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技师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0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础,中职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是撑起中国制造业的生力军。“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自动化、智能化对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和管理正产生深度影响,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与产业升级、企业发展需求存在偏差现象,本文从契合企业在“中国制造2025”环境下对中职学生素质要求的视角出发,研究如何做好教风、学风建设促进中职学生的核心素质提升。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中职;教风;学风
制造业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跃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国家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点,使我国得到了“世界工厂”的称谓。为让我国成为真正的工业强国,国家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国发[2015]28号文),提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质量到中国品牌等一系列前瞻规划,还提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技术人才作为支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办好职业教育。2017年2月,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计划,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重点培育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大力培养技术技能紧缺人才的具体要求。中职教育作为培养制造业技能人才链条中的一环,如何营造好贯彻“中国制造2025”计划、实践“指南”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环境,成为各中职院校努力的方向。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提出,从提升学生核心素质入手,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是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营造健康、优质育人环境的重要手段。
一、提升学生素质是中职学校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工作
学生素质又称学生素养,指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参与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个体质量,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智力素质、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等。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中职学生素质可以具体到心理素质、品德修养、文化知识、技能水平等多个方面。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层次需求趋向高端,而且现代制造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简单的具有“一技之长”,还要有严谨的职业精神和精湛的技艺以满足对产品零部件质量的需求,多方面知识以满足对整个生产线的认识,绿色意识以满足对绿色生产与发展的要求,精通信息网络以满足对智能设备熟练操作的需要等。习总书记指出“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中职教育作为技术工人培养的主要路径,学生整体素质优与劣,直接影响到新一代劳动者是否能满足产业高速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要求。中职教育的办学层次顺应“中国制造2025”要求,从“中低端”向“高端”延伸,也要求我们的中职学生必须是具有核心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二、“中国制造2025”新形势下企业对中职学生素质的要求调查
在今年的两会上,制造业代表武汉智能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纯星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工资给到六七千元了,还是招不到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以“机器换人”为代表的制造业新形势凸现当前传统行业减少用工,先进制造业招用高技能、高素质技工越来越难的现象,作为技术工人培养主要路径的中职教育,面对众多不同类型企业的期望,也有着培养怎样素质能力的学生来匹配企业需求的困扰。
从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就业发展的变化和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素质要求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制造业不仅看重中职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还看重他们企业融合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学习发展能力等素质能力的表现。具有共性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学生基础素质除身体健康、品德优良等条件外,还提出服务、质量意识要求;
2、学生知识技能素质要求高水平、高标准地掌握生产操作技能;
3、学生心理素质要求心理健康,重视他们工作中受挫抗阻心理承受能力;
4、学生交往协作素质要求具备适应岗位需求的团队合作和交际能力;
5、学生发展潜能素质要求具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等意识,跟上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改造对岗位能力提升要求。
三、中职学校要构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学生核心素质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直接进入就业单位,从学校到企业、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变,需要学生具有走入职场、立足社会的能力素质。但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更多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训练,而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学生素质养成培养内容少,无形中把学生当成了技术的容器,试图使其成为掌握实用技术技能的高级“机器人”,体现的是典型的“技能至上”功利主义理念,偏离了育人的教育目的。这种理念下培养出来的人缺乏工匠精神,企业反映部分学生在企业工作后缺乏吃苦敬业精神、岗位适应能力差、面对灵活多变的实践工作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他们很难生产出“中国制造2025”构想发展的高精尖产品。
中职学校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采取抓住企业的共性要求,形成中职学生核心素质、以精准模式培养,更适合中职学校目前的办学现状。许多专家把在校学生核心素质的内涵归结为核心思维、核心行为、核心能力和核心精神。核心素质的培养,要坚持以身心健康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以提升人文修养、强化技能为手段,就中职学生而言,从身心健康、品德优良、人文扎实、爱岗敬业、技能精湛五方面培养更能体现出他们的全面发展目标。
四、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是提升中职学生核心素质的保障条件
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是中职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中职学生在校期间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优良教风、学风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生观塑造的一项重要内容。优良教风、学风的能促使学生形成坚定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勤奋的学习精神,严谨的治学方法和勇于创新的学习品格。它是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范畴的基础,也是历练学生品性和人格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风气相对较差,课余时间多数玩手机、打游戏,给日常管理和学生素质培养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把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学上来,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把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勤奋学习、学有所长、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提升中职学生核心素质,造就符合“中国制造2025”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五、践行新形势下的教风、学风建设,提升学生核心素质
1、构建教风、学风联动建设控制体系
教风、学风建设既需要学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同时需要一整套相互配套的制度,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不能只靠管理部门的工作,它需要学校领导、教职工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完善院、系、班级管理模式,学院统筹构建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教风、学风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管理部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改进教风、学风建设工作方法;各系(部)严格贯彻落实学院教风、学风建设工作的计划和要求,组织实施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各班级实行学生操行评分和班级日志制度,以良好班风促学风。建立过程检查、按期汇总、定期反馈、及时处理、全院公布的检查监督机制,多部门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各项制度的严格落实。
2、突出“三方”主体作用,把握教风、学风建设关键
三方是指学生、教师和管理部门(管理者),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德高、学高、身正”的要求塑造形象,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知识内涵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开展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执教能力和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教育、影响学生;学生也是教风、学风建设的主体之一,他们的主动性、自律性有待提高,学习意志还不够坚定,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畏难、气馁情绪。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教风、学风建设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和自己没有关系。因此,教风、学风建设中,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学习的受益者,要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身体力行。管理部门要发动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到学院教风、学风建设当中,以管理促教风、以服务护学风,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3、建好课堂主阵地,优化课堂教风、学风建设
在教风和学风建设中,课堂是主阵地,抓好课堂这个教学环节的管理和建设,对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围绕课程教学,明确上课是学生必须履行的一项责任,也是作为一名学生的义务,严肃纠正学生不认真听讲、上课玩手机、课堂睡觉的不良行为,对有旷课、多次迟到、早退行为的学生要加大处罚力度。围绕课堂教学,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系列活动,严控手机进教室、严抓课堂作业完成率,在每个环节管理部门和系(部)都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要有相应细致要求和监督检查机制。
4、开展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增加教风、学风建设的影响力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教风、学风建设等。开展校园精神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学院技能节、诗歌比赛、文明教室(寝室)评比、班级(学生)成果展示活动、学校运动会等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行为等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活力,提升校园文化的质量,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品德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还能扩展教风、学风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5、引入竞争激励,增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活力
竞争激励是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形成优良教风、学风的重要工作方法。采取教师评分考核、学生评优评先、择优推荐就业等、在校园营造竞争态势,唤起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竞争心和上进心,真正使学生在竞争中取长补短、优化提高,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将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作为正面典型进行多渠道宣传,发挥榜样的作用,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同时对于那些学风不好学生,也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比如进入学风学习班学习、缺课达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允许参加考试、多门课程不及格缓发毕业证等处罚。
6、加强考风、考纪要求,严肃教风和学风建设
考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手段。它对于学校了解教师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状况,以及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考试作弊不但不能达到考试的预期目的,而且违背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考试作弊虽然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但是影响极坏,任由这种现象蔓延下去,会败坏学校的风气,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损害教育的形象。因此,本着对学校、对教育、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提高对学生考试作弊危害性的认识,把反对、遏制考试作弊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来抓,作为建设良好学风校风的重要方面来抓。对在考试过程中发现作弊的学生,不仅要进行教育,还应该给予相应的处分,使加强考风、考纪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风和学风建设的全过程,将学生品德素质培养放在第一位来抓。
7、加强工匠精神学习,引领教风和学风建设发展
在教风和学风建设上职业院校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不仅代表一种高度敬业的精神,更是一种专注、执着、一丝不苟,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完美的人生态度。工匠精神学习对于学生有助于培养从容独立、踏实务实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形成严谨实干和精益求精的的工作作风;有助于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爱;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爱岗敬业的态度。对于教师,工匠精神学习也同样帮助夯实师德和教风,让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寓德于教,以优良的师德和教风示范学生培育良好的学风。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学实训和社会实践中,为中职学生创造各种实习和实践机会,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在实践中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切实践行工匠精神,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教风和学风建设的最终目的。
教风、学风建设是职业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不懈追求和主题,优良教风和学风的形成与历久不衰,是造就优秀育人环境的根本和追求卓越的基本保证。从办学实际出发,把握教风、学风建设的规律,并回馈到办学实践之中,更好地指导教风和学风建设,将有益于职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提升中职学生核心素质,造就契合“中国制造2025”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教风和学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国务院:《中国制造 2025》
[3]《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术教育 2015.21 于志晶、刘海、岳金凤)
[4]《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技工院校的发展路径研究》(杭州萧山技师学院 黄益飞)
[5]《给技工教育打上中国制造2025的烙印》(珠海高级技工学校 叶昆南)
【研究课题】本文为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 (ZJZB201615)。
论文作者:吴 青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学生论文; 学风论文; 教风论文; 中职论文; 素质论文; 中国制造论文; 精神论文; 《成功》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