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形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功能分析论文

小学语文图解式教学的功能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语文论文,式教学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画比语言传递信息更为形象,更为直观。巧妙运用图画,使语言与画面融为一体,图文结合,以图解文,以文释图,生动准确地反映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能收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积极效果。图解式教学是一种以示意性的简单图片、图画、图形、图表等媒体的格、条、几何图形和轮廓进行形象示意。许多难以用语言解释清楚的事物往往一经图示便一目了然,而且它较之实物、模型、电教媒体等直观手段更为简便、灵活。图解式教学包括语文教学中常用的版图设计,及利用插图、简笔画、漫画、实物演示、示意图、手势等内容进行教学。由于这种方式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心理学实验表明:识别一样东西,用语言描述需2.8秒,用线条图解只需1.5秒,看一遍比听一遍能多接受1.66倍的信息。图解式教学可以再现感性材料,使课文抽象语言描绘的人、事、物、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发挥以下六大功能。

一、直观性功能

图解式教学以文字、符号、图表、图形等手段将教学内容直接诉诸学生的视觉,丰富学生的感知表象,有助于学生吸收和掌握知识信息。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对眼睛暗示的注意力是对耳朵暗示的25倍,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这个道理。图解式教学足以发挥眼睛的这一绝对优势。

充分应用图像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是一种生动有趣、省时高效的教学方法。图解式教学把课文内容设计成美的造型,仿佛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鲜明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它使教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使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引人入胜,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

请看《做风车的故事》(第5册)的图解式教学设计:

此图形是一架“风车”,直观性很强,寓意为:牛顿犹如一架风车,经过箭头所指的方向转动成了科学家。“风车”的中心是他的精神,是牛顿这架“风车”转动起来成为科学家的根本动力和原因。

二、简明性功能

图解式教学中的语言应是经过精心提炼的语言合金,符号与图形也是精当节省的,既是概括精炼的,又是准确适当的,能够深刻地反映出教学内容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找出最本质的联系据以设计图形,追求以少胜多、简处求丰的效果。如有位老师教学《狐狸和乌鸦》(第3册)一课时,就设计了如下的图形:

在《拔苗助长》(第5册)一文的教学时,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图形:

这样的图形一下子揭示出了作者的思路,并抓住核心问题以引导学生讨论,图形虽简洁,但学生思维的空间却是宽泛的。

不过,追求图解教学的简洁精炼,首先应建立在准确、科学的基础上,否则易造成不必要的失误或错误。

三、记忆性功能

图解式教学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图形,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系列性和感染性,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最大限度地强化了记忆。许多学生在课文上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仍然能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的图形,唤起对文章内容的记忆,说明记忆表象在教学结束后仍在继续和深入。

笔者在中学读过《小橘灯》,课文的图解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记忆犹新。

上图设计的主体是一盏“小橘灯”,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本文以“我”初遇小姑娘和“探望小姑娘母女”的行动为线索,通过对小姑娘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她“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而这个精神正是小橘灯的象征意义,它使“我”在茫茫黑暗中看到了“无限光明”。

图解式教学之所以有很强的记忆功能,其主要的依据是:

1.形象有助于记忆。形象的事物易于记忆,其科学道理在于:形象的记忆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始于感知,而感知的获得源于直观形象性。图解式教学的直观形象性,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果。

2.系统有助于记忆。科学的图解结构能有效地显示课文的内容范围和结构体系,因而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记忆。

图解式教学中系统的画面,层次清晰,有远近之分,有高低之别。而图的这种层次性功能,往往又与作者的观察顺序、行文思路相一致。因此,在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再借助图的提示作用,学生记忆、背诵课文就容易多了。

3.首尾有助于记忆。研究表明:记忆有“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规律,在系列符号中,首尾部位的符号由于受抑制作用较少,所以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受到首尾两方面的抑制,较难记住。科学的图解设计正是利用这一规律,将一篇或一段文章分析为几个段落层次,每个段落层次都形成各自的首尾部分,帮助学生记忆。

四、解释性功能

以文字符号反映的社会生活、自然常识,多数都可以用图来再现。学生将语言传递信息转换为图像时,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凭借图示,是一种常用的语文课堂训练方法。图解式教学对语文教学整个过程具有解释作用,因为图形最明显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1.用图形导入新课。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在教《亲人》(第5册)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看图: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从年龄上看他们可能是什么关系?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是“亲人”吗?由于学图形都有好奇心,利用图形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课文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用图形理解重点、难点。课文中有的插图体现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用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丰碑》(第8册)第7自然段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回答下列问题:倚靠在树干下的老战士衣着跟周围的人有什么不同?他的动作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神情镇定、安详?通过指导看图,避免了抽象说理,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领会词句的含义。

3.用图形总结课文。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图形指导学生具体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如有一位教师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文,在教学结束时要求学生列表格体会人物性格变化,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经过认真读书,列出了下表:

呼唤

 海水的变

 老太婆

鱼的次

 提出要求态度生活变化

第一次

轻微起着要一只木

 骂老头是

 有了新木

 波浪

蠢货 盆

第二次

发起浑来要座木房

 骂老头是

 住上新木

 子

傻瓜 房

第三次

不安静起要做世袭

 破口大骂

 当上贵妇

 来

 的贵妇人

第四次

阴暗起来要做女皇

 打了老头

 当上女皇

一个耳光

第五次

起了黑色要当海上

 脾气发得

 仍是那所

 的大风浪女霸王更厉害木棚和破

 木盆

五、审美性功能

图解式教学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图形造型美。图形力求结构匀称,布局合理、形象、生动,形式上美观、新颖,内涵丰富,给人以美感,值得品味、鉴赏。

2.语言精练美。图中的词语精要、凝练,以简驭繁,惜墨如金,使学生感受到一种浓缩的精练美。

3.字体端庄美。字工整、规范、美观,学生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潜移默化,受到积极有益的影响。

4.色彩配合美。图中色彩显示或突出不同的形象和含义,搭配得当、醒目,图形一进入学生视觉器官就产生美感。

运用美学方法能够设计出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的图形,在教学中起到象形传神、激情引趣、益智积能的积极作用。如《向沙漠进军》重点部分的图示,就较好地运用了富有美感的文字、符号、线条等手段,给人以艺术享受。

上图清晰地显示出人类和沙漠之间双向传递的“攻守关系”:沙漠向人类进攻的主要方式是“游击战”和“阵地战”,使用的武器是风和沙。无论哪种方式,武器虽有侧重,但总是二者兼用,故在“风”“沙”之间添上“+”号。为了与风沙的“形象”相符,表示沙漠向人类进攻的箭头用黄色粉笔画成虚线。那个形如盾牌的符号,连同后面文字一起表示人类除了可以利用这些方式抵御以外,还可以利用水源向沙漠进攻。表示这种“攻势”的箭头用绿色粉笔画成波浪状的线条,从而使“水”之形、色俱现。这份图示就像一件艺术品令人赏心悦目、陶醉其中,既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又表现出教师个体审美情趣;既带给学生美的启迪,又散发出陶冶学生情操的巨大魅力。

六、辅助性功能

图解不是语文知识本身,它是一种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对语文教学起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助教功能。语文教材主要是凭借文字来阐明知识的,即使课文把有关内容描述得很生动,就其情境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有些教学现象或知识点,光靠老师的讲解,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如果借助图形帮助讲解,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氛围,既形象又生动,还有利于学生理解。

请欣赏特级教师张平南执教《跳水》(第10册)的一个精彩片断:

师:有一些词语,如“桅杆”“横木”“船舱”“甲板”也要解释,但只靠查字典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可以动笔画一画,帮助理解。一画胜千言,大家想不想画一画?

生:想画。(生跃跃欲试)

师:请同学们来在黑板上画。不必举手,想画就上来画,快上来啊!

(生画船)

师:我指点船的部位,请画的同学介绍。

生:船身,甲板,船舱,桅杆,横木。

师:这是什么?

生:船帆。

文中“桅杆”“横木”“船舱”“甲板”这些词语,只靠查字典学生很难理解。张老师此时并没有用生硬的文字去表述,而是让学生动笔画一画,真是一画胜千言。学生将语言文字经理解后,形成具体图像,然后画下来,最后老师又让画的同学进行介绍。这是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

2.助学功能。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具体形象性。教学中,配合适当的图示,可以以鲜明的直观形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架设“桥梁”,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引发一系列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学生的注意持久性除和本身的特点有关外,与教师语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有很大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力争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但单一的知识讲授方式,易引起学生听觉疲劳,适时运用图形,使学生从单一的听觉刺激转向视觉,可引起一部分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其转化为有意注意,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标签:;  

浅析图形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功能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