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梁旭登

广东名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研究,以为有关工程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津晖产业园二期工程——厂房C建设项目为我企业承包建设项目之一,该工程施工主要以厂房C建筑以及结构、一次性装饰装修工程为主,总建筑面积约为2.80万平米。其中,混凝土施工作为该建筑工程基础与结构部分施工的重要内容,其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效果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当前,该建筑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成,并且各项施工内容经审核验收符合标准。下文将以该工程为例,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就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有关技术要点进行论述。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特点分析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基础与主体结构部分的混凝土浇筑施工,随着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规模与工程量的不断增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越来越常见。与普通混凝土浇筑施工不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对混凝土以及钢筋材料的施工使用量都比较大,并且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密度较高,施工量较大,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要求也更高。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工艺技术选择与应用不当,就会导致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存在,从而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此外,在多层建筑工程施工中,随着建筑楼层的增加,混凝土施工所承受的重量以及空间限制表现越大,需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以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保障,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2、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 建筑基础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建筑基础施工中对混凝土施工的应用,在严格按照建筑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进行操作执行基础上,还需要做好建筑基础的排水与降水施工设计,以避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地下水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情况的多样化特征,在进行建筑基础混凝土施工中也需要结合具体进行合理分类并选择相适应的工艺技术进行施工应用,以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效果。一般情况下,建筑基础混凝土施工中对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包含阶梯状、条形以及大体积三种方式,对阶梯状混凝土浇筑施工,是按照台阶分布进行一次性浇筑完成,并且混凝土浇筑中应避免出现任何缝隙。对杯口状建筑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应对杯口标高进行相应的范围限制,混凝土浇筑施工前确保杯口底部混凝土浇筑密实,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混凝土浇筑施工开展,以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重量不断增加造成芯模上升,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和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多采用分段分层浇筑施工方法,对相邻层混凝土浇筑应确保连接紧密,无缝隙,同时对一次性浇筑施工难度较大的情况,应通过基础后浇带设置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实施;对混凝土浇筑尺寸进行量化时,需要考虑混凝土冷凝过程中的膨胀与收缩变化影响;进行混凝土构件浇筑施工中,由于其水平距离较长,施工前需要在模板两侧进行准确标记,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可靠。如下图1所示,即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有关方法与要求示意图。

图1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2.2 建筑主体结构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建筑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施工一般包括墙体混凝土浇筑与建筑主体位置浇筑、梁板浇筑等。其中,进行建筑主体结构中墙体部分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当前建筑工程多采用剪力墙结构,因此,混凝土浇筑一般以长条形流水线方式进行施工,通过在建筑墙体地面进行一层厚度约为5cm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后,将其作为基础以进行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施工,同时注意对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存在的缝隙进行明确,以对其进行有效衔接,避免混凝土浇筑接缝存在,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对建筑墙体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连续性,避免出现中断,同时对混凝土浇筑接口部位的振捣施工力度充足,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避免混凝土浇筑接口部位裂缝产生;对预留孔洞位置的混凝土浇筑中,应确保孔洞位置和洞口周围混凝土高度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并且建筑内外墙柱和墙体的混凝土浇筑需要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振捣时应确保振动棒和洞口距离在30cm以上,对洞口两侧振动应同时进行,以避免混凝土振捣力度差异导致洞口变形,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其次,进行建筑主体结构的具体位置浇筑施工中,由于钢筋在建筑主体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注意对钢筋的具体位置进行明确并加强控制,确保建筑主体结构中钢筋位置准确基础上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和效果进行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建筑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中,对钢筋位置存在偏移情况时需要及时进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正,以避免对建筑结构及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此外,针对建筑主梁等钢筋分布较为密集部位的混凝土浇筑,需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避免在钢筋位置不确定情况下进行混凝土浇筑,以控制混凝土浇筑对建筑结构及整体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对建筑主体结构中的梁板混凝土浇筑施工,由于建筑结构中梁、板材料等不同,对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要求不同,对肋形板混凝土浇筑多采用赶浆法按照阶梯式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分层浇筑施工,在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后,再进行建筑板混凝土浇筑,并且对建筑楼板混凝土浇筑,要求其虚铺厚度高于楼板厚度,并且混凝土振捣方向需要与浇筑方向相一致,混凝土振捣施工时积极进行标志移动,以确保混凝土板厚位于合理范围内,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进行保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采用刮尺等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滑;对建筑墙、柱连接梁板的混凝土浇筑应在墙、柱浇筑完成1至1.5h后进行浇筑施工,以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如下表1所示,为建筑主体结构梁板浇筑施工中模板安装的误差控制及检验要求。

表1 梁板浇筑施工中模板安装的误差控制与检验方法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研究

首先,应加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材料准备与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应用材料包括水泥、砂石以及钢筋等,在混凝土施工材料准备与质量控制阶段,一方面应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情况和要求,对混凝土施工所需的各项材料及性能质量进行合理设计,并加强材料进场的质量检验控制,确保进场材料的规格、质量、类型等符合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对检验不合格材料应及时清退,确保材料质量及各项性能检验合格基础上,对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保障;此外,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制的配合比进行合理设计,并通过实验分析对混凝土拌制配合比进行检验,以确保混凝土拌制配比符合要求,然后严格按照混凝土搅拌顺序与质量控制要求进行管理和控制,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加强对其含水率的检测,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混凝土拌制质量可靠。

其次,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工艺技术应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与确定,必要情况下可以采用分层浇筑施工方法,在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且检验合格后再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依次进行,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对两倍长度的建筑结构混凝土分层浇筑施工,不仅应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顶部施工还需要确保其边坡坡度为1:3,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中,需要采用振捣棒进行浇筑混凝土振捣,并对振捣速度进行控制,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可靠。

4、结束语

总之,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有利于促进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提升,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燕.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03):20-22.

[2]任坦.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实践[J].四川水泥,2019(01):205.

论文作者:梁旭登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梁旭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