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刘朝晖

刘朝晖

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8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自我管理、睡眠质量、社会功能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利于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冠心病心绞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加、生活环境的改变,冠心病患者的发病人数逐年上涨,并且呈现年轻化。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一系列疼痛综合征,疼痛常累及多个部位,甚至会引发心率失常等严重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主旨探讨分析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特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8例进行对比分析,临床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并确诊。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无精神类疾病史,交流沟通无障碍;患者无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依从性低的患者;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将78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患者,年龄45岁到74岁,平均年龄(56.78±3.14)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病程1年到9年,平均病程(3.12±1.57)年。对照组39例患者,年龄44岁到77岁,平均年龄(57.12±2.84)岁;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病程1年到8年,平均病程(3.67±1.5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患者的病情严密观察,用药使用丹参复方滴丸,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容易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例如紧张、焦虑、抑郁、恐慌等,患者入院后加之对环境的陌生,心理压力增加,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所以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消除其陌生感,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主动倾听患者的陈述,了解患者的想法,并给予肢体、语言上的鼓励,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家属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多关心患者,不要给患者过多的心理压力,应从多方面照顾好患者,给予患者关心与鼓励。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疾病宣传教育,让患者对疾病有深入的认识,疾病的产生、发展等可以具体的了解。对患者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对患者饮食护理人员应给予充分的指导,应以清淡为主,少油少盐,高蛋白,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对于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尽量少食用。患者的生活习惯应早睡早期,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对于有吸烟喝酒的患者应鼓励戒烟戒酒,并做到少食多餐,切记不要暴饮暴食。患者应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运动应注意循序渐进,应以有氧运动为主,不要过于激烈,避免饭后即刻运动。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SAS和SDS评分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1.4判定标准

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满分为80分[2],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评分超过70分判定为重度,60分到70分判定为中度,50分到60分判定为轻度,小于50分判定为正常。生活质量评分共分为4个项目,生理功能、自我管理、睡眠质量、社会功能,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高。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胸部压榨性疼痛,常累及身体多个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冠心病心绞痛与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有密切的联系,临床发病诱因多因劳累过度、饮食高盐高糖高油脂、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等[3],所以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十分有必要性,让患者可以自主的管理好自己健康,发现生活中的错误习惯并进行改正,同时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帮助患者放下心理包袱,积极地进行治疗并健康的生活[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自我管理、睡眠质量、社会功能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利于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连英.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影响.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6):72-73.

[2]翁秀红,陈溢玲等.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575 -578.

[3]马艳.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吉林医学,2014,35(1):190-191.

[4]陈远利,陈素敏,姜洪萍,等.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与临床指标变化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2013,6(15):41-46.

[5]邱亦萍,徐小云.行为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08):1226-1227.

论文作者:刘朝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刘朝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