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概念教学论文_蒋玉军

蒋玉军

摘要:一般说来,化学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有些概念极其容易混淆。在本文中,笔者从五个方面具体探讨了中学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辨析关键字、词的含义;从正反两个方面讲授;对比联系;归纳;训练。

关键词:化学;概念;教学

教师在课内讲解概念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并剖析这些关键字、词,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如尽可能多地利用比喻性的描述和直观教具,尽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则通过具体的应用进行对比,通过这些方式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理解所讲的概念,达到应用自如的目的。

一、辨析关键字、词的含义,深刻理解概念内涵

1.认真推敲定义中每个字、词的字面意义,如置换反应中的“置”是位置的“置”,“换”是交换的“换”。即:位置交换之义。析氢腐蚀中的“析”有析出氢气之意,而吸氧腐蚀中的“吸”有吸收氧气参与反应之意。二者对比分析后,学生的印象加深。认真推敲定义中每个字、词的意义和了解词的内部结构对于理解概念是有益处的。

2.准确辩析定义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如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辨析定义中关键字、词——“或”、“在水溶液中”、“化合物”的含义,即为什么用“或”不用“和”;为什么用“在水溶液中”不用“溶于水”;为什么用“化合物”不用“物质”,并设计三个思考题:(1)Cu、NaCl是电解质吗?解析:NaCl是电解质,而Cu不是电解质。因为Cu是单质,不是化合物;(2)BaSO4不是电解质吗?不少学生认为是正确的。因为它不溶于水,但事实上是错误的。究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学生对“溶、“熔”这两个字的理解不够透彻;(3)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故SO2是电解质对吗?这是不正确的。因为SO2虽然是化合物,但它溶于水后的溶液是能导电的。这是由于SO2和H2O反应生成H2SO3这一电解质的缘故,而本身并非是电解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能导电的或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的物质,都有可能不是电解质。这要求学生理解和分清什么是电解质、什么不是电解质。

再如“摩尔”、“物质的量”和“质量”三个概念,对于初学者是极易混淆的。我们可通过反例来加深理解:1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2摩尔是七个物理量之一;31摩尔小麦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麦粒。

由于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全面,课堂上当即回答的错误率较高。这时,教师可以对照概念来逐步分析: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粒子数目集体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是7个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只能衡量微观粒子。通过举例,学生懂得了概念中关键词的重要性,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化学概念。

3.深入挖掘概念定义,提取概念的要素,如固体物质溶解度四要素:(1)在一定温度下;(2)100克溶剂;(3)饱和状态;(4)溶质被溶的质量。

二、从正反两个方面讲清概念外延

有些概念从正面讲完之后,可以再从反面来讲。这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教师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学生加深了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

三、从对比联系中突破化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化学基本概念中,存在着许多相似、相联的概念。教师如果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运用对比的方法教学,那么学生就会在考试中出现似是而非的现象。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对比这些概念中的异同点,去沟通不同概念间的相互联系,进而形成概念的知识体系,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一物质。这五个概念都有“同”字,简称为“五同”。我们就可以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探同”的对比讨论。见下表:

四、从归纳中突破化学基本概念间的关系

化学基本概念多且散。若教师不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就会茫茫然,摸不着边际。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指导学生归纳出完整的概念系统,使概念系统化、网络化。学生可以从中找出中心概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如“物质的量”这一章中的概念很多: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定律、反应热等,我们可以归纳成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不仅把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气体的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联系起来,甚至把热量也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更可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建立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物质的量的单位的过程中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五、加强训练,深化理解,灵活运用概念

学习的目的最终在于应用。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学生才能达到巩固、深化理解的目的。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弱点的概念,教师要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练习题并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分析,或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要反复讲评,以求落实。

总之,整个中学阶段化学概念有很多,教学方法也有很多。但不管哪一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抓住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外延,使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真正树立起来,并能灵活运用。

论文作者:蒋玉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  ;  ;  ;  ;  ;  ;  ;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论文_蒋玉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