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区域、数字城市等研究在全球的蓬勃展开,DEM为这些数字工程提供着重要的空间数据支持,是其创建和应用的基础。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山区DEM在我国测绘工作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重点就基于InSAR技术在山地区域DEM提取及精度评定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InSAR技术;山地区域;DEM提取;精度评定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航空航天业的发展,InSAR技术成为测绘行业获取地面高程信息的全新手段。雷达波遥感不同于光学影像遥感,属于主动式遥感,可以提供全天时服务。另外,雷达波具有穿透性,能透过云层、浓雾、烟尘等,可以提供全天候服务,为光学传感器困难区域填补空白。InSAR技术的最早应用领域就是数字地面高程提取,后来随着传感器升级,卫星数量增多,该技术在地形测绘、海洋表面状态监测、农作物监测以及地表形变监测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雷达数据获取时传感器搭载在飞机上或者卫星上,数据处理的方式和关键技术也会有所差异。
1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特点
1.1容易以多种形式显示地形信息
地形数据经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后,产生多种比例尺的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和立体图,而常规形图一经制作完成后,比例尺不容易改变,如要改变比例尺或者要绘制其他形式的地形图,则需要人工处理。
1.2精度不会损失
常规地图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纸将会变形,失掉原有的精度,而DEM采用数字媒介因而能保持精度不变。另外,人工方法由常规的地图制作其他种类的地图,精度会受到损失。而由DEM直接输出,精度可得到控制且不会损失。
1.3容易实现自动化、实时化
常规地图要增加和修改都必须重复相同的工序,劳动强度大而且周期长,不利于地图的实时更新,而DEM由于是数字形式的,所以增加或改变地形信息只需将修改信息直接输入到计算机,经软件处理后立即可实时化地产生各种地形图。
2基于InSAR技术在山地区域DEM提取
第一,数据转换。利用InSAR模块处理的雷达影像只能用ERDAS的专用格式,因此在进行处理之前得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即必须将原始的SLC的SAR图像转换为*.img格式,ERDAS在输入输出模块提供了这种格式的转换;第二,数据导入。将格式转换之后的主从影像在Reference Image和Match Image文件选择框中选择导入;第三,影像配准。影像配准包括粗配准和精配准,所谓配准是指主从影像上的同名点,通过计算偏移量,建立两幅图像之间的对应数学关系。首先进行醋配准,再进行完粗配准后,从影像进行重采样处理,然后采用相同的方法自动匹配搜索,得到一系列的像素点的偏移量和延展值。当子像元配准精度达到1/8像元时,便可满足干涉处理要求;第四,航迹修正。根据现有的轨道预测和建模技术需要对传感器的轨迹进行修正,修正参考图像和匹配图像需要有地面控制点文件;第五,影像裁剪。影像裁剪根据用户需求选择研究区的范围对影像进行裁剪,输出的DEM就是裁剪后的那一部分;第六,干涉图生成。生成干涉图是为了提取正确的干涉相位,并用于InSAR图像的相位解缠。首先选择参考DEM,然后执行干涉条纹图的生成;第七,相位解缠。相位解缠是同观测相位计算绝对相位的过程,通过设置起始和终止相干系数,对相位解缠进行人工干预,控制哪些点会被解缠哪些点不会被解缠,当参数确定后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或路径跟踪法进行相位解缠;第八,高程计算和地理编码。经过相位解缠后可以得到每个点的斜高,然后利用各点斜高及其相互关系可以计算出模型中各点的高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步骤中需要设定输出DEM的文件名、输出路径和空间分辨率,InSAR模块默认的投影方式为主影像的投影方式,因此可以进行设置,没有地面控制点得到的DEM为相对高程;第九,生成最终DEM成果。通过上面一系列的步骤可以得到DEM数据,用ERDAS系统的影像观察窗打开,也可以在Virtual GIS窗口进行三维立体显示,更直观的观测研究区的地形起伏状况。
3基于InSAR技术在山地区域DEM提取的质量评价与精度分析
3.1数据准备
选用ASTER GDEM2的DEM数据作为InSAR提取DEM数据的质量评价,ASTER GDEM数据由日本METI和美国NASA联合研制并免费面向公众分发,是目前唯一覆盖全球陆地表面的高分辨率高程影像数据。ASTER GDEM V2版则采用了一种先进的算法对V1版GDEM影像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精度和高程精度,并且第二版数据纠正了第一版的异常数据。以GDEMV2版数据作对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3.2数据预处理
GDEM数据采用的是WGS84作为参考坐标系,与提取的DEM数据的坐标系不相同。因而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坐标系的转换,使之与InSAR DEM数据具有相同的参考坐标系。在质量评价时,两种数据需要进行对比,因而采用三次卷积法进行高程数据重采样处理,使栅格数据的栅格尺寸统一为50m。为方便对比,对这两种数据进行裁剪,裁剪出相同的规则区域,以便进行栅格运算。
3.3研究区DEM数据质量评价及精度评价
将InSAR DEM数据与GDEM DEM数据进行减法运算,得到反映InSAR DEM误差的栅格数据,其结果统计如下,即最小值:-787;最大值:3947;平均值:7.54;标准差:71.76。利用MATLAB制作减法误差直方图,分析可知,InSAR DEM与GDEM DEM数据相比较存在一定误差,误差范围是-787~-3947,其误差范围呈现以0为中心的正态分布,高程偏差较大的数值其栅格单元数所占比例较少,0左右的误差范围内高程栅格单元数所占比例较多。
3.4DEM质量评价及精度分析
分析比较结果发现,InSAR DEM相较与GDEM DEM数据存在一定误差,其误差范围较大,那些误差范围较大的点,所占栅格单元数较少,多是由于高程异常值所引起。而此误差也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其中包括数据的来源,数据提取的技术,研究区的地形地貌,同时作为比较的ASTER GDEM数据也存在着一定影响等,这些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InSAR DEM数据由于在获取过程中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一些数据质量的缺陷,高程数据就会产生明显的异常值,为了减小误差,必须对异常值进行修复。文章利用栅格数据空间插值的方法对该数据的异常值进行了修复,具体操作如下:利用ArcGIS软件将DEM栅格数据转化为点矢量文件,然后剔除明显的异常点,最后对该点矢量文件进行插值运算,得到新的栅格DEM数据,再将其与对应的GDEM数据进行减法运算。经过数据异常值修复,其误差范围减小,精度提高,可应用于一般地形,地貌的研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纵观国内外研究,InSAR技术为在恶劣的气候、地形、地貌环境下的土地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地表沉降监测等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技术手段。InSAR技术是现在研究雷达图像的一个全新技术,其还在发展的阶段,相信随着这个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质量的InSAR数据的推陈出新,我们对地形地貌的探索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争.地形复杂区域InSAR高精度DEM提取方法[D].武汉大学,2014.
[2]解博.基于DEM的山地地貌实体划分[D].成都理工大学,2013.
[3]何福红.基于“3S”技术的沟蚀研究方法构建与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论文作者:王召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数据论文; 高程论文; 栅格论文; 精度论文; 误差论文; 相位论文; 影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