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六不平等”_课程改革论文

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六不平等”_课程改革论文

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六个不等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等式论文,课程改革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给课堂、体育教师和学生所带来的变化令人喜悦,但也不能忽略的是一些学生、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本文试用“六个不等式”予以澄清。

一、体育课改≠体育教改

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学改革同属于体育教育改革范畴,但由于涉及的范围和作用的层面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区别。首先从内涵上分析,体育课程改革是涉及到体育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课程领域的改革,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而体育教学改革只是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环节的改革,具有局部性和单一性。其次,从作用范围上分析,体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体育教学改革是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途径和载体,体育课程改革决定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改革又作用于体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改革是上位的,教学改革是下位的。再次,从行为主体上分析,体育课程改革是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体育教学改革是教师个体或学校的行为,具有自愿性,实施体育课程改革是教师应尽的义务,而体育教学改革是教师个人行为。因此,体育课改不等于体育教改。

二、体育教材≠体育素材

体育教材是在体育课中为实现教育的目的而精选的、有组织的身体活动的内容体系。运动素材则是被选择的一切身体活动内容。包括游戏活动、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和健身活动内容。运动素材内容多,外延大,体育教材相对运动素材来说内容少、内涵小。运动素材不等于体育教材,但运动素材是体育教材的基础,运动素材经过加工可转化为体育教材。其加工过程包括:体育教学目标的确认过程——对运动素材的加工过程——形成体育教材的过程。目前由于体育教师直接把运动素材搬到体育课堂,使我们体育教学只能在浅层次运转。如果我们能把运动素材从文化的角度、历史的角度、运动学的角度、创造性的角度转化为体育教材,就能改变当前学校体育竞技的倾向。

三、自主学习≠“放羊式”教学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方式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2)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反复讲解和示范,总是先给出结论的做法,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探索、创造和体验;(3)将自己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使学生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方法。搞自主学习,就像语文里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但有些教师对自主学习产生误解,追求形散,给学生上课,就采取一个哨子、两个球的“放羊式”教学。这种做法,虽迎合了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但忽视甚至否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健康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更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正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设立“体育与健康”综合课程的深刻含义。但是,决不能错误地把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解成“体育”和“健康教育”两门课的合并。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不能也不可能单独承担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全部任务,新课程没有,不能也不可能包容原“健康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通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所有课程的教学去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改革原有体育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健康目的的一门课程。

五、强调转变学习方式≠不要接受式学习

新课程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动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并不完全否认或废弃接受式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对我们的学习仍然有积极意义。例如,一些健美操的动作学习,在最初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模仿学习,学生需要模仿教师的动作去做,学习武术也是如此等。因此,对于接受式学习方式,关键是如何运用而不是否定。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继承它对学习技术、概念和原理等以理性为主的内容,具有易于掌握和省时高效的作用特点。

六、强调淡化竞技运动技能教学≠不要竞技运动技能教学

传统的体育课程实施是单纯追求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过分强调运动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和成人化;教的许多内容是无用的技术,而且是按照竞技运动的方法教学生,不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兴趣,淡化竞技运动技能教学。有些老师就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只要学生高兴就行,不敢提竞技运动技术学习,因而有的课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很活跃,但教学内容却令人感到贫乏。例如,有些学校在初中一年级的体育课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跳绳,虽然教师运用了不少游戏手段使整个课堂显得很活跃,但将健身跳绳作为初中体育课的主要内容,却会让学生感到不能满足。以上现象,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造成的。实际上,《课程标准》强调淡化竞技运动技能教学,就是不过分追求竞技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而不是竞技运动本身,竞赛仍然被用作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这些项目被用于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竞技,而是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我们可以根据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原则,降低竞技运动项目的难度和强度,简化其规则,使竞技运动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标签:;  ;  ;  ;  ;  

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六不平等”_课程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