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分析论文_李德月

李德月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301800

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所取得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8月诊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96例进行检查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CT影像技术,对照组给予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统计确诊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查确诊率为93.75%,对照组检查确诊率为95.83%,组间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影像技术和MRI在股骨头坏死检查中确诊率均较高,在临床具体检查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最佳检查方式,提升确诊率。

关键词:CT影像技术;股骨头坏死;应用价值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的髋关节疾病,致病因素有烧伤、血液疾病、酗酒等,多发于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群体。患者患病症状表现为疼痛、关节活动障碍和行走功能障碍等,若治疗延误会导致残疾,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股骨头坏死发病较晚,最初的腰部酸痛、乏力和畏寒等容易被患者所忽视,当患者出现腰部、腹股沟和臀部持续性疼痛时,病情已经恶化,为治疗带来难度,因此对股骨头坏死进行早期确诊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CT影像技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发挥的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6年8月~2017年7月诊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96例作为本次检查对象,患者均经过病理确诊,入院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腰部和下肢活动受限等,在患病前由长期酗酒、血液疾病和激素类药物治疗情况。患者意识清楚,主观沟通能力好,均同意参与本次检查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38.4±0.2)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为(39.6±0.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数据可比。

1.2检查方法

对照组给予MRI检查,选择型号为GR-HDx1.5T的磁共振进行检查,方法如下:护士要协助患者仰卧在检测台上,保持仰卧位,对病灶部位的冠状位和横断面进行成像扫描,常规自旋回波和T1加权影像,同时进行快速自旋回波和T2短时反转恢复脂肪抑制减弱成像,随后进行层扫描[2]。

研究组采用CT影像技术进行检查,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方法如下:护士协助患者仰卧在检查台上,保持仰卧位,调整CT机选择合适的参数,层厚设定为4mm,层距设定为5mm,以股骨头作为基准线进行多层扫描[3]。

1.3检查结果判定

CT和MRI检查进行股骨头坏死分级时标准如下,CT影像技术:Ⅰ级无异常,Ⅱ级局部带有硬化和囊性变化;Ⅲ级明显异常;Ⅳ级股骨头完全坏死。MRI:Ⅰ级轻微异常,Ⅱ级局部带有硬化和囊性变化;Ⅲ级明显异常;Ⅳ级股骨头完全坏死[4]。将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检查方式对股骨头坏死程度检查的符合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对组间数据进行差异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差异用X2检验,若数据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研究组的确诊率为93.75%,低于对照组确诊率95.83%,但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股骨头坏死程度数据见表1.

3 讨论

股骨是人体重要的骨骼之一,股骨头是保证下肢活动正常的关键,但由于长时间激素治疗、酗酒和血液疾病等因素使得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症状,不仅影响日常活动,若治疗延误会导致残疾,给患者身心健康均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对股骨头坏死进行早期确诊和治疗非常重要[5]。

临床上诊断股骨头坏死疾病主要依靠影像学技术,通过影像学检测表现来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常见的检查方式有X线片、MRI、CT和ECT(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等,X线片和CET多用于早期检查,CT和MRI适用于疾病确诊检查。CT影像技术能够对患者进行全身扫描检查,及时发现股骨头坏死、塌陷和变形等情况,MRI能够对患者软组织进行扫描,清晰、直观的反应出不同组织病变层的代谢情况,评估患者病情。两种方式各有其检测优势,在股骨头坏死疾病诊断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价值[5]。

本文对比分析了CT影像技术和MRI在股骨头坏死检查中所发挥的价值,从数据统计可见,研究组确诊率为93.75%,略低于对照组确诊率95.83%,但组间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CT影像技术和MRI在股骨头坏死检查中均发挥了重要价值。CT影像技术能够发现骨梁处出现的异常状态,及时发现早期病灶,关节面凹陷、骨裂等情况清晰可见,对于确定病灶位置、形态和大小等均有着高度准确性[6]。MRI检查具有安全、快速、低辐射等特点,能够提供较为全面的检查,避免患者反复检查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早期诊断中MRI影像诊断法的检出率更高,但对于皮质病变、骨质疏松囊变等情况的检查时,CT影像技术的检查确诊率更高。

综上,CT影像技术和MRI在股骨头坏死检查中均有着较高的确诊率,CT和MRI各有其检查优势,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综合选择最佳的检查方式。

参考文献:

[1]唐海涛.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影像技术,2017,29(06):50-52.

[2]万一.应用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3):12412-12413.

[3]余忠艳.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影像技术的诊断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2):109.

[4]张伟东.应用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4):44-45.

[5]崔保刚.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3(4):366-369.

[6]张伟.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5:62-63.

论文作者:李德月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  ;  ;  ;  ;  ;  ;  ;  

应用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分析论文_李德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