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创新的边界在哪里?_管理创新论文

企业管理创新的边界在哪里?_管理创新论文

企业管理创新边界在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边界论文,管理创新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全球管理创新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国内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中国企业在管理效率上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于是带领中国企业进入管理创新与变革的浪潮。企业的改革带来企业管理边界的波动,其主要是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展开的。中国企业管理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思想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层面。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具有多元化、学术化的特点,而边界也逐渐由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力的增强而淡化。以往企业管理需要制胜,依赖于边界的存在;而未来企业的成功,却需要打破边界。这就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企业管理创新边界在哪?

      一、企业管理创新关乎企业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企业都把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1.创新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快,知识的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知识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此同时,知识失效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如果企业不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不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不根据市场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内部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创新,最终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更难获得快速发展。所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强烈要求企业不断创新。

      从当今世界500强企业的变化趋势看,现代管理是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手段,科技水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必须从企业战略高度来认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问题。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以往所未有过的新特点,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科技已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带动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优化升级。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2.观念创新是企业前进的方向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或由于政府经济政策及制度的变化,都会调整企业的经营理念。所谓观念创新就是企业经营理念的创新。对于企业来说,经营理念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思想,所以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先决条件。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决策领导班子必须正确把握时代特征,认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时掌握新科技革命以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态势认真学习领会党和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发展调控国民经济发展方针、政策、制度、法规的精髓,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必须坚持“一把手”为企业创新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切实可行的创新机制,把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纳入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几种形式

      管理创新则是指组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也即,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正在朝着三个方向发展,一是观念创新,二是制度创新,三是科技创新。

      1.观念创新

      管理观念又称为管理理念,指管理者或管理组织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支配下,由现实条件决定的经营管理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构成的综合体。一定的管理观念必定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导向、价值原则,同时管理的观念又必定折射在管理的各项活动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发达国家的许多优秀的企业、专家提出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和观念。如知识增值观念、知识管理观念、全球经济一体化观念、战略管理观念、持续学习观念等。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存在经营目标不明确、经营观念不当和缺乏时代创新精神的问题,应该尽快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结合自身条件,构建自己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

      2.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需要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制度是企业运行的主要原则。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三方面的内容。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力、利益和责任。不同的时期,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中,生产资料是企业生产的首要因素,因此,产权制度主要是指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目前存在的相互独立的两大生产资料所有制——私有制和公有制(或更准确的是社会成员共同所有的“共有制”),在实践中都是不纯粹的。私有制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共有”的成分,被“效率问题”所困扰的公有制则正或多或少地添进“个人所有”的因素(如我国目前试行中的各种形式的“股份制”)。

      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也许应该朝着寻求生产资料的社会成员“个人所有”与“共同所有”的最适度组合的方向发展。经营制度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宿及其行驶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经营制度的创新方向应该是不断地寻求企业生产资料的最有效利用的方式。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企业日常运作的各种规则的总称。制度创新就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需求的变化和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对企业自身运行方式、原则规定的调整和变革。制度创新要以反映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体现企业运作的客观要求、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使组织的各种成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科技创新

      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企业中出现的大量创新活动是有关技术方面的,因比,技术创新甚至被视为企业管理创新的同义词。现代企业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技术水平是反映企业经营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外于主动地位,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由于一定的技术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利用这些载体的方法来体现的,因此,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及产品创新三个方面。

      三、理清管理创新的边界

      1.边界的概念和内涵

      企业边界是企业理论中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企业的边界通常等于企业的规模。企业的边界理论的核心问题主要有四个:企业出现的原因;企业边界的稳定性;企业边界的扩大;企业边界扩大停止的原因。国内对企业边界分为有形资产决定的规模边界,另一个是无形资产决定的能力边界。

      2.管理创新的边界在哪?

      从企业的规模边界和能力边界、内部边界和外部边界来说,在进入新经济时代后,原来的科层制组织企业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变化,因企业边界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动。企业边界的变动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具有较大影响,公司在管理创新上应把企业边界理论和企业边界变化的实际相结合。针对前文所述的制度创新、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在管理创新中注重企业之间的价值网络建立和合作以达到共同扩张的目的;注重核心能力的建设,共建企业价值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注重以点带面的能力培养,做到广而精,具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3.理清边界的意义

      不同的学者对企业边界的属性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企业边界可以划分为纵向边界、横向边界、外部边界和地理文化边界,也有产权边界、法律边界等等之说;也有学者认为企业边界具有双重属性——规模边界和能力边界,前者是由企业所拥有的土地、资本、人力、机器设备等有形资源所决定的,而后者是由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品牌等无形资源所决定。规模边界是企业边界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力边界是对传统意义上企业边界的扩展。对企业而言,能力边界的大小决定规模边界的大小。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等无形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企业的能力边界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规模边界可分为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两类:横向边界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种类的多少,最优横向边界的确定由企业单位成本最低的产品种类决定;纵向边界是对价值链上各个环节在企业内部开展的活动的集合,“自制”和“外购”的决策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纵向边界。与横向边界相联系的通常是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确定,而纵向边界的变动更多地体现在企业对部分业务的外包和剥离上。企业的能力边界是其核心属性,归根到底,企业所有活动都是在其能力边界范围之内开展的。企业的能力边界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涵盖范围很广,从理论上说,企业对内部知识的整合决定了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而确定其能力边界的大小。

      管理的边界不在于将原有的边界进行否定,而是将传统的企业管理中的边界进行模糊化,通过组织协调、制度建设提高整个团队的技术及管理能力,提高信息的传递、扩散和渗透能力,实现信息、经验与技能的共享,从而使得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从企业边界的理论角度来看,企业管理创新对能力边界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对规模边界的重视程度。企业所实际拥有的资产、人力等实体资源完全可以通过企业能力边界的扩展来获取,这使得企业管理的内容由传统意义上仅对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管理延伸到与企业相关的企业外部各种资源,甚至包括对关联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战略联盟使得企业间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资源、知识、信息的共享,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和关键技术,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创新能力,扩大企业的能力边界。

标签:;  ;  ;  ;  ;  ;  

企业管理创新的边界在哪里?_管理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