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的新趋势_大学教育论文

韩国地方大学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教育改革论文,新动向论文,地方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韩国在短短20余年的时间里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实现了世人瞩目的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究其原因,首先应归功于教育的成功。在国际经济越来越趋于一体化、区域化的今天,为使教育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国际化的需要和本国的经济发展,自1994年下半年起韩国教育界、特别是各高等院校又掀起了一次改革浪潮。针对这次高教改革浪潮,笔者曾赴韩国进行实地考察、访问,搜集了许多第一手资料。本文拟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就韩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近几年教育改革的背景、方向和内容等进行初步探讨,这对处于经济改革大浪潮中的中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发展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教育改革的背景及目的

韩国大学尤其是地方非国立大学,进行全方位改革的背景,不仅要从国际在环境的影响,更主要的要从造成韩国国内教育形势急剧变化的因素研究和理解。

一方面,由于特殊的国情,韩国对国际经济大环境的依附性较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也非常敏感。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要求和迫使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重新制定战略方针,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急剧变化的国际大环境,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民族振兴服务。

另一方面,韩国国内教育形势的急剧变化,使地方大学面临严峻考验,到了不改革就难以继续生存的地步。这种因素,可以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韩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所决定

韩国高等教育经过50年尤其是70年代以后的迅速发展,其数量和规模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大学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学升学竞争已从根本上得到缓和。即从已经大学选择学生时期,逐步过渡到学生选择学校的阶段,加上下面要谈到的大学自主化学生定员政策的实施,自然而然对地方非重点大学的生源保障构成严重威胁。

第二,实施中的大学自主化政策因素

到1998年全面实施的大学自主化政策,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学生定员自主化

从1995年开始,韩国教育部根据长期发展计划和教育特色化战略,对各大学教育条件进行全面评估后,将学校学生定员权利分阶段移交给大学。获得学生定员自主权的大学,根据需要有权废止或新设立学科、专业,并自主决定各学科、专业的招生人数,学生定员将通过实际招收到的学生数自行决定教育部只在宏观上确定全国的总学生数,而对具体大学不限额。1998年起所有四年制大学将全面实施这一政策。

2.学士学位培养的自主化

从1995年第一学期开始,与学士学位培养过相关的所有业务〔学期划分、授课日数、公共课比重和学分分配基准、每学期应得学分、每学分授课时数标准、毕业所需学分标准等〕由过去教育部统一规定,各大学执行,改为各大学自主决定并实施。

3.合并相近学科、专业

为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满足综合性学科的需要,将现有557个学科,根据综合化或系统化方式进行合并,同时系统而规范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副专业和选修多个专业的机会。

这种国内教育环境的变化,加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各大学间的生存与发展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对属中、下层水平的地方大学及靠近汉城的私立大学来说,增强了挑战性和威胁性。这种竞争和挑战主要来自国立大学、知名私立大学及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大专教育,迫使部分生源不足、毕业生就业较难的本科大学降格为大专学校,甚至关门、倒闭。

以上可以理解为韩国大学尤其是地方大学进行全面教育改革的背景。

招生制度、教育组织结构的改革,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教育方法的改进等是构成教育改革的关键和主要问题。通过改革巩固和增强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活力,即开放化、典范化的教育,优越的教育环境,亲近师生关系,对学生有吸引力的体制,建立一套符合大学自身特点的规章制度和体制,输送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是改革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为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今后地方大学的发展方向

结合本国的特殊国情和急剧变化的国内外环境,韩国地方大学在教育改革中正强化和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1.适应形势,改革教学内容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化竞争的激烈,人的因素、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性日趋增加。为适应这一形势,加强基础和应用教育,在积极开发、开拓新的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在扩大对本国历史和文化等的全方位教育的同时,特别加强对外国语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理解教育,以满足世界化时代日趋频繁的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随着21世纪的临近,世界经济形势向着一体化和区域化格局发展。譬如亚洲——太平洋经济区域,就是世人瞩目的区域化经济格局。这个区域内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在研究和探讨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韩国也不例外。为此地方性综合大学都保留和发展中国语、日语和俄语学科,同时积极努力把上述学科逐步发展成为本地区综合研究学科。并针对使用英语的美洲圈〔美国、加拿大〕和太平洋圈〔澳大利亚、新西兰〕设置了相应学科,且强调了发展针对东南亚圈相关综合性学科的必要性。

地方各方面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社会与地方高校间的紧密合作。对韩国而言,随着目前实施的地方自治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这种关系将越来越重要。地方大学正在结合地方社会各方面的需求进行改革,力求为地主社会的文化发展和经济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民族的分裂,对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是不利的,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民族的纺统一已是人心所向,历史的必然。国际社会预测,在21世纪初的某一时期可能实现朝鲜半岛的民族统一。为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各大学都强化了民族观教育,积极开展有关统一的学术研讨,开展有利于南北交流的多样的化活动。

为适应伴随高度物质文明而来的追求文化多样性的新时代,加强了学生自身个性的培养和文化多样性的教育,积极提供多校的学术、文化及体育活动机会,并在设施、财政上予以大力支持。

2.重新确定大学发展目标和教育目标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危机,为了生存和发展,韩国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结果表明:认为处于深刻的危机状态,有必要立即进行根本性改革的人占43.2%;认为需要进行根本性改革,但需循序渐进的人占44.2%。可见进行根本性改革,重新确定发展和教育目标是人心所向,势在必行。

大学发展目标和教育目标的相辅相承的。教育目标是以发展目标为基础,发展目标是为教育目标服务的。

不管入学学生的质量、水平如何,通过实施尽可能好的教育达到学校生存,这是地方大学最基本的发展目标,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提高竞争力和知名度是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这两个目标也是发展的最根本的目标。

教育目标的重新确定以学生和用人单位需要的内容和条件为基础,以毕业生得到社会认可和满意程度为标准。然而,目前地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除医学类外,是很不容乐观的。请看下表:

韩国地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

不难看出,毕业生所具备的素质现状与社会需求之间具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这也充分暴露了现行体制中诸如组织结构和教育内容大同小异的“百货店”式的模式,脱离实际的书本式、课堂式教学等弊病。

因此,地方大学确立新的教育目标是以社会尤其是大学所在地方社会需求为基础,结合所处地理环境、人力、物力统筹规划。

具体措施是强化实用、实践教学,实施大学及学科、专业特色战略,办出自身独物的教育模式,办出比其它大学同一学科更具竞争力的学科,保留自己学校的特色,废止虽属本校传统专业但不是本地区特别需要又是其它重点、名牌大学的特长专业,增设和发展符合本地区需求的学科和专业。

三、改革的具体内容

1.教育组织的改革

教育组织改革的焦点,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扩大学生的选择机会,加强教育的优越性,彻底抑制浪费因素,实施特色化措施,积极改善教育环境,培养合格的毕业生。

教育组织改革中的中心内容是学校组织结构的改革,这是与教育改革措施密切相关的重大实质性问题。因此在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同时,必须制定出符合本校具体情况的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此,各大学都成立了“组织改革特别小组委员会”,负责改革工作中具体方案制定和实施。为了避免可能的负效应,目前各大学的措施是保留现行各单科大学的模式,但大力扩大其单科大学的规模。

2.学生学籍管理的改革

实施中的学生学籍管理的改革,主要内容是,在尊重学生入学志愿的前提下,转专业原则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每个学生。各专业接受转专业学生的定员,规定在原定员人数上增加50%,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各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完成。

学生转专业的时间一般在入学后的第四个学期开始。规定其平均成绩必须在B以上〔相当于中国80分以上〕,必须修完要求转入专业两门以上必修课为前提。若个别专业要求转入的学生超过规定定员时,采取择优转入的原则。特别情况个别热门专业,学生持续过于集中时,除正确引导外,学校将通过增加教师、设施及改善其它必要条件来满足学生的要求。

相近学科和专业,将设立“系统教学管理委员会”来统一管理,虽不合并学科组织,但统一指导学生,以避免无谓专业和重复教学等的浪费。

3.学分制的改革

学分制的改革是与学士培养过程密切相关的具体而细致的工作。从1995年开始实施学士培养自主化政策以来,各校都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和专业特点,灵活地进行了学分制改革。但从目前来看,学期划分,授课日数等各校还没有大的改革。

学分改革主要表现在,强化了实践教学、应用教学、基础教学,强调了公共课及社会奉献课的重要性。

本科四年,总修学分140学分,每学期为16周以上,每周5.5.个授课日。每学期学生可修学分限制在15~18学分〔学期划分,可根据专业特点灵活掌握〕。

为适应急砷的社会变化、技术进步,强化了基础教学。基础教学分,英语〔以会话为中心〕12学分,计算机6学分,作文3学分,体育2学分,总计23学分。

每个学校都规定,所有学生入学时必须经过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考试。根据考试结果,超过规定标准的学生可免修英语和计算机,低于规定标准的学生根据不同水平,进行分级教育。

体育课为每周2学时,1学分,要求毕业前修完两门,2学分。体育教学的重点放在毕业后能与生活体育相衔接的科目上。

为培养现代人应具备的综合性修养,一般公共课教学规定为7个领域〔哲学、文学、历史、外国文这、社会学、自然、艺术〕,共15学分。学生必须选修其中5个领域,每个领域至少一门课程。

自然科学领域中,必修课从原来的6门、18学分,减少到4门、12学分。一般公共课15学分中的6个学分可做为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必修课程学分。

一般公共课要求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概论性教学,提倡选编有针对性的小的专题,进行系统、具体的教学。艺术领域规定学分的完成,提倡结合多样化的课外艺术活动,校方在各方面提供方便,创造条件。

专业应修学分为60学分。但专业课堂教学应完成学分减至42~48学分,而专业实践性教学增至至少12~18学分,以加强实践性教学。

如果个别专业课堂教学学分需高于48学分而实践性教学学分低于12学分,则需提前报告,并得到教学管理委员会认可后,方可执行。

专业实践性教学,目前主要以下面的内容为主,但提倡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多样化开发。

A.外语专业可做一学期留学;

B.假期到企业、机关学习;

C.假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查、研究活动;

D.学生自身需要的毕业论文、实习课题和特殊研究;

E.学科认可的与就业有关的实习及调查;

F.学期或假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根据各校和专业特点,分阶段全面实施每个学生获得第二学士义务制度。

所有学生以自身专业为第一专业,同时可选择任何其它专业为第二专业。规定第二专业应完成学分为21~24学分。第二专业的课程选择从完成三个学期即第四个学期开始,个别专业学生比较集中的情况下,则在学生定员范围内择优选定。选择第二专业的学生,可将该专业开设的诸多实践教学中的6~9学分,做为第二专业的课程来选择。

提倡学生修多个专业,即拿多个学士学位。每增加一个专业,规定完成21~24学分。为了鼓励和帮助学生,根据需要校方提供小学期服务或推迟毕业时间等方便。

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更好地了解社会、理解社会,进而服务和奉献社会,各校普遍增设了社会奉献课。时数为每周4学时,2个学分。

允许学生在学期或假期中,将社会奉献课的2学分做为教学课选择,但必须保证时数与质量。

4.教学管理的改革

韩国此项教育管理改革要求:

一般专业课要求必须由相应的专职教师提任。公共课不得缺席、缺课。无论何种情况下的缺席、缺课,都要求在其学分上得到反映。各校都确定了社会奉献活动的范围和内容,选定了对象,建立了监督及评价格方法,并成立了“社会奉献教育委员会”,对此具体管理和执行。

专业课教材选择要恰当,在各专业课程内必须开设一门用英语授课的专业课。

外语课程、地域必学科,大力强化用外语直接讲授,并尽可能地聘用外籍教师。

在大力强化计算机教学的同时,规定所有课程的作业、报告等书面的材料,必须通过计算机完成。规定计算机水平达不到标准,不准毕业。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尤其是现代教学手段,鼓励开发、利用有效的教学技法,并在各方面予以支持和奖励。

实施教师对学生的师徒制,使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问题自始至终有人管理,并逐步系统化。各大学引入了象小学那样的师生关系,加强了师生的人情礼仪,同时与家长、社会密切配合,形成三为一体的管理模式。

坚决防止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道德腐败现象在学校滋生。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社会奉献精神、强烈民族意识和专业上具有较强适应力的通用人才。

标签:;  ;  ;  ;  ;  

韩国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的新趋势_大学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