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自身特点和内有规律,做好这项工作,既要有坚定的党性原则及较高的思想理论素养,又要熟悉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包括必须科学地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是高与低的关系,也即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坚持教育内容的先进性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原则。几十年来,我们也因此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先进分子。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主客观种种原因,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不注意区分这种差异性,采取简单的、形而上学“一刀切”的办法,用少数先进分子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要求一切人,就很难达到教育目的。脱离对象实际的要求是无效的,不分层次的标准是无力的。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讲究针对性,依据人们现有的社会生活实践及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合理安排教育内容,有的放矢,鼓励先进,照顾多数。
二是情与理的关系,也即情感传导与理论说服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用一定的政策原则和道理去说服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然而人是有情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注重理而忽视情,泛泛而谈,空洞说教,甚至居高临下,以势压人,是难以收到理想效果的。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和尊严,做到思想上不歧视他们,工作上信任和支持他们,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使双方的情感产生共鸣,政策和道理才能入耳入心,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是一个根据人们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其特征,带有明显情感倾向去灌输一定道理的过程。这一过程,情与理是交互工作的。只有在情感的传导感染上,情真理切,情理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新与旧的关系,也即开拓创新与继承传统的关系。任何好传统都必须通过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充实完善,才会有生命力;任何创新也都不能脱离传统。没有传统,创新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多年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形成了许多好的传统,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人们头脑的传统、实事求是的传统、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等等,这些都是宝贵财富,必须很好地继承下来,并结合新形势、新特点不断发扬光大。同时,我们必须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要根据变化了的环境、任务,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首先,思路要新。要从市场经济的客观实际出发,从总体战略思路上制定思想教育的长期规划,努力探索一套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思路。其次体制要新。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仅仅看作是政工部门的事情。高校要建立以党委为核心,由校长和行政负责实施,党政工团等组织为主体,以政工干部为骨干,干部、教师、职工全员参与的齐抓共管的格局。第三,内容要新。要从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去研究思想教育的新内容,做到适销对路。第四,方法手段要新。传统的“两支粉笔”、“一张嘴”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对象的特点,应把灌输与讨论、辩论等实证的方法结合起来。要积极吸取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注意发挥大众传媒和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善于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手段。
四是知与行的关系,也即理性知识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对正确思想观念、道德认识的把握和理解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性知识的传授、灌输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认识离不开实践。一方面理性知识接受与巩固离不开实践活动。只有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促进对理性知识的深切感悟,正确思想观念、道德认识才能巩固起来,形成信念。我们常讲寓教于乐,这个乐就是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只有在社会实践中,理性知识才能转化为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才能付诸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对象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言行脱节,说得多做得少或说得到做不到。这个问题不解决,对教育对象来说,往往是双重人格的发端;对教育者来说,就是“半截子”教育。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经常性地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把握好以下环节:一是统一认识、精心组织,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落实;二是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建立好社会实践基地;三是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