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处 256600
摘要:近年来,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取得了十分明显的进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对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会将河流导流施工技术应用于施工期间。通过采用导流施工技术,将流经施工范围的流水导向其他区域,从而为施工区域创造干燥施工条件,保障施工顺利进行。本文在此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水利工程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具体的应用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导流技术;围堰;明渠;隧道;涵管
前言
作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一项关键问题,施工导流具有情况复杂且影响因素多等特点,这种技术可以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保证施工环境的干燥,给施工提供了必要条件。
一、水利工程中施工导流概述
施工导流是指在水域(大多数指活水河道)内修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为创造干地施工条件,前期用围堰围护基坑,将河道水流通过预定方式绕过施工场地导向下游的工程措施。施工导流是水利工程施工,特别是修建闸坝工程所特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措施。导流方案的选定,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的工期、质量、造价和安全渡汛,事先要做出周密的设计。合理的施工导流方案,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及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施工导流实际上就是要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间为保证流水能够顺利绕过施工地区流下下游而采取的引导技术。导流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截流、基坑排水以及下闸蓄水等子工程。施工导流施工技术非常专业且重要,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其施工水平。
二、导流技术施工的几个具体内容
首先,在对坝址的选择,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选定合适的坝址是建设的第一步。应当结合施工环境所需的因素来选定最为合理的坝址。坝址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水流流向,在选择水库的坝址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首先是施工过程中导流施工技术的要求,其次是工程中导流的能力和质量。为了确保施工水平,在选择坝址时,必须事先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充分掌握水利工程施工地点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环境特征等。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引进先进的工程技术,对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的调查。依据相应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团队应当做好的各项工作,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严格按照项目策划书有效地进行。依据以上条件,与相关人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选定最终的坝址的位置。其次,当坝址选定之后,还要对水电枢纽工程进行科学的布置,先从导流明渠开始进行布置,之后在对厂房的分布进行布置,从而工程分布的合理性提供保障;最后,选择科学的导流方案。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设计,必须要保证施工导流设计良好。施工导流技术的好坏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在进行导流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水利施工工程的特点、施工地点的自然环境、所需资源的情况等,进行导流时段的划分,确定导流建筑物的各项相关数据,完善导流标准。除此之外,水利工程施工双导流工程满足水利施工的进度,这就要求在进行导流工程的相关设计时,合理安排工期,还要充分掌握当地的水文地理知识情况。
三、水利工程中施工导流技术的几个重要应用
1、围堰法
结合不同的工程具体情况,围堰法又可将其划分为全段围堰和分段围堰法两种。全段围堰法是通过在河流上对围堰进行建设的方式使河道进行一次性截断,在该状况下,河水被围堰建筑向旁边的泄水建筑物中进行分流,并向下改为倾泻。在对该种围堰方法进行运用时,应与泄水建筑物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根据水量等因素将拦段的水流进行有效地导流划分,例如:涵洞、明渠以及隧洞等导流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较大水量或河床及较窄河槽的河流,则应在一次拦截后运用明渠的方式进行二次导流处理,从而实现导流技术的应用。而分段围堰是与河流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河流上的水工建筑物通过围堰进行多段的划分,当各段分期完成之后即可对整个工程结束操作。应与河流、河床及河槽等特点相结合,选择性的对河床某岸或两岸封堵等进行完成,实现河水能够从变窄的河道内流过,然后运用其他段的施工将河流的全部截断进行实现,促使河流能够完全从修建完成的围堰建筑物上通过。分段围堰的方法在河流河床较宽、工程施工期限较长以及河水流量较大的水利工程中得到适用。
2、明渠导流法
明渠导流适用于有宽广滩地的平原河道上或者两岸平缓的情况下。通常是在滩地或者河岸上挖渠在基坑上下游修建横向围堰,河道的水流经渠道下泄。其主要的适用条件是:如果河床覆盖层很深不易于分期导流,又或者坝址河床比较窄并且具备下列四项条件之一者可以考虑明渠导流方案。第一施工工期短缺乏挖洞专业设备和相关经验;第二导流流量大,地质条件不适合开挖导流隧洞;第三施工期有过木、通航、排水的情况;第四河岸沿岸有肩宽的台地、古河道或者哑口。对于明渠导流布置,布置明渠时需考虑:第一,导流轴线的位置。尽量布置在哑口、古河道或者较宽台地;布置时要避免深挖伺时也要缩短渠道长度;要尽量避开地质差的地域,以免出现山体滑坡坍塌;为使水流顺畅,轴线与主流夹角小于30度;明渠转弯半径不适合小于5倍的渠道底宽。第二进出口高程。进出口高程根据施工期通航、流量等情况进行确定。在考虑上述因素后,为了减少水下开挖量应该尽量提高高程。第三,渠底为软基时要避免防漏。可采用复式断面、梯形断面、矩形断面并尽可能降低渠道糙率。
3、隧洞导流
隧洞导流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施工方式之一,上下游围堰一次拦断河床形成基坑,保护主体建筑物干地施工,天然河道水流全部由导流隧洞宣泄的导流方式成为隧洞导流。隧洞导流的适用条件。导流流量不大,坝址河床狭窄,两岸地形陡峻,如一岸或两岸地形、地质条件良好,可考虑采用隧洞导流。导流隧洞的布置。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隧洞轴线眼线地质条件良好,足以保证隧洞施工和运行的安全。隧洞轴线宜按直线布置,如有转弯时,转弯半径不小于5倍洞径,转角不宜大于60°,弯道首尾应设直线段,长度不小于3~5倍洞径;进出口引渠轴线与河流主流方向夹角宜小于30°。隧洞间净距、隧洞与永久建筑物间距、洞顶围堰厚度均应满足结构和应力要求。
4、涵管导流
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在对涵管道进行布置的时候,一般修筑土坝和堆石坝的过程中就会使用涵管进行导流,采用涵管导流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性能。一般情况下涵管就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因此,在对涵管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钢筋混凝土的特性进行严格的把握,从而有效的避免出现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建筑物基岩中开挖沟槽,必要时予以衬砌,然后封上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顶盖,形成涵管。利用涵管导流往往可以获得经济可靠的效果。由于涵管的泄水能力较低,所以一般用于导流流量较小的河流上或只用来担负枯水期的导流任务。为了防止涵管外壁与坝体防渗结构之间的渗流,通常在涵管外壁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节流环,以延长渗流量,降低渗流坡度,减少渗流的破坏作用。
四、结语
综上,导流施工是后期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工程所处区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导流技术,使导流技术具有可行性,且科学合理,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参考文献
[1]孙誉,王庆.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7).
[2]魏才.施工导流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6).
论文作者:刘军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围堰论文; 涵管论文; 隧洞论文; 坝址论文; 明渠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水利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