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影响经济效率的方式及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率论文,方式论文,经济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03)05-0036-03
一、网络影响经济效率的方式
(一)互联网传输技术的低成本将大大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率
由于信息的不完善,一项交易的达成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仅仅有供给和需求就足够了。在一个信息匮乏的社会里,人们不得不为交易的达成付出诸如搜寻、签约、监督等成本,这种成本被称为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人们为达成交易而必须支付的成本,它构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被用于信息的创造、储存和传播,比如买者必须通过传统的方法如电话查询、阅读报刊、奔波比较等来寻找自己需要的商品,这种寻找的成本很高,寻找的范围也很窄。有了国际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买者便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毫不费劲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从生产者的角度看,生产一件新产品并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则是如何使消费者知道新产品的存在和了解新产品的好处。此外,生产者还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来收集消费者的偏好,以便于生产符合市场需要的商品。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经济学中交易成本的一部分,交易成本的大量存在阻碍了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并使交易的范围受到局限。由于交易成本缘于信息的不完善,因而改变信息的不完善就可减少这类成本的发生。而互联网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技术,在网上,信息传送的快捷性和广泛性大大降低了人们的搜寻成本,扩大了人们的搜寻范围,同时,厂商也能从网上及时方便地了解消费者的偏好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1]。
(二)网络通过对交易成本的影响而改变产业结构,进而提高整个杜会的经济效率
网络革命带来的不仅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顾客交易费用的大幅降低,它所导致的产业结构的变革也应该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注。科斯曾经以交易成本解释企业与市场的边界,他认为正是因为市场中存在着高额的交易成本,为了节省市场中的交易成本,生产琏中的上游和下游的企业之间就会通过“垂直合并”的方法来减少市场的交易成本。如前所述,互联网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减少市场交易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降低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企业不必要再进行垂直合并,而是更多地展开垂直分工,企业因此会变得更专业化,一家企业会集中发展优势产品,而对非核心产品和服务,企业则会通过市场从其他企业得到。这种由于市场交易成本的降低而带来的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无疑会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
(三)互联网通过对企业内部结构和企业规模的影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企业内部的垂直层级式管理,是适应企业内部信息不完善而设置的一种便于监督的治理结构。企业内部的运行费用会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同时,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的决策者和第一线的生产人员之间的距离会拉大,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扭曲的机率也会变大,这种现象被称为“代理成本”。这种代理成本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在其内部管理中应用网络系统,企业的管理层便能直接通过监督机制,激励企业员工的生产效率,并能减少信息传播中的扭曲,从而降低企业内部的行政运行费用和代理成本。但要达到这一目标,便要求传统的层级式管理模式向扁平式模式转化。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再受代理成本的制约,企业的规模将会扩大,这不仅使企业能够取得规模效益,而且也会使稀缺的企业家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四)互联网提供了一种使我们更有效率地使用信息的方式
信息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其性质在于非竞争性,即增加一个人对信息的消费并不会增加其边际成本。所以,当信息为更多的人所享用,无疑会提高人们使用信息的效率。互联网的支柱之一就是它的资源共享原则。在这一原则下,所有的网民可以共事网上的资源,从而实现有限资源的最有效使用。典型的例子如电子图书馆的建立使更多的人有机会饱览群书,远程教学的意义使偏远地方的学子也能聆听有名大学教师的授课。
(五)互联网可提高政府管理国家的效率,增强其民主和透明度
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体现在公共产品和一些具有外部性的领域。政府配置资源也要讲求效率,使纳税人的财富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互联网可能缔造一个“电子政府”,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与政府打交道,从而改变传统政府的工作模式,克服政府固有的官僚作风。网络还可以加强政府和纳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增强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加强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交流,这对于一个民主政府是必要的。互联网提供了这样一种技术,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政府的信息发布主页,获取相关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社会的管理。
二、网络经济下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网络时代的到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我们对网络的种种乐观预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前提下,网络对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有可能产生某些问题。
(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问题
网络经济并不意味着以网络产业为代表的新产业的崛起将取代传统产业,恰好相反,作为一种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的兴起是以传统产业和广大的消费者为服务对象的,离开了后者,前者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鼠标加水泥是人们对网络经济下新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形象比喻。网络神话的崛起正是人们过多地强调了所谓“鼠标”的功能而忽视了二者的有机融合,才产生了一大批.com公司因大量的透支未来而股价狂升[2]。这些公司往往因为没有主营业务而没有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并且缺乏传统经济下的管理经验,从而与传统经济的改造相脱节。
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大量的网络公司陷入困境,其股票价值一落千丈,几乎成为垃圾股,并带动高科技股票一路下跌,更是延缓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已有的教训和经验告诉我们,网络经济不可能是空中楼阁而更应该脚踏实地,网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支持。现在看来,经历了狂热之后的互联网的降温是必然的,只有回归理性,发挥网络优势,网络的明天就会依然很美好。
(二)企业管理模式转化问题
正如前文所言,网络经济下,传统企业要获得企业内部网络化管理和规模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效率的提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必须进行变革,即传统的垂直层级式管理向扁平式管理转化。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这种模式的转化,传统产业才能安享网络经济带来的高效率,否则,所谓的网络化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好处,反倒会使企业陷入数据的海洋中,投入的巨资将得不偿失,陷入“自动化陷阱”。通用电器公司即是这样一个反面案例。作为会计电算化方面的领先者,公司的高层财务主管每天要收到来自不同地方的7份简报,详细地记载了通用电器成千上万个产品的各种各样的财务信息,这些报告摞起来有几英尺高;而这时中层的财务主管早已淹没在看起来无边无际的数字海洋中[3]。实际上,管理层的管理能力被明显削弱了。通用的“电子化”适得其反的效果,其根本原因不在于“电子化”技术本身,而在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思维。在1980年之前,通用电器公司同多数美国大公司一样,其组织结构是标准的“韦伯”式管理体系,而这种组织体系已经完全不适应当时的市场情况和市场效率,越是自动化,这种管理体系带来的结果越糟糕。
(三)网上支付安全问题
网络经济对于交易费用的降低是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消费者能够在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并直接在网上订购和支付,这不仅对商家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网络普及的是高科技犯罪的猖獗,未来高智能窃贼窃取的不仅是人们的有形财物,更可能窃取人们的身份,以破解银行的账号和安全系统。这种高智能犯罪要求网络供应商强化自己的安全系统,同时也对国家的安全部门提出了挑战。事实上已经有专家指出执法机构在专业技术上落后的危险,“犯罪团伙现在走在了执法机构的前头,我们需要停止这种在人家屁股后面追赶的游戏了。”(Levi,2002)
(四)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以资源共享原则为基础的网络一方面使公共信息为更多的人所享用,另一方面也使知识产权的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即使没有网络,盗版也是令信息产品生产者头痛的问题,厂家和政府每年都要花大量社会财富用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将使所有带有公共产品性质的信息和知识产品在网上迅速传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将因为互联网的引入而面临更高的技术难题,最终可能会产生两个后果:其一,为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全社会将花费更多的财富对违规者进行监督和惩罚,这些财富的流失将部分地抵消网络资源共享原则带来的效率提高。其二,社会和厂家认识到知识和信息产品的特殊性质,在网络经济下对这类产品的保护将极其困难并耗费财富,社会可能会因此进入后版权时代。在这个年代,知识财富的创造者必须找到新的方法来对其工作进行补偿。将来,一份软件的真正价值可能并不在其程序本身,而在其所具备的售后服务上——即发行使用说明书,进行不断的升级,及时处理用户的程序故障问题。出于效率的考虑,我们期望所发生的结果是后者。
(五)网络信息监管问题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最后但井非最不重要的另一问题是,在资源共享原则下,我们不仅可能享受到有价值的、健康的信息,同时一些黄色及色情的有害信息也会借助互联网这一信息载体更快更广泛地传播。在上网一族日益年轻化的时代,这些有害信息无疑会对还缺乏判断力的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这也正是很多人排斥网络的原因之一。但是,正如不能“因噎废食”一样,我们只能通过开发更好的技术和更有效的网上监管来解决这一问题,而不能因此将整个网络拒之门外。
目前国际互联网用户已发展到6 000万,并且以每月15%的速度疯狂增长,预计本世纪末将有5亿用户,网络交易额将达10 000亿美元。互联网的空前发展真正宣告信息社会的到来,有理由相信网络带给我们的前景是乐观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面对网络经济下可能遇到的种种挑战和问题。诚如一位学者所言,“在未来社会,计算机网络虽然不是一切,但一切都离不开网络,我们未赶上文艺复兴,失去了工业革命,丧失了个人机会的市场份额,但机会还有,我们实在不想再错过高速信息网络。”
收稿日期:200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