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血透中心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探析在维持性血透析患者难穿刺内瘘中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锐针穿刺,干预组选择钝针扣眼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穿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内瘘感染、血栓、血管狭窄和血管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方法在维持性血透析患者难穿刺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渗血和疼痛,缩短按压时间,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钝针扣眼穿刺;维持性血透析;难穿刺内瘘
动静脉内瘘主要用于进行血液透析的治疗,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它的血流量与通畅性直接影响透析的质量。有的患者的血管条件比较差,比如易损伤、静脉纤细、长度不够、脆性大等,穿刺之后容易发生并发症(如血肿、血管损伤、内瘘感染、血管瘤以及血管狭窄等)[1]。除了会带给患者严重的痛苦,还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在维持性血透析患者难穿刺内瘘中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方法的效果进行研究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均进行维持性的血液透析且血管条件差,选取时间范围是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男性有19例,女性有11例;年龄在26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2±4.57)岁。
干预组:男性有20例,女性有10例;年龄在27岁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3±4.83)岁。
对比两组上述基线资料,P值>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选择常规锐针穿刺法。在消毒之后,使用锐针沿着血管的外侧边缘以20°-30°的角度进针皮下穿刺内瘘,进入血管,等血管回血之后,沿着平行血管的方向推入针体,用同样的方式穿刺动脉端,然后固定妥善。
干预组为患者选择钝针扣眼穿刺。在选择完血管条件比较差的患者之后,先使用锐针进行10次左右的穿刺,建立隧道成功之后,再使用钝针穿刺,最后过渡到钝针扣眼穿刺。钝针扣眼穿刺的步骤:穿刺前先对患者内瘘的通畅情况进行评估,比如常规检查、血管检查、Allen试验等。再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在动静脉上选择最合适的穿刺点位,在同一进针点位以同样的角度进行10次同样深度的穿刺,建立皮下隧道,当需要再次穿刺时,便可使用钝针进行扣眼穿刺,彻底将血痂剔除之后,使用钝针的针尖沿着皮上隧道向上缓慢进针,当成功进入血管之后,选用无菌的敷料将其固定好,再用同样的方法穿刺动脉端。操作过程上要注意遵循无菌要求,避免感染,扣眼穿刺之前应将血痂剔除干净。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穿刺情况包括一次穿刺的成功率、穿刺后的按压时间、穿刺点发生渗血的概率以及穿刺后疼痛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的研究数据均选用SPSS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均数±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T值进行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卡方进行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可表示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的穿刺情况
相较于对照组,干预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穿刺点发生渗血的概率更小,穿刺后的按压时间更短,穿刺后疼痛评分更低,P值<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一。
2.2 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
干预组并发症(内瘘感染、血栓、血管狭窄和血管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二。
3 讨论
在临床上,血液透析用于治疗多种危重疾病(如肾衰竭等),而作为血管通路的动静脉内瘘的通畅情况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质量。动静脉内瘘常见的临床穿刺法有区域法、绳梯法以及扣眼法等,但区域法因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高而少用,普遍使用绳梯法,当患者的血管条件比较时,绳梯法无法奏效,更适合使用扣眼法[2]。
钝针扣眼穿刺法的优点比较多,①该法的进针点、深度以及进针角度者比较固定,可减轻血管的损伤,减少出血;②该法的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高,能够提高穿刺的工作效率;③该法因损伤小,可减小渗血的可能性,缩短按压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④该法的并发症少,安全性高[3]。
从文中结果数据可以看出,干预组的穿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内瘘感染、血栓、血管狭窄和血管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在维持性血透析患者难穿刺内瘘中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方法不仅能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渗血的可能性,缩短按压时间,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婷香.钝针扣眼穿刺法在糖尿病患者动静脉瘘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9):2719-2721.
[2] 赵虹.钝针扣眼穿刺方法在维持性血透析患者难穿刺内瘘中的应用[J].透析与人工器官,2017,28(4):44-46.
[3] 蔡王苏,缪爱素,潘少芽等.影响内瘘扣眼隧道的相关因素研究及护理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1):1754-1755.
论文作者:闫绍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扣眼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