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综合与实践”三特性 显现其教育价值论文_岳峰

突出“综合与实践”三特性 显现其教育价值论文_岳峰

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中心小学 350712

摘 要:学数学,更重要是要懂得应用数学。“在整个数学教育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我们作为教师应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让这种教学形式呈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真正突出“综合与实践”三特性,显现其教育价值。

关键词:问题性 综合性 实践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它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新兴的领域,实践活动从课外走向课内成为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浪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依然很困惑,对其望而生畏。“综合与实践”到底是一个怎么的课程?它既不是一般的新课教学又不是以往的课外活动课,它是一个以“问题”为导向,多种知识“综合”应用,“实践操作”贯穿全课堂的活动性课程。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只有突出其“问题性”、“综合性”、“实践性”才能显现出其真正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培养问题研究意识,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下面谈谈我个人对“综合与实践”这个新兴领域的点滴看法。

一、突出“问题性”,培养学生的问题研究意识

“综合与实践”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课堂,它不是教师讲授学新知的课,也不是纯碎复习旧知的课。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学生经历了一个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至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其具体要求过程是以“问题”为载体,问题引领为导向,学生在创设有数学性、生活性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然后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经历独立思考、动手实践或与他人合作,研究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教学六年级“有趣的平衡”一课时,先创设父女两人玩跷跷板的游戏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自发地在这个有趣的实际生活游戏中发现问题——怎样才使父女两人在玩跷跷板时别老是偏向一头而玩得尽兴呢?从而转化成富有研究价值的数学问题——平衡问题。接着提出问题——平衡到底和什么有关系?怎样做到平衡?于是师生合作设置探究方案,借助简易杠杆装置,小组合作实践,在老师的帮助下,以问题为引领:刻度分别是2,两头硬币分别放几个保持平衡?——左边刻度和硬币不变,右边的刻度和硬币怎么变化才保持平衡?——两边的刻度和硬币随意变化,怎样才能保持平衡?经过如此层层深入的三次问题引导,三次动手试验,学生得出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了多个生活问题。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又充满激情,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玩乐中,感觉还是在轻轻松松、兴致勃勃地看老师玩跷跷板中完成了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同时在快乐的“玩”和“做”中逐步培养并提升了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突出“综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的就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它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里所谓的“综合”,我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指把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如在上的一节五年级的“粉刷墙壁”一课的几个环节:一是创设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粉刷墙壁需要准备什么工作?二是测量计算粉刷面积,这就得综合用到三年级“测量”知识及五年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三是购买涂料,这环节就得需要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课前的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并依据生活经验进行购买涂料方案的选择与制定,并利用“进一法”、“单价、数量、总价”等知识进行计算涂料的用量和价格。四是估算人工费。人工费要怎么算呢?按平米?按天算价?这也需要社会常识,必须进行社会调查。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把主动权完成交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综合应用了数学各年级的知识、社会常识、市场信息,综合发挥各小组各人的能力进行粉刷方案的制定。又如四年级“校园设计”、“你寄过贺卡吗?”三年级的“制作时间表”、“制作年历”,六年级的“节约用水”等的教学活动中,都充分整合了数学学科与美术、语文、思品等学科的知识,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将知识发展的过程直接具体、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地开展,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以活动促发展,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突出“实践性”,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数学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做中学”的特性。因此,我认为,“实践”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王林教授指出:“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需要与观察、操作、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过程联系在一起,并产生于这些活动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活动中产生,是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如室内活动中的做一做、数一数、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贴一贴、玩一玩等,室外活动的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等,目的都是让学生“动”,在动口、动脑、动手中积累活动经验。

如在上五年级上册“铺一铺”这课时,我设计了三个实践操作环节贯穿本课:一是基于经验,感知密铺;二是动手操作,探究密铺;三是拓展认识,设计密铺。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想一想”“分一分”“说一说”“猜一猜”“铺一铺”,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类、归纳等实践活动,经历猜想、验证、交流等思维过程,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促进学生主动从“经历”走向“经验”,从而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还是一块新兴的领域,其中还富含许多思想与技能有待我们的探究与发现。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让综合与实践这种教学活动做到课内外结合,活动从课外回归到课内,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让这种教学形式呈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岳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突出“综合与实践”三特性 显现其教育价值论文_岳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