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王方1,杨晨晖2

1甘肃省甘谷县人民医院 741200;2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天水手足外科医院

【摘 要】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90例入选患者均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手术后给予重症监测,常规给予止血、抑酸,营养神经及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治疗,除此之外要严密监视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复查颅脑CT,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对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手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持续颅内压监测,一般术后监测时间为7 d 左右,个别病例可依据病患具体情况延长至10 d,并依据患者颅内压的具体情况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结果:治疗组预后良好共计37例,预后良好率为82.2%,显著高于对照组22例,48.9%(P<0.05);同时,治疗组预后不良共计8例,预后不良率为17.3%,显著低于对照组23例,51.1%(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具有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持续颅内压监测;重度颅脑外伤;治疗效果

颅脑损伤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其主要的引发因素为头部在受到间接或者直接暴力后头皮受到挫裂伤、出血红肿、脑组织的挫裂伤、出血及颅骨骨折等,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或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可能会进一步引发颅内血肿、脑缺血、脑水肿,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进而引起颅内压升高症,使得脑灌注压与脑血流量降低,进一步引发脑实质缺血坏死,更有甚者可能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1]。目前,颅脑损伤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普遍问题。颅内压水平是判断颅脑损伤的一项重要指标,实时监控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病情,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本研究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就结果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7.3±11.2)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最低3分,最高为8分。临床症状:21例呕吐,9例癫痫,38例肢体活动障碍,13例脑脊液漏,8例单侧瞳孔散大,4 例双侧瞳孔散大;26例昏睡,34例浅昏迷,24例中昏迷,6例深昏迷。致伤原因:27例车祸伤,13例打击伤,31例坠落伤,其他19例。所有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经头颅CT结果均符合手术指征,入院时GCS 评分均为3 ~ 8 分;排除患有糖尿病和精神病及急慢性心肺功能异常的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手术方法、GCS 评分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90例入选患者均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手术后给予重症监测,常规给予止血、抑酸,营养神经及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治疗,除此之外要严密监视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复查颅脑CT,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对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手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持续颅内压监测,在手术中根据病情将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脑内不同部位。采用公认的颅内压分级标准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颅内压正常范围为5 ~15 mm Hg,轻度增高范围为16 ~ 20 mmHg,中度增高范围为21 ~ 40 mm Hg,重度增高范围为>41 mm Hg。一般术后监测时间为7 d 左右,个别病例可依据病患具体情况延长至10 d,并依据患者颅内压的具体情况给予对症处理治疗。

1.3 评价标准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 个月,采用的评价标准为国际通用的GOS 法,将治疗分为5 个等级,分别为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和死亡。预后良好包括良好、轻度残疾,预后不良包括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及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预后良好共计37例,预后良好率为82.2%,显著高于对照组22例,48.9%(P<0.05);同时,治疗组预后不良共计8例,预后不良率为17.3%,显著低于对照组23例,51.1%(P<0.05);具体结果见表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症,重型颅损伤占到颅脑损伤的20%左右,颅脑损伤会引发颅内压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2]。本研究将持续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度颅脑外伤治疗中,结果显示治疗组预后良好共计37例,预后良好率为82.2%,显著高于对照组22例,48.9%(P<0.05);同时,治疗组预后不良共计8例,预后不良率为17.3%,显著低于对照组23例,51.1%(P<0.05),表明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具有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于海东,高麟,李海龙,朱东,张英华,董宇峰.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5,2:212-213,216.

[2] 周航.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9:2064-2065.

《备急千金要方》鼻息肉方探析

王 露 陈文勇

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 广东广州 510120

【摘 要】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备急千金要方》全书中关于鼻息肉的外治法和内治法,就其治疗方法及用药特点进行探析,希望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思路。

【关键词】备急千金要方;鼻息肉;外治;内治

《备急千金要方》,以下简称《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经典著作之一,它包括妇人、少小、七窍、诸风、伤寒、外科、针灸、急救等多方面医学领域,书中汇总唐代以前的医学资料,是中国古代较为全面的医学论著。该书首次将七窍病列为专卷,列举诸多治法方药,据笔者统计,《千金方》共记载耳、鼻、咽喉病症56种,用方160首,其中外治法106首,占66.3%,而且颇具特色,为耳鼻咽喉科疾病外治法提供了广泛的临床思路。鼻息肉为目前临床常见疾病,中医治疗方法局限,远期效果亦不理想。《千金方》中关于鼻息肉的论述亦较多,值得深入挖掘,笔者就其治疗方法及用药特点进行探析,希望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思路。

1 外治法

《千金方》中共记载治疗鼻息肉外治方10首,灸法2首,其中单味药方5首,占

总比例50%,复合方剂5首,占50%。

1.1用药特点

10首外治方中药物出现频率分别是:矾石4方,通草、细辛、瓜丁各3方,珍珠、附子2方,甘遂、炙猬皮、藜芦、蒺藜各1方,5首单味药方剂分别用药为:蒺藜、瓜丁末(吹)、烧矾石末、炙刺猬皮、瓜蒂末(塞)。在以上10种药物中,辛温类药物有5种,占50%,寒凉及平性药物5种,占50%。因此《千金方》中对于鼻息肉的外治法中,使用寒热性药物比例无明显偏颇,依据辩证使用相应的药物。

以上10种药物中,矾石使用频次最多,而且和瓜蒂作为单味药方出现,“烧矾石末,以面脂和。绵裹著鼻中,数日息肉随药消落”,“末瓜丁如小豆许,吹入鼻中必消,如此数度”,《本草新编》有云:“矾石,味酸,气寒,无毒。去鼻窍之肉,除骨髓之热,劫喉痹,止目痛”。“瓜蒂,味苦,性寒”,“或问瓜蒂能去鼻中息肉,子亦不论,是何说乎?曰∶鼻中生息肉者,因肺中之热也”。可见,矾石和瓜蒂均为寒性药物,此处用法,考虑辩证为肺经之热,上移于鼻,鼻中生息肉者才可适用。细辛、附子在方剂中使用亦较多,其药性温热,外用治疗鼻息肉适用于肺感风冷、冷搏于血气、息肉内生的病人。如《病源论》所云:“肺气通于鼻。肺藏为风冷所乘,则鼻气不和,津液壅塞,而为鼻齆。冷搏于血气,停结息肉,故变生息肉”。综上可知,《千金方》用药严谨,外治法虽在治疗途径不同于内治法,但同样需遵辩证论治之原则,虽全文少有论述病机之处,但以方测证,可窥孙思邈先生理论的完善。

1.2 剂型及治疗方法

鼻息肉的外治法中使用到的剂型较少,多为煎液、散剂、丸剂,治疗方式多为灌、塞(纳)、吹。

1.2.1 煎液(灌)

药物煎液后灌洗鼻腔,现在临床使用的鼻腔冲洗治疗也与此类似,灌洗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较大面积地接触病所,利于吸收,效果也快。如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清水出不止方。取当道车碾过蒺藜一把,捣,以水三升,煎取熟。先仰卧,使人满口含,取一合汁,灌鼻中使入,不过再度,大嚏,必出一两个息肉,似赤蛹。

1.2.2 散剂

散剂具有易分散、奏效快、制作简便、剂量可调性大等特点。特别是鼻腔内给药时,药物必须研成细末,才方便使用。如:治齆鼻有息肉,不闻香臭方,瓜丁、细辛,上二味,各等分,末之,以绵裹如豆大许,塞鼻中,须臾即通。又如治鼻中息肉方,炙猬皮末,绵裹塞之三日。

1.2.3 丸剂

虽然丸剂制作过程繁琐,但药物方便储存,作用持久,利于长期间断给药,适用于鼻息肉日久或反复发作患者。如治鼻中息肉不闻香臭方,烧矾石末,以面脂和,绵裹着鼻中,数日息肉随药消落。

1.2.4 塞(纳)

鼻息肉的外治法使用的10首方中,8首方剂使用塞纳法,说明古代对于鼻腔塞纳法给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运用,此法通过绵裹药物纳鼻中,一方面避免散剂药物散落流失,一方面使药物长期与病变部位接触,更好发挥药效;而相对于灌洗、吹鼻法,塞纳可减少病人的不适感,更容易取出,具有更好依从性;现代药物学研究方面,也把鼻腔给药途径作为研究的热点,如气雾剂、粉剂、凝胶剂、乳剂、微粒等剂型,所以《千金方》给现代医学提供更多的研究方向。如书中所记:治鼻中息肉不闻香臭方,绵裹瓜蒂末塞鼻中。

1.2.5 吹法

外治法所论及吹法只有一首,虽然吹法可以使药物充分填充鼻腔,接触病所,但病人可能会出现喷嚏等不适,而且中药粉末不易清洗去除,所以中药吹法在现代临床鼻病治疗中比较少用。如治鼻中息肉不闻香臭方,末瓜丁如小豆许,吹入鼻中必消,如此三数度。

2 内治法

《千金方》中所论内服治疗鼻息肉方较少,仅为3首,说明《千金方》偏于中医外治法,现就内治法3方简单分析。

2.1 羊肺散:“羊肺、白术、苁蓉、通草、干姜、川芎、上六味末之,食后以米饮服五分匕,加至方寸匕”。此方中羊肺主补肺,可引药入肺络,配以苁蓉、干姜、白术辛温之品,温肺散寒,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通草主鼻塞,川芎行气血,利清窍;主肺经虚寒,冷搏于血气,停结息肉。该方所用药材羊肺,是日常食物入药,为鼻息肉的食疗提供依据。

2.2 “治鼻中息肉方,细筛釜底墨,水服之三五日”。该方用釜底墨单味药成方,翻阅古代药学专注,介绍此药主出血性疾病多用,治疗鼻息肉者甚少,所以此方功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2.3此方用药釜底墨、细辛2药成方,因细辛温以散寒,主虚寒风冷所致鼻息肉,在他方处亦多有提及,如:治齆鼻有息肉,不闻香臭方。瓜丁、细辛上二味各等分末之,塞鼻中。

3结语

鼻息肉在古代已有详细医学资料记载,《千金方》能够综合唐代以前的治疗方法,尤其擅长外治法,并能随证立方,更是弥足珍贵。现在临床中关于鼻息肉的中医外治法仍偏少,通过挖掘《千金方》所论之法,笔者觉得煎汤灌洗、散丸塞药等方法仍可在临床推广,鼻腔给药途径也为药物剂型研究提供创新思路,这都是《千金方》留给我们的财富。当然,这些想法仅是笔者对此书的初步探析,继续深入的理解和论证将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论文作者:王方1,杨晨晖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3

标签:;  ;  ;  ;  ;  ;  ;  ;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王方1,杨晨晖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