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徐春妮

(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急性应激反应程度及焦虑情绪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后的SASRQ评分、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3%;两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能明显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急性应激反应及焦虑情绪,临床疗效显著,可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突发性耳聋;疗效;应激反应;焦虑

Application of humanistic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Xu Chun Ni

(Li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xi,Guangxi,Liuzhou 545001)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umanistic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Methods:62 cases of sudden deafness patients in January 2016 ~2016 year in December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randomly,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clinical nursing,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human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acute stress reaction and anxie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by Standford's acute stress response questionnaire(SASRQ)and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 Results: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SASRQ score and SAS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an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clinical efficiency of 10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90.3%;more than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humanistic nursing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acute stress reaction and anxiety in sudden deafness patients. The clinical effect is remarkable,and it can be widely applied.

[Keywords] humanistic nursing;sudden deafness;curative effect;stress reaction;anxiety

临床上将患者在较短的几分钟或最长不超过12小时内突然出现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称为突发性耳聋,虽然该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但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了解以及担心预后恢复等,容易导致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并因此而影响疗效[1]。为此本研究特针对性地进行了人性化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听力阈值最低40dBHL,最高80dBHL,均参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指南》中的诊断标准临床确诊[2]。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被告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已排除合并其他耳鼻喉疾病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严重感染疾病患者、精神类疾病患者、孕产妇患者。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0.6±12.7)岁,入院时间2~15d,平均(7.4±2.5)d,左耳13例,右耳15例,双耳3例;平均听力阈值(58.4±6.5)dBHL,平坦型20例,中低频型11例。对照组男19例,女1 2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1.4±12.4)岁,入院时间3~15d,平均(7.6±2.3)d,左耳12例,右耳17例,双耳2例;平均听力阈值(58.8±6.7)dBHL,平坦型18例,中低频型13例。两组在以上一般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声频共振与鼓室灌注术治疗,同时联合给药前列地尔、地塞米松、丹参酮、舒血宁、神经节苷脂等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具体包括入院常规宣教、药物指导、饮食干预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认知及心理干预:由于突发性耳聋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加之对认知及预后的不确定性使得多数患者伴有焦躁、不安等情绪,长时间的压抑情绪如得不到释放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应于患者入院时即一对一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信任关系,了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及不良情绪来源,针对性的给予解释和开导,如借助助听器帮助患者体验预后恢复情况,通过IPAD等电子设备或自建微信交流群普及疾病相关知识,邀请同病区积极乐观且康复出院患者进行微信治愈分享交流帮助患者提高治愈的信心及治疗依从性。②放松训练及按摩干预:为了帮助患者更好的消除紧张,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的学习,即指导患者静坐或静卧,轻闭双目,循序渐进的进行慢深呼气—自然屏气—自然深呼吸训练,排除杂念进入安静自我暗示状态,每次10min,早中晚各一次。另由专职护理人员每日同步对其双耳孔进行轻按、旋转按摩,对听宫、听会穴、翳风穴揉捏按摩,每次2~3min,3次/d。③生活干预:依据患者个体饮食特点为其指定治疗及康复期个性化健康饮食方案,嘱不抽烟,少饮酒,早睡早起,保证充分睡眠,预后尽量不佩戴耳机,不去嘈杂环境以减少对听力的损害。

1.3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疗效评价:①痊愈: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者受损频率听阈达健耳水平或恢复至发病前水平;②显效: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者受损频率听阈提升30dBHL以上但未完全恢复至正常或发病前水平;③有效: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者受损频率听阈提升15dBHL,但不足30dBHL;④无效: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者受损频率听阈提升不足15dBHL。临床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3]、焦虑自评量表(SAS)[4]对两组患者的急性应激反应程度及焦虑情绪进行评价。其中SASRQ问卷主要包括分离症状、创伤事件再体验、创伤刺激回避、焦虑或觉醒增高、社会功能损伤等五个方面,总分15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急性应激反应越严重。SAS量表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20个条目中有l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的,按上述l~4顺序评分,其余5项是用正性词陈述的,按4~1顺序反向计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即为标准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9. 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n或%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急性应激反应及焦虑情绪比较

两组护理干预后的SASRQ评分、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RQ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分, ±s)

3讨论

由于本病发病突然,且目前病因尚无明确解释,因此患者在遭受听力突然丧失而带来的痛苦和不便的同时,也必然会引起患者对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的焦虑和恐惧。这种负性应激状态不仅造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下降,而且还会导致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因此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合适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必要的,这也是本研究开展的目的所在。

人性化护理是由基础护理所衍生的符合时代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新型护理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护理人员在尊重患者人格、隐私以及生存价值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5]。因此考虑到患者因为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而引起的一系列负面情绪和心理状态,所以我们要求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对患者开展认知及心理干预,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用耐心细致的讲解以及邀请治疗健康者的现身说法等方法帮助患者及时走出疾病的阴霾,树立其治疗的信心,以及正确认识疾病,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显示常规组与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的SASRQ评分、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但干预后的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更具优势,这与张永芳等[6]的研究结果相近,充分说明人性化护理对于该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心理应激具有针对性。而且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充分尊重患者以及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开展了放松训练及按摩干预、生活干预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正确开展相关治疗及坚持预后康复,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3%,这说明人性化护理在改善患者心理应激的同时还能对疗效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能明显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急性应激反应及焦虑情绪,临床疗效显著,可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琴,姚爱勤.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及护理[J]. 医学信息,2015,28(52):130-131.

[2]刘怡伶.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4):136-138.

[3]陈静雯.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影响[J]. 心理医生,2016,22(18):216-216.

[4]杨凤平. 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6,29(8):182-183.

[5]龚文佳.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抑郁分析及护理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583-3584.

[6]张永芳,曹立楠,王艳,等. 情志护理在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6,28(4):73-74.

论文作者:徐春妮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8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徐春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