近海渔业资源管理,改善渔场生态环境,加速资产化管理。

d.建立海洋污染监控网络。海洋污染是海洋可持续开发面临的重大问题,其中陆源污染是海洋环境的主要威胁之一。要实行陆源污染物的排海总量控制,加强重点区域的保护和防治,建立和完善污染监视网络。

e.海洋保护区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是针对某种海洋保护对象划定的海域、岸段和海岛区,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恶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现有少量的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增建一批急需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海岛独特生物生境的保护区系列,海岸盆地生态保护区系列,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系列和珍稀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系列,为子孙后代,为全人类保留更完整的大自然的馈赠,为发展海洋经济,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服务。

f.海洋防灾减灾。防灾减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业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及人类生命安全的大事,必须采取大规模综合措施,防患于未然,强调灾前预防重于灾后恢复,建立重大自然灾害实时监测、评估和快速反应信息系统,才能有效减轻和控制。

g.建立海洋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我国已成功地进行了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等大规模的海洋资源、环境调查。在这些海洋信息基础上,进一步广泛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建立海洋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对各种海洋要素的动态发展和强化趋势进行动态分析和模拟,为各级政府部门在信息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提供快速、准确、有效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支持。

*承蒙陈述彭先生、刘岳先生指导,谨表谢忱。

收稿日期:1997-02-28 修改稿日期:1997-03-12

标签:;  ;  ;  ;  

论中国“蓝色土地”的可持续发展*_海洋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