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论文_陈洪梅

浅谈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论文_陈洪梅

郓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菏泽 274700

摘要:当前在我国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进行土地整理时,存在一种误区,即过分追求高品位的设计,在田间大量铺设混凝土路面和沟渠,这种做法无疑减少了绿地面积和生物栖息的场所,不仅降低了景观的多样性,也使得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化,不利于系统功能的稳定与提高。在进行土地整理时,应尽可能改善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生态系统现有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的状况,注意景观多样性的建设,促进系统稳定性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改进措施

1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具有双重效益,一方面土地整改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土地整改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土壤方面的影响,土地平整工程作为土地整理中的主要部分,对土壤的结构和性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改变了土壤的原生态状态,如果整改存在不合理因素则会造成土壤污染和肥力下降等问题,但如果进行有效的整理则会提升土壤利用效果,改善土壤环境;(2)水环境方面的影响,土地整理过程中相关工程会影响水环境的渗透、表现径流及水位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水文结构,影响区域内的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质量;(3)植被方面的影响,土地整改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的目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对植被的覆盖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对植被数量及植被的多样性进行一定的控制;(4)生物资源方面的影响,土地整理过程中会对生态用地和其他项目用地进行统筹布置,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原有生物活动场所的变化,对生物生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相关规划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则有很大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

2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水土流失面积增大

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对一些闲置地和坡度较大无法利用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比如:地改梯田、农林建设或水利工程建设等措施,在扩大耕地面积的同时,必须确保土地的生态条件不受影响。但是人类活动通过土地的整理活动,打破了生物和环境建立的长期相互作用,建立了一种人工生态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但严重影响了土地利用生态系统,使其变得更加脆弱,大大的降低了系统的缓冲性能,因此不合理的土地整理很有可能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2 影响生物多样性

根据影响自然生物多样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环境是影响自然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行土地整理时,由于对高品位的设计过分追求,导致混凝土路面和沟渠在田间到处可见,大大减少了绿地地面、自然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区域性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简单,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2.3 农业面源污染生态问题

由于土地在整理过程中,虽然耕地与经济林的面积会不断的扩大,但更多的自然用地土地被开发成耕种,种植各种农作物。当前,人们过于追求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土地的肥力,在耕地中施加大量的有机或化学肥料。并且,为了提高农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提高产量,还会向耕地中喷洒大量的农药。这些肥料和农业的过量使用,产生了严重的农业源污染,从而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大幅度的锐减。这样不仅违背了土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而且也影响了农业产品的安全性。

3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教育和宣传力度

目前对于中国的土地整理工作,普遍存在从落后耕地占补平衡的角度考虑的多,从生态环境考虑的少,从口号上提的多,落到实处的少,缺乏长期性、可持续性的问题。结合中国现阶段国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的国情,应当加强基础教育,从而培养国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生态环境观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土地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提高人们对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合理推进土地整理产业化

土地整理时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土地利用工程,且投资大、回收期长,要在土地整理中特别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就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因此,稳定、充足的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投入和良好的资金运作机制,是保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关键。当前,在政府资金有限、国家投入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可以有计划地将土地整理推向市场,吸引企业参加土地整理,推动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

3.3 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

土地整理的最终目的是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各项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协调人地关系,缓解人地矛盾。它不仅是增加耕地数量,更重要的是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基础上,尽力改善土地,尤其是耕地质量,充分发挥土地的物质生产力。

3.4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生命体的多种多样化及其变化发展过程是自然界的基本性质由此提供巨大的生态经济美学价值,农业也不例外。许多研究表明农业生态系统中保持非目标生物的多样性,在防止土壤侵蚀,促进养分循环,保护土壤有益生物,消除环境污染方面有重要作用。

不同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物种对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中关键物种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十分重要,关键物种的消失能够彻底改变一个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营养动态。因此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对重要物种、敏感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3.5 加强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

土地整理活动室一种综合性的区域开发活动,往往涉及较大的地域和众多人口,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同时这种区域开发活动又玩完会彻底改变原有生态系统的组成与格局,建立起新的地域生态系统。因此,在土地整理进行前,要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之后要进行综合效益分析。

3.6 要克服土地整理中所谓“高品位”的过分最求

在目前的土地整理中,存在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许多地区为了最求所谓“高品位”的设计,在田间大量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沟渠,在村庄内部大修道路等基础设施。需要意识到的是,多一份混凝土就少了份绿地,多一片水泥就少了一片生物栖息场所,过分使用水泥混凝土不仅增加了土地整理的投资,也是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是不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的。

3.7 加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土地整理专项规划作为指导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指令性文件,其

编制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到这项工作开展的效益大小,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这一方面可以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和公众参与性,另一方面也能使公众对于规划编制所体现的生态保护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保证在土地整理中起到改善和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

结语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的化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危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土地整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方法进行土地的整理,最大化的实现土地的利用价值,进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琦,王琳琳.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的效应分析[J].华夏地理,2015,(2):133-134.

[2]赵亚莉,刘友兆,龙开胜等.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7):23-29.

[3]黄忠华,杜雪君.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以杭州市中心城区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5,35(6):223-229.

论文作者:陈洪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浅谈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论文_陈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