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中国股市的理性调控与炒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努力实现论文,股市论文,理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风险思辨
现代投资理论表明,风险是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偏差程度。通俗地讲,就是从投资对象获得未来收益的不稳定性程度。同时,现代投资理论还表明:由于投资者本能地对投资风险的厌恶和对投资收益的偏爱,投资者将会在投资期望收益与均方差二维空间选择最小方差高效集合,且二者的关系为双曲线。这说明,在最小方差高效集合上,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期望值越高,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由此可见,对风险投资行为而言,收益与风险是相伴而行且是此增彼长的关系。所以,我认为,目前普遍流行的“投资者在风险投资中应回避风险”的提法似有不妥之处。这种提法易对投资者,特别是严重缺乏投资理论准备与实践经验的投资者产生误导,其结果是要么不考虑(事实上是未意识到)投资风险,盲目实施投资行为;要么恐惧风险,拒绝风险投资行为。就股票市场而言,投资者如若采取这两种极端行为,其结果只能是造成交易行情要么过热,要么过冷,使股票价格要么骤然攀升,要么急剧下跌。这无疑对股票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产生诸多不利,甚至会影响到企业股份制改革进程。因此,必须纠正对风险概念普遍存在的认识偏差或认识错误。
对风险的正确认识,我们以为是这样的:对于风险投资而言,它是投资者为获得风险投资的高收益必须付出的不可缺少的代价。只要是可能获得收益的投资行为,都是要冒风险的,且收益期望值越高,风险越大,即付出的可能代价越大。所以,对投资者而言,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获益,就必须冒风险。既然要投资于股票市场,风险的存在就是必然的。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不是要试图回避风险,而是要根据国家经济状况、股票市场现状、可合法支配资金、心理素质等因素确定所能承受的风险度值域,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出可能获得的理性投资收益水平。也就是说,在理性分析自己的综合投资能力的基础上,理性地确定所能接受的投资收益和风险水平。在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可合法支配资金较多、心理素质较好的投资者,可将投资收益——风险水平定的较高;反之,宜将投资收益——风险水平定的低些。股票市场是投资者经济实力、投资技巧、理智与情感搏杀的战场,投资者必须认真、理性、全面地审视自己的综合投资能力,并为其准确定位,由此决定自己的投资策略,使投资行为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而那种走向极端的行为,或惧怕风险或无视风险的投资行为,均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两种极端行为,或表现为可合法支配资金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严重贬值或表现为贪得无厌,其结果依然是既冒了极大风险,造成精神上的巨大损失,又使所得收益微薄甚至严重亏损,从而扭曲了收益——风险的理性关系。
二、中国股票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自诞生以来,一直处于要么狂涨,要么狂跌的状态。就沪市而言,1994年7月30日国务院有关部门及中国证监会就稳定股市新政策颁布以后,股市沸腾,人气激昂,四天内股指上涨220多点,股票价格平均上涨30—60%。三个月后,由于公布的“三大政策”难以付诸实现,股指又从1052点左右下跌到520点左右。再如,1996年12月2日沪指一日上涨100点,成交量达170多亿元,且几日内股指从1058点左右上涨到1270点左右。8日中国证监会发出了“加强风险教育,抓好市场管理”的通知,股指13日降至1110点左右。15日晚新闻联播播出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且次日各大报纸均转载。在涨跌停板制度下,周一股指下跌100点左右,周二股指又下跌100点左右,基本均达到跌停板(深市情况类似)。中国股市运行实践表明,由于中国股市尚处于成长阶段,无论是上市公司的高质量遴选,还是股票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而就股市风险而言,系统风险或者称为“政策——炒作”风险必然会成为中国股票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而非系统风险对中国股市短期内是难以产生巨大影响的。
中国股市的现状是:当股市极度低迷,投资者普遍认为投资股市难以获利时,有关管理部门便会给出刺激股市上涨,提高投资者投资热情的政策,同时合法资金、非法游资进入股市,使股市出现繁荣景象,非理性地恶炒个股(时有一个交易日上涨百分之百的股票出现)或利用各种炒作题材(如“业绩题材”、“购并题材”等)恶炒各股的现象时有发生;当股市极度高涨,投资者普遍认为股市获利颇丰时,有关管理部门便会给出抑制股市上涨,降低投资者(确切地讲是投机者)投资热情的政策,大批的游资便会趁机逃离。因此,有人称中国股市是“政策市”、“消息市”。谁要是能准确判断股市的“冷热度”,并由此考虑到可能的政策取向,谁便是股市这一金融战场的胜利者。就现实而言,在上市公司股票还难以普遍地以不低于社会平均机会成本的不断稳定增长的股息率回报投资者的情况下,主要由政策和投资者炒作而决定股市涨跌的中国股票市场,最终真正面临高风险的是那些资金量很有限,又不谙投资之道,消息不甚灵通,且常以赌博心理进行股票交易的众多的中小投资者。虽然发育较完善的发达国家(例如美国)的证券市场也尚无良策使投资者有效地合理规避系统风险,但中国股市将系统风险主要地由资金量很有限,不谙投资之道,消息不甚灵通,且赌博心理较强的投资者来承担的局面,似应尽早得到较大转变。
三、中国股票市场风险监控
尚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国股市,非系统风险仍处于弱势地位,盘中个股齐涨齐跌仍是其主要特色。上市公司终身制问题、股票分红派息水平、股市理性有效监控等重大问题,在短时间内恐是难以有效解决的。而中国股市要走出“股市低迷——政策救市——股市狂涨——政策强抑——股市低迷”的怪圈,实现“政策——炒作”对股市行情的理性调控,必须加大力度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股票交易风险自动监控系统。由管理部门和深沪两所,依据上市公司经济效益(可用产值利税率、资金利税率、固定资金产值率评价)、股票质量(可用股东权益净利率、股份净利率、资本利得率评价)、股票分红水平(可用股东收益率、分红支付率、标准投资价值评价)等指标来确定个股及全盘股票的个别风险系数和总体风险系数。也就是说,应为每种上市股票确定出其合理风险值域,为全盘股票确定出合理风险值域。一旦个股或全盘股票超出风险值域的上下限,风险监控系统则自动启动相应的监控制度来理性控制股价的狂涨或狂跌。
风险自动监控系统的建立,通过在有关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具备有关政策法规、计算机程序化、完善的修正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素质的工作人员等良好的运行条件即可实现。风险监控的核心应是对个股风险的监控,因为就股市而言,全盘股票的理性行为与个股的理性行为具有趋同性。
2.为中小投资者研究风险自测方法。在股市的狂涨或狂跌过程中,受损失最大的可以说主要是中小投资者。而中小投资者又是股市运行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投资(或投机)的适度热情。我们认为,应制定出中小投资者可用于自测股市个股风险度和全盘股票风险度的方法,以供他们自测股市风险,并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心理素质等因素决定其愿意承受的风险值域。这同样是抑制股市狂涨狂跌的过度投机行为,实现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的良策。管理部门的重要责任是:(1)通畅信息渠道,最大限度地保障信息传递的快速性、真实性和对称性,使广大投资者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快速、全面、准确的信息。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法制建设力度,严厉制裁虚假或欠真实信息的传播者。(2)制定主要由投资者资金水平、心理素质水平、股票市盈率、价差率均值及方差等指标构成的实用性较强,能全面反映股票投资价值和投机水平的科学的风险自测方法,以供投资者自测其投资股票所面临的和实际能承受的风险度,并参考管理层提供的风险参考指标和投资建议,最终决定自己的投资策略。(3)根据风险监控系统的测定,适时地、及时准确地公告个股及全盘股票所处的风险水平、现实风险度与理性风险度的偏离程度(即风险方差),并提出有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