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_杜玉霞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_杜玉霞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第三小学 256800

摘 要:文章从提升教师魅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三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魅力 课堂氛围

从学科角度来讲,语文这一概念的内涵和界定是很模糊的,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的统称。语言能力是接受外界信息、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工具,是学习其他的学科和科学的基础和前提。在小学教学内容设置中,语文这门课程的主要内涵可理解为语言文字,主要包括汉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内容。字、词、句教学是重点,这一教学过程往往枯燥而漫长,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很多时候课堂教学内容难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使学生热爱语文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独特的教师魅力

1.教态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有先入为主的作用。教态是教师授课情绪的外在表现,如表情、神态、动作、语言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孩子的心都是敏感的,对于大人的情绪往往有着直接而准确的感知能力,不愉快的教态可以笼罩学生,使授课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不将日常生活的消极情绪带入课堂是对一名老师最基本的要求。优秀的语文教师懂得运用积极教态的正能量,用真诚的微笑感染学生,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打动学生,用活泼俏皮的动作带动学生,使学生在轻松、畅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2.语言是一门艺术,可以给人以美的熏陶。“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尤其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要以自身独特的语言魅力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是自如掌控课堂氛围的主要因素之一。恰到好处的语言运用和表达,精准独到的艺术审美和评价,教学过程中穿插的寓言典故、奇闻异事,都有助于教学活动绽放光彩,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挖掘教材字里行间的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韵律美……情趣横生,从而引发学生探索语言奥妙的热情。

二、良好的课堂氛围

1.教育界鼻祖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观点揭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即知、好、乐,并以乐知为最高境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对于将要和正在进行的活动具有准备、催动、促进的积极作用。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声音、图像结合所创设的或优美、或震撼、或富于趣味性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创设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或认知矛盾,勾起学生探究欲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维持学习兴趣;可以针对小学生天性爱玩,对游戏有着强烈兴趣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小游戏,寓教于乐,增强学习兴趣等。

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讲究以表象之“无为”实现政治之“无不为”,这里所说“无为”并不是无所为,而是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得天下得到治理。语文课堂教学亦如此。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的“专制主义”教学方式,放下“话语霸权”,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角色中解放出来,要由传授者、管理者向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身份转换,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真正做到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教学目标的转变,构建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发散思维、大胆质疑、积极创新、不盲从、不迷信,在宽容性的学习氛围中成长进步。

3.“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醒和鼓舞。”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等同的表现机会,公平的发展机会,要卸下严师的架子,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于其在学习上的进步、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的优良行为、团体活动中情感态度及价值行为表现等,要毫不吝啬鼓励和赞扬。适时激励和肯定,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被欣赏和成功的愉悦体验,这种愉悦体验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进步和成功的力量源泉。学生欢欣鼓舞,学习热情被激发,课堂氛围活跃,“则其进自不能已”。

三、合理的课程设计

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是在上世纪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之后提出的,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唯一衡量标准。合理的课程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合理的课程设计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铺展;其次其教学结构的设计要体现严密的逻辑性,要根据教学材料设计教学主线,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再次,要打破“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初步巩固——课后作业”单一固有授课模式,创新教学程序,把大量工作转移到编制、传递知识信息和学法研究上来,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掌握语文和认识事物的统一规律;最后,还要根据授课内容,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法。

论文作者:杜玉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  ;  ;  ;  ;  ;  ;  ;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_杜玉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