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防范措施论文_蒋孝伟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防范措施论文_蒋孝伟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65

摘要:钻孔灌注桩是指在短时间内进行水下灌注混凝土隐蔽工程的灌注,灌注所要求的技艺工程较为复杂,且灌注过程中易受周围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各种干扰,造成桩基工程的质量降低,将会直接影响到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在运行期间甚至还会发生断桩等重大事故,本文通过对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我国桩基工程的质量保证其安全性。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 ;成因;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公路桥梁建设施工中的应用直接影响到桥梁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和其承载力的大小,并且直接决定了桥梁建设施工完成后是否能真正的投入使用以及使用年限,除此之外,钻孔灌注桩技术也用于城市的地基加固工程以及高架道路的修建过中,该技术工艺较为复杂,技术难度也比较大,受人为干扰因素大,且人类无法直观的进行质量控制,但一旦在技术使用过程中出现什么差错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会造成建筑资源的浪费好直接威胁到后期的投入使用的安全性,因此,针对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问题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是极为必要的。

一、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

钻孔灌注桩承受的主要压力方向为垂直压力,因此,桩顶的承压力较大,依次向下承压力逐渐减小,但在进行钻孔灌注桩的工艺操作时要与其实际的承压能力相反即:加强中下段的混凝土的强度,减小上部混凝土强度,否则,则容易造成上段混凝土强度无法满足相关的质量要求。此外,钻孔灌桩内部还容易出现缩颈、孔壁脱落、孔底沉淤以及桩身空洞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桩基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性。

二、钻孔灌注桩技术质量问题出现的成因

(一)影响桩身上部强度的原因分析

1、钻孔灌柱桩的相关的施工要求规定,钻孔后需要将孔底的淤泥彻底清理以防造成孔底沉淤,但在施工建设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将孔底的淤泥彻底的清除掉,这样就会导致在对第一斗混凝土浇灌封底的过程中,孔底沉积的淤泥会与混凝土相混合,这样就导致在灌入混凝土的过程中,由于其上升顺序是从下往上的,因此灌入的混凝土就会在孔的上面,最终导致桩上身部分强度较低。

2、浇灌混凝土的过程中要注意导管插入的深度以及浇注的速度,如果导管插入过深,浇注速度又过快,就会导致骨料过多的沉积在孔体的深部,再经过振捣,混凝土的离析过程更易造成桩身上部强度过低。此外,在埋设护筒的过程中,如果不将周围的泥土压严实,或者护筒自身的水位差过大,或在灌注过程中不注意而导致钻头的碰撞也会造成桩基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

3、孔壁的塌陷问题从材质上讲是由于土质不够紧实,泥浆的护壁效果不够明显导致,从施工技术来看是由于钻孔过程中,钻孔速度过快、成孔后等待灌注的时间以及灌注的时间较长导致,此外,护筒周围粘土的紧密度以及护筒水位的高低也会对孔壁的质量效果产生影响。

4、桩底沉积一是由于钻孔后对孔内的清理不到位,未将孔内淤积物清理干净或者是泥浆浇注过少或密度较小,无法使桩低的沉渣浮起;二是由于在钢筋的吊放过程中,未确定好孔位进而碰撞到孔壁,碰撞产生的泥土坍塌并落到桩低并在桩底沉积;三是,等待灌注的时间过长,泥浆逐渐的开始沉积并在桩底堆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影响桩身其他部分质量的原因

1、混凝土成桩要求混凝土的上升趋势是呈顶升式的,因此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注意导管插入的深度,如果导管插入深度不合适,就会使泥浆、泥块在浇注过程中混入到混凝土中,从而降低桩身的承压能力。

2、钻孔灌注桩的过程中,其承载力的大小主要体现在桩周的摩阻力上,而桩周的摩阻力主要受到孔壁的形状以及护壁的质量程度的影响。孔壁的形状取决于钻头的旋转速度、土质以及钻杆的下降速度,而泥浆的容重黏度以及砂率等指标越好,越能说明护壁质量越高,桩周的摩阻力高则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施工费用也会因此而增加。

3、施工环节程序的繁多以及施工时间过长也会使淤泥在孔底沉积,并随着时间额延长沉积物也会增多,因此在钻孔、浇灌混凝土以及吊放钢筋笼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时间,防止淤泥过多的沉积。

4、混凝土在水下浇灌的过程中,其流动性和黏聚性会受到减小减弱的损害,在浇注过程中的一小点疏忽都会造成桩身的空洞、蜂窝等问题,并最终导致断桩,给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三、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一)成桩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成桩质量问题的预防首先要保证桩上段的强度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因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按入手:

1、确定混凝土的单位提及是钻孔灌注桩工艺进行的必要的一道工序,混凝土的体积以斗为单位,以桩径和桩底的浓度为基础参考数据,同时也可参考桩身的体积的10%进行控制。

2、桩身的浇注高度直接关系到成桩的质量,成桩的高度应该高出所设计的桩顶高度0.5m-1.0m左右,并且要保证在去除高出的混凝土之后,桩顶的剩余部分不应该参杂有浮浆和多余的杂泥,混凝土的标号要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否则应该重新返工以保证成桩质量。

3、导管的插入深度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否则容易导致桩身空洞的出现,一般导管插入混凝土的长度控制在2-6m左右,并可根据桩身的长度加以适当的调整。

(二)桩身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1、钻孔前应先进行实验钻孔以确定孔径、垂直度等基本数据,并对孔壁的稳定性以及孔底的沉淤等有个基本的判断,通过实验钻孔获得的数据和信息也可作为选择和核对钻孔设备以及工艺方法是否能够满足技术要求的参考。泥浆是保证护壁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综合上述成因分析,泥浆的液面高度应处于地下水0.5m及以上,同时要保证泥浆的质量,避免桩底淤积。在灌注过程中,要控制泥浆的密度,对于黏土或亚黏土的土质成孔时,注入清水与原土混合而制的泥浆护壁,保证泥浆密度在1.1-1.2之间;若是砂土制层成孔时,应控制泥浆密度在1.3-1.5之间。由于泥浆的各项指标会在施工过程中受外部环境的而改变,因此需要随时的进行测定,保证泥浆的密度、黏度以及含砂率等各项指标满足护壁质量要求,同时注意泥浆液面不能过高。

2、为确保桩的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混凝土灌注前要确保孔壁的稳定性和孔底的沉渣厚度达到灌注的技术标准。钻孔深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为降低泥浆的密度采用循环稀释的方法,并起到清除泥浆中的多余残渣的作用。

3、吊放钢筋笼时要注意不能碰撞到壁孔,将钢筋笼放垂直放好后,须再一次清孔,并对孔底的沉积厚度进行检测符合规定后,要及时的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工程,要确保在半个小时之内完成灌注工作。

4、成孔后为保证桩基质量,需要用专门的冲洗液认真清理孔内的淤积物,冲洗后也要及时的进行混凝土的灌注以防止再沉积。混凝土灌注前要对孔径进行测量以确定灌注量。混凝土的灌注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混凝土的灌注高度和导管的插入深度,保证各项操作达到指标要求。混凝土的配置要遵照设计要求,既要保证有良好的和易性也要保证有良好的流动性,防止混凝土在孔内淤积,给后续工作增添麻烦。混凝土的灌注过程不能间断,因此要准备好足够的混凝土。

结语:钻孔灌注桩虽然具有许多其他工艺无法比拟的优点,受干扰性大,制约因素多,而这些因素所造成的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桩身的承载力,甚至导致断桩,造成重大事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忽视每一个操作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控,对潜在的问题做出及时的预防措施,保证桩基工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雪涛,牟善红.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J].价值工程,2010,(15):13

[2]胡小勇.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7,(29):169.

[3]焦金辉.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预防[J].河南建材,2016,(1):50-51.

论文作者:蒋孝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  ;  ;  ;  ;  ;  ;  ;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防范措施论文_蒋孝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