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学习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本身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它要回答人类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靠什么来学习和怎样学习等问题。当今世界许多人在研究人类学习活动这门科学,形成较有影响的学习理论多达20余种。“青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笔者大胆在学习这个复杂领域鸣一曲,为的是推动这一科学的发展。
1 对学习这一人类重要活动的理解
学习这一人类重要而又普遍的活动,不是单层平面结构,而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在横的方面包括德、智、体;在纵的方面又分层次。人类学习从最广义的学习到狭义的学习大体上可分为三等级。
第一个等级的学习是指人在本质上有别于动物的学习。应该首先指出的是,学习是生命体普遍存在的现象,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有其连续性和相似性。达尔文早在1873年《人与动物的表情》一书中,就提出心理进化说,即人种由物种演化而成,人类智慧源于动物智慧,动物和人在心理上有其连续性。动物心理学就是研究这种联系,也叫比较心理学或演化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家为了研究人类学习,首先进行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人类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一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异。”(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10)恩格斯这段名言告诉我们人永远和动物有相似的一面,学习这一活动也不例外。相似之外表现在:按照巴甫洛夫学说,凡是在先天的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均可称为学习。这种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诸如饥餐渴饮、新陈代射、繁衍后代等等。但是,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则是主要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所以,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中进行的,离开了社会也就无所谓人类的学习。人类学习的社会性首先体现在学习的动机上。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决定着人类学习动机的多样性,有物质的、精神的、物理的、心理的、群体的、个体的等等。其次,体现在学习对象上,人需要学什么,从人类劳动产生以来就具有它的社会意义。人类学习活动的规律正如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样,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再次,体现在学习方式的通用性上,人类学习活动由原始社会中自然的、分散的学习方式到学校的兴起,是人类学习史上的重要革命。当今,人类知识、信息载体的发展和推广,使人类活动的方式更多了。正因为人类学习活动的方式具有通用性,因而才显示出广泛的社会意义。二是由于人类能够创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加之语言的产生,促使人的脑髓发展,进而使人有了愈来愈清楚的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使人类的学习具有能动性,主动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动物的生活方式是以消极适应自然界为基本特征的。人所有的这种主观能动性,也必然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诸如自觉性、顽强性、自制性等。三是人类的学习还有继承性。动物的学习是以个体适应的
方式进行的,这与人获得直接经验表面上略有相似之处。可是人的学习决不仅限于取得直接经验,还要继承前人间接经验。间接经验的获取,必须以社会传递为前提,以语言文字为工具,这是动物根本做不到的。
第二个等级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这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进行的,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所走的是人类认识活动最经济、最简捷的道路。正因为如此,在几千年文明的历史中所积累的最基本知识,才能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几年时间里接受下来。广义的学生学习,其内容主要有: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智力和能力的提高。
第三个等级的学习是专指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过程,即所谓智育。
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学习主要是指后两个等级的学习。
“学习”一词流行于近代,古人总是把学与习分开来说。中国最早将学与习连起来使用的是孔子,他在《论语·学而》中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是用来揭示“学习”的本质含义的两句话。“学”的基本含义,是从经验或个体活动中获取知识,或者是通过“躬行”去巩固运用“学”来的知识。后来,《礼记·月令》中又说:“鹰乃学习”,这就是“学习”一词的来源。古往今来,对学习的理解则不尽相同,《辞海》的一种解释是指求得知识技能。清代学者章学诚认为,人在童蒙之初,即有“记性、作性、悟性”,“记性积而成学,作性扩而成才,悟性达而为识”,又说,“记诵以为学也,辞采以为才也,击断以为识也”。显然他是把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见识看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固芳对“学”字指出颇有意味的看法,他认为古希腊人求学就是从惊奇、疑问开始的。他说,“学”这个字在希腊就是惊奇之意。综上所见,我们给学习下一个大致的定义,即:学习是人们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探求并运用各种途径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改造自然与社会的一种活动。这个定义大体上回答了人类需要学什么的问题。可以说,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都是人类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本质是知行统一。
2 学习作为一门科学的特定研究对象
要学习,就有一个怎样学习的问题,研究怎样学习的学问,就称之学习学。怎样学习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托夫勒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
怎样学习作为一门科学,就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学习学特定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人类为什么要学习?尽管人是最高级的动物,但人出生后仅凭其本能活动是无法生存下去的,需要多年的教育和学习,才能逐步适应人类社会的生活,才能使自己生存下来并健康成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验根本不可能依靠遗传来传递,只能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一句话,人类需要进行学习。要学习就有个学习动机问题,这是进一步回答每个人为什么要学习。大量事实充分说明,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是依赖关系,它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人的活动的激励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弄清动机的性质以及不同性质的动机对人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
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学者对人类社会性动机进行探求。美国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社会性动机中有“交往性动机”和“威信性(或成就性)动机”。前者在学习中表现为:为家长和老师的满意而学习;后者表现为:有在社会上取得一定成就、地位、待遇的愿望。这两种动机被一些西方心理学家看成是学习并取得成就的心理基础,是促进治学者奋发向上的动力。原苏联心理学家斯米尔诺夫和包诺维奇则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狭义的动机和间接的广义的与社会要求相联系的动机。前者与学习本身的内容有关,由求知的直接需要和兴趣引起;后者与社会要求相联系,把学习看成自己的社会职责,看成是时代的要求。两类动机,后一类动机闪耀着崇高理想的光辉,对治学者的作用远比前一类强烈、稳定。
第二,人类需要学习什么?人要学的东西是他先天不会而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东西。当今人类迫切需要知识而又面临着“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但由于人类对学习王国的总体认识仍处在盲目状态而造成巨大的浪费,致使人类学习潜能及其他潜能不能快速开发出来,高效发挥出来,实在是令人遗憾。因此,如何克服人类学习上的盲目性,尽量避免人类学习上的巨大浪费,高效开发人类的学习潜能,已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而要适应这种迫切需要,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加速人们学习活动的科学化。加速人们学习活动科学化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要解决好人们需要学习什么的问题。的说来,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客观上存在着由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的链条。这是一个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度综合,对通才的需求大增。需要人们学习更多的东西,成为学识渊博者。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人类的知识浩如烟海,未知的世界无穷无尽,而每个人的精力却是很有限的,要学习所有的知识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这就有个学习的选择问题。我们应该根据时代需要和自身特点,通过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品德结构,并以顽强的意志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勇拼搏。
第三,人类怎样学习?这是学习的程序、原则和方法问题。学习程序千差万别,在校学生的学习程序与社会上成人的学习各不相同。在读书的时候,应按其内在程序,有步骤地学习,不能千篇一律。学习的原则则是指学习的基本要求,也称之为学习的基本方法,它是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而提出来的法则,它主要包括:区分好坏,择优而学;循序渐进,打好基础;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多动脑筋,学思结合;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博约结合,多少结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科学用脑,讲究卫生等。学习方法和学习原则密不可分,在学习原则指导下,具体学习方法,仔细分析起来,有成百上千种,每一项学习活动(如记忆)都有许多方法。学习方法科学是人们获得成功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早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恩格斯在谈到研究自然辩证法时指出:方法科学,我们就可以“免得走无穷无尽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下浪费掉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劳动”,而假如“循着错误的、弯曲的、不可靠的途径行进,往往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没有得到真理”。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也说过:“时间与精力的无益的浪费当然是错误的方法产生的”。恩格斯与夸美纽斯的这两段话,深刻揭示了科学的方法在人们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再者,正确的方法是培养和发展人们智能的重要前提。贝尔纳说得好:“良好的方法能使人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难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可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华”。另外,关于方法的知识还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第四,靠什么来学习?这是学习手段的问题。身体各个部位都要不同程度地参与工作,而且,每个部位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其特殊的、多样的功能。但其主要的承担者则是大脑,因此,脑力劳动是学习的主要形式,这样就有一个怎样善于用脑的问题。人脑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神经细胞所担负的任务是传递、贮存、加工和收发信息;神经胶质细胞主要起支持、供养和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神经细胞在脑内组成神经环路,无数个神经环路又组成脑功能的神经网络体系。一个人出生以后,不是所有的神经环路都具有脑工作的功能。有脑功能的神经环路心理学家称为“非空白环路”,没有脑功能的叫做“空白环路”。只有通过人的刻苦学习,勤奋思考,才能使“非空白环路”增加,“空白环路”减少,人变得聪明,有智慧。
在科学技术进步的今天,许多现代技术都可以用于学习,象收录机、微型电脑、学习器、益智食品与药物等都已成为新型的高效的学习手段,这就大大延伸了人们的学习能力。
3 学习学的特点
学习学之所以是一门科学,不仅是因为它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还在于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广泛性。学习学的广泛性,从它研究的范围来讲,既要研究青少年时期人们的学习问题,又要研究中老年时期人们的学习问题,既要研究人们未成熟时期的学习问题,又要研究人们成熟时期的学习问题。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从他懂事的那一天起,就要受到父母、同学、教师、朋友、同事和社会的熏陶,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接受教育和向各方面学习的过程。为了使人们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个发展阶段都受到教育,从事学习,党和国家搞了学龄前的教育、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从学习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讲,学习学贯穿一切科学知识领域,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离不开学习学,都有一个怎样学习的问题。当然,学习学的构建和发展也离不开其他科学的发展,其他科学,尤其是心理学、教育学、思维科学、信息科学、人才学、脑生理科学等科学的理论,既是构建这门学科的不可缺少的材料,它们新的科研成果,又是这门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综合性。学习学作为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有机地综合了许多学科的内容。换句话说,要真正掌握这一门科学,不仅要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社会学、逻辑学、历史学、文章学和共产主义道德学的一些东西,还要掌握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教育的方法。总之,它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并与心理学、教育学、思维科学、信息科学、人才学、脑生理科学、逻辑学、道德学等溶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
第三,应用性。学习学不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怎样学习的问题一点也离不开学习的过程,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怎样学习的问题,离开了学习过程,也就无所谓怎样学习的问题。同样,学习的过程和怎样学习的问题也是紧密相连的,只要进行学习,就有个怎样学习的问题,离开了怎样学习的问题来谈学习的过程,就无法说清楚。所以,学习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对学习效果有直接作用。学习坚毅而得法者,就能更多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就能使构建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更加合理、适用,就能捷足先登科学高峰。治学不得法者,就会事倍功半,举轻若重,知识学得死,缺乏创造性,甚至可能变成“书橱”,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写了一首《嘲鲁儒》的诗:“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若坠烟雾”。这首诗可以说把那些治学不得法,知识学得死,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书呆子刻画得维妙维肖。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不需要这种人。
第四,艺术性。学习是一种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不甚理解到融会贯通,由迷惑、探索到胜利、成功的过程。这种过程,不同于简单的机械运动过程,而是揉进了人的意志、情感、兴趣、知识、智慧、才能以及人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复杂、微妙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因而,这就使得学习这种复杂的人类活动,大大超出了“科学”的范畴,而带上了艺术的色彩,或者说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所以,一个人要想学有所成,思有所得,就必须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对待学习,讲求学习的艺术。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用古词名句形象生动地描述过学习活动的艺术特点。他说古今之大学问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经历三种境界: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第一境界,是学习的开始阶段,面对巍巍书山,上下求索。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界,表明学习已进入到艰苦的阶段,勤奋探索阶段。3、“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界,表明经过一番刻苦钻研之后,取得一定成效,心中茅塞顿开,眼前豁然开朗,惊喜之余,悟出其中的奥妙。所以,自古以来,大凡学有所成的人,都是一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艺术的人。象我国清初的学者顾炎武把书“越读越厚”;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把书“越读越薄”等等,都是学习艺术成功的典范。
学习者学习艺术的运用是以他的知识、经验、气质、才能为前提和基础的,但是,前提和基础并不等于艺术本身。学习艺术的发挥,只有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逐步显现出来。人们常说的“炉火纯青”、“天衣无缝”,则是对学习艺术境界的最高要求。只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才算达到这种境界。
4 学习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学习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主要是指它与其他学科构成的层次结构。
人类知识体系共分三个层次。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整体人类知识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它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9)也就是说,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因此,对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均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提供总的指导。学习学当然也要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对各个学科(包括学习学)的指导作用,说得稍微详细一点,首先表现在以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类的一般规律的知识为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思维理论和研究方法。其次还表现在它是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干扰的有力武器。任何具体学科,如果没有充分可靠的哲学论据,是无法与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复辟做斗争的。在科学的领域,历来就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在当代更是如此。因此,要掌握学习学,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其一,这是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其二,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本质,就决不能把它当作教条来认识和对待,而应把它当作行动的指南。
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论、辩证逻辑学在人类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第二层次的地位。它们分别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各自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因而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上对下一层次的各类具体学科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学习学作为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有跨学科关系的一门横向性、综合性的学科,除了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直接受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论和辩证逻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各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是分别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的各个特殊领域、特殊运动形式和规律的科学,在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居于第三层次。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但与同属于第三层次的各门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有横向交叉关系,而且同社会科学中的许多学科有着或近或远的广泛关联。学习学既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同时又作用于这些学科。因此,可以把学习学划分在社会性很强的边缘学科中,也可以称之为社会性的交叉学科。用结构理论来分析,学习科学又有自己的根基和主干。它的根基是学习史;它的主干是普通学习学。
弄清了学习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建立和发展学习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真正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加快学习问题的研究,以期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更多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