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栽培技术_穿山龙论文

薯蓣栽培技术_穿山龙论文

穿山龙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穿山龙论文,栽培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形态特征

穿山龙根状茎横向生长,木质,多分枝,外皮黄褐色易成片状剥离。茎左旋细长,常缠绕其他植物上。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圆形,叶缘4~6裂,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花小黄绿色,雌雄异株,雌花序单一下垂,绿黄色。蒴果椭圆形具三翅,形似炮弹翅,成熟后黄褐色。

2.生物学特性

穿山龙野生于山坡;林缘和杂草灌木林中,适应性很强,耐严寒,适宜温度15℃~28℃,生长初期要求温度10℃~20℃,开花结果期要求温度20℃~28℃。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培为佳。种子发芽率为40%~60%,适宜发芽温度为20℃~28℃,达到发芽适宜温度26天即可出苗,低于10℃或高于30℃种子发芽均会受到抑制。

3.选地做床

穿山龙根状茎在地下横走,需要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腐殖质层厚、pH值在5.5~6.5之间,排水良好的地块。4月上旬耕翻,每亩撒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kg,深耕30cm,结合耕翻使粪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耕翻后耙细耙平地面。然后做床,床宽1.2m,床高20cm,床间距40cm。

4.栽种

4.1 根茎繁殖 春季植株萌芽前,在4月上旬将母株根茎挖出,因穿山龙刚进入人工栽培试验阶段,还没有分品种。试验结果证明根茎直、根茎粗、节间短、无病虫害的品种产量高,应按此标准选择根茎。根茎选好后每节剪一段,节在每段的中部,每个节上有芽苞2~3个。横床开沟,行距40cm,沟深8cm,在沟内摆放根段,株距20cm,每行摆放6段,覆土6cm,覆土后镇压,15天即可出苗。因穿山龙是半阴性植物,因此可在床的两边稀植玉米,起到遮阴挡阳的作用。

4.2 种子繁殖 播种前先将种子与湿砂按等质量混合,放于10℃条件处理30天,然后将种子筛出播种。4月下旬播种,横床开沟,行距20cm,沟深3cm,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沟内,覆土2cm,稍加镇压,保持土壤湿润,25天即可出苗,第2年春按行距40cm,株距20cm移栽。地不足的可将种子撒播在灌木从中自然生长2~3年后,再将根茎挖出移栽到田中。

5.田间管理

5.1 间苗 出苗后结合除草间去过密的苗。苗高10cm左右时定苗,为节省苗栽,间出的苗可进行移栽。

5.2 除草 穿山龙栽种后要及时除草,因穿山龙地上部分生长弱,草大时除草易伤小苗,因此要做到有草必除。

5.3 追肥 栽种穿山龙第一年苗高10cm左右时,追一次优质农家肥,每亩2000kg。顺行开沟,沟深10cm,将肥撒施到沟内后覆土。第二年以后植株生长旺盛,根茎生长加快串到行间,不能再施肥,以免破坏根茎。

5.4 搭架 穿山龙是蔓生性植物,需用枝条搭架,架高1.5m,让茎蔓缠架生长,适当剪去过密和过旺的茎蔓。

5.5 病害防治 雨季易发生根腐病,要注意排水防涝。发病后用95%的恶霉灵3000倍液灌根,4天1次,连灌2次。叶枯病发生后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7天1次,连喷2次。

6.收获加工

种子繁殖4~5年采挖,根茎繁殖3年采挖。秋季茎叶枯萎后到春季萌芽前收获。将根茎挖出,去掉外皮须根,切段后晒干或烘干即可。

联系电话:0431-7979497

标签:;  ;  ;  ;  

薯蓣栽培技术_穿山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