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访问埃及 承认“和会框架”坚持“三不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埃及论文,和会论文,三不论文,框架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述评
7月18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埃及进行了工作访问。 埃及是内塔尼亚胡就任总理后出访的第一个阿拉伯国家。阐释以新政府关于和平的政策主张,了解埃及和阿拉伯国家在这方面的真正立场,是内塔尼亚胡此行的主要目的。
人们注意到,在会谈结束后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内塔尼亚胡一改过去几个月来的孤傲和自负态度,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表态口径有了适当软化,这与他不久前访美时“近乎放肆”的言行形成鲜明对照。在埃及,内塔尼亚胡虽然没有“赢得任何掌声”,但却利用访埃这个机会,使自身的强硬形象有所改善。这或许是内塔尼亚胡走出大选胜利的“陶醉氛围”,重新回归现实的开端。
目前,陷入僵局的中东和平进程能否得以恢复和继续向前发展,完全取决于马德里中东和会所确立的框架,能否得到阿以各方特别是以色列方面的承认和遵守。内塔尼亚胡曾作为以政府代表团的正式成员,参加过马德里和会,但在他的竞选演说和施政纲领中,“马德里和会框架”却是从未涉及的字眼,好像这一“框架”与利库德集团所追求的“安全的和平”毫无关系,更谈不上要将它作为实现和平的基础了。现在,面对坚定而强有力的阿拉伯统一立场,在国际社会的敦促下,内塔尼亚胡终于开始认识到和会框架的重要性。他昨天说,“马德里和会框架是使阿以双方聚到一起的条件,也是和谈的起点”;“继续谈判的最佳途径,是重新回到马德里和会框架”。众所周知,“马德里和会框架”的实质是“以土地换和平”原则,内塔尼亚胡虽然在回答以色列是否接受“以土地换和平”原则的问题时没有直接作答,但他表示以将遵守“马德里和会框架”,却还是第一次。
体现内塔尼亚胡的立场比以前相对灵活的第二个标志,是他首次明确宣布以色列将履行以前政府同巴勒斯坦人签署的两个“奥斯陆协议”。在竞选时,内塔尼亚胡曾攻击工党政府同巴勒斯坦签署的“奥斯陆协议”为“慕尼黑协定”;当选总理后,内塔尼亚胡的立场又改为:“只要巴方兑现所有承诺,以新政府准备接受协议所造成的现实。”昨天,内塔尼亚胡没有再强调执行“奥斯陆协议”的那个苛刻的“先决条件”,即“巴方必须完全遏制暴力袭击活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积极的变化。另外,内塔尼亚胡过去曾断然拒绝同阿拉法特举行会晤,现在则表示要提高以巴接触的级别,并且不排除“在适当时候”与阿拉法特见面。同时,他还宣布以外长利维将于下星期同阿拉法特会晤。这说明内塔尼亚胡已逐渐意识到,不管是要确保以色列的安全,还是要最终解决以巴争端,如不立足对话,在双方高层领导之间保持比较顺畅的联系渠道的话,将会一事无成。
内塔尼亚胡还强调,以色列愿同叙利亚实现和平,并称以色列准备恢复以叙谈判,但他又批评叙利亚“在黎巴嫩南部的行为”,并要求叙方改变它的“和平观念”。关于黎以和平,内塔尼亚胡重申以色列对黎巴嫩没有领土要求,但他又辩解说,以军在黎南部的存在,是为了维护以北部边境的安全。为了避免引起更多争议和疑惑,在昨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内塔尼亚胡没有主动提及巴勒斯坦建国、戈兰高地撤军和耶路撒冷前途这三大问题。当有记者问到“耶城”问题时,内塔尼亚胡故意闪烁其词,只笼统地说“它应成为一座统一的、对三大宗教开放的城市”。这说明,以色列新政府关于“不同意巴勒斯坦立国、不归还戈兰高地、不谈判耶路撒冷最终地位”的“三不政策”,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或调整。因此,阿拉伯方面虽然肯定内塔尼亚胡接受“马德里和会框架”是一种进步,但又认为他还做得不够。
(本报开罗7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