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泰宁县总医院 麻醉科 福建泰宁县 354400;
2.福建省协和医院 麻醉科 350000
【摘 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中运用全身麻醉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单一全身麻醉,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动静态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Rame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拔管时间以及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关键词】腹部手术;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全身麻醉
腹部手术是比较常见的一类手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但是患者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手术躁动以及心律失常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麻醉方法尤为重要[1]。因此,本文对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运用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25例。对照组体质量(65±6)kg,年龄(34.7±4.5)岁,其中56例为女性、69例为男性,ASA分级:70例为Ⅰ级、55例为Ⅱ级;观察组体质量(66±5)kg,年龄(34.9±4.7)岁,其中57例为女性、68例为男性,ASA分级:72例为Ⅰ级、53例为Ⅱ级。入选标准:①行腹部手术,且临床资料完善者;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③患者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②不愿意参与研究或临床资料不完善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病变者;④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者。两组的ASA分级、性别等资料无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麻醉诱导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林格氏液输入,并且连接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HR、BP、ECG,呼吸末二氧化碳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密切监测。同时,运用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2毫克每公斤体重+罗库溴铵0.6mg/kg+咪达唑仑0.03mg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待面罩通气3min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设置呼吸频率为12次/min,潮气量为8ml/kg,并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35-45mmHg。
1.2.2麻醉方法
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即常规消毒皮肤后,于髂嵴和第12肋间腋前线水平区域运用便携式超声仪扫描患者腹壁,获得腹横肌平面阻滞图像后,运用平面内技术穿刺,即确定神经阻滞穿刺定位点,剑突旁为一点,肋缘下至腋前线为两点阻滞,运用20G穿刺针对腹直肌后鞘进行穿刺,回抽无血后,运用水分离技术,注入局麻药10ml。同时,顺着肋缘外侧移动超声探头,使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在平面内注入的局麻药充分显示出来,在腋前线处将腹横肌、腹内斜肌以及腹外斜肌清晰显示在超声图像后,再次进针,可见局麻药均匀分布在腹横肌平面内,并且存在于腹横肌平面的液性暗区,而对照组患者则不行该阻滞。
1.2.3麻醉维持
手术的过程中,运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丙泊酚2-6mg/(kg.h)对患者进行麻醉维持,并且间断运用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同时,结束手术后,停止运用麻醉药,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意识后,再将导管拔除。
1.3观察指标
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价两组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情况,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得分与疼痛呈正比关系,并且记录两组的麻醉、苏醒、气管导管拔除时间以及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同时,运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价两组镇静效果,其中深睡状态为6分;呼吸反应迟钝为5分;睡眠状态,但是可以唤醒为4分;嗜睡,可以听从指令为3分;安静合作为2分;烦躁、不安静为1分,得分与镇静效果呈正比关系;并且评价两组的躁动情况,其中不能唤醒为1分;非常镇静为2分;镇静为3分;安静合作为4分;躁动为5分;非常躁动为6分;危险躁动为7分,得分与躁动情况呈反比关系,并且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呼吸抑制、嗜睡、尿潴留以及恶心呕吐等。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组间计量比较行t检验,并且运用X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以及拔管、苏醒、麻醉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3.讨论
通常情况下,在下腹部手术中,术后切口作为疼痛的一个主要来源,不仅使患者的疼痛耐受力下降,还影响患者休息,不利于术后恢复。既往多采用肌注或静注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是阿片类药物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如嗜睡、呼吸抑制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有研究发现,超声引导下的腹横平面阻滞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广泛适应症的常用区域阻滞技术,有很多种方法,其中后路法、侧路法以及肋缘下路法比较常见,它的并发症很少具有实效性。无论是在术前还是术后进行阻滞都可以用来术后镇痛。我们知道前腹壁是由低位胸神经胸7到胸12和第一腰神经腰一的前支支配的。这个肌间平面叫做腹横平面。在腹横平面内注射局麻药可以阻滞单侧前腹壁皮肤,肌肉和壁腹膜。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明显下降,再加上心肺功能逐渐衰竭,从而对术后的和苏醒时间和术中运用麻醉药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虽然气管插管是比较安全的一种麻醉方式,但是术中容易出现心血管反应,而增加麻醉药物用量又会延长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3]。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作为新型的一种麻醉方法,在高频超声探头的引导下,能够动态监测进针方向,对神经、血管、脏器以及肌肉等阻滞进行分辨,并且还能观察药液的扩散过程,从而使阻滞成功率提高[4]。同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作为一种区域镇痛,不仅可以使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稳定血流动力学,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还不容易影响全身,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5]。此外,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中,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腹横肌平面内,能够将经过此平面的感觉神经阻断,并且在超声引导下,可以避免盲探穿刺,具有较好的直视效果,从而提高阻滞效果[6]。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9.6%,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Ramesay和VAS评分均较低,这一结果与章艳君[7]等研究报道一致,提示全身麻醉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运用在腹部手术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腹部手术中,联合运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与全身麻醉,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贾桂花,郑敏,张望.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在老年患者开腹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8,47(07):85-87.
[2]涂文财,王锦,李建华,易志锋,罗欣,李莉.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部手术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8,24(07):127-128.
[3]赵嫣红,张晓庆.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研究进展[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7,6(03):193-197.
[4]卢浩杰,王翔锋.不同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0):16-20.
[5]余伊,徐磊,鲍红光,史宏伟,陈宝林,胡夏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中镇痛效果的应用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15,29(07):552-554.
[6]原著主编Admir Hadzic主译 李泉 外周神经阻滞与超声介入解剖42章338 .339
[7]章艳君.刘金柱.张文静.等.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患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镇痛[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6):565-568.
论文作者:危永春,翁险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超声论文; 平面论文; 下腹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腹部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