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_科学教育论文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_科学教育论文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我国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传统中,虽然没有科学教育(专指自然科学教育)的提法,但实际的科学教育活动始终存在着。中小学现行教学计划和大纲所规定的自然、物理、化学、生物、环境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等课程,都是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渠道。科学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科技素质、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国外的做法相比,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明显存在着质量差、效益低、内容陈旧、方法落后、不受重视等现象,使其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科学教育没有独立地位,其独特价值也未获承认

我国中小学之所以没有科学教育的提法,关键原因在于至今尚未形成目标明确、地位独立、融汇贯通的科学教育体系。

1.没有明确具体的科学教育目标。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中,科学教育目标理应占有一席之地。但在我国宏观的教育目的之下,有德、智、体、美、劳技等中观层次的目标,也有微观层次的各科教学目标,却没有规定科学教育目标。这与国际惯例形成强烈反差。在发达国家,科学教育目标通常被视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由议会通过立法形式予以规定。在一些教育分权制国家,中小学教育属地方事务,各地区的学校很可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目的和各科教学目标,但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科学教育目标。我国一直没有规定科学教育目标已造成两方面后果:首先,国家对科学教育的迫切要求不能通过目标机制及时反馈给教育部门,使科学教育严重脱离实际,效益低下;其次,自然科学各科在课程设计、教材建设、教学和考核方面缺乏较高层次目标的规范和约束,容易产生学科分割、内容隔绝、任课教师和教学组织互不搭界等弊端,这不仅割裂了科学教育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就是对提高各科教学质量也是不利的。

2.科学课程从属于智育。为了实现科学教育目标,国外一般都设置独立的科学课程。我国中小学教育内容习惯上被分成德、智、体、美、劳技五个部分,即“五育”,根本没有科学教育的位置。目前开设的几门科学课程,一直归属智育领域。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中,科学课程也被按照一般智育学科来设置和编排,既不体现科学发展的逻辑和内在联系,又不符合科学教育的特殊要求。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心环节,我国的科学课程在设置上不自成体系,在学科地位上又从属于智育,结果只能是实现智育目标而非科学教育目标。

3.科学教学也未突破一般智育模式。同社会、人文科学相比,自然科学具有不同的认识对象、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这就决定科学教学必须遵循特殊的认识规律。但我国的科学教学法研究长期囿于一般认识论的局限,不能深入研究科学认识的特殊规律,由此形成的教学法思想难以突破一般智育模式。受此影响,科学教学实践所遵循的原则、利用的手段、采用的方法、经由的途径仍然停留在传授知识水平,缺乏实践、实验等教学环节,探索能力、科学意识、科学方法等素质的培养不受重视,使科学教育活动成了一种纯粹的智育过程。造成这种情况虽然有条件不具备等客观原因,但认识滞后似乎更重要。

科学教育没有独立地位,质量就无法保证;质量不高,效益低下,反过来又削弱学校和社会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积极性,影响其地位的提高,形成恶性循环。这不仅是科学教育荒废的重要表现,也是其它荒废形式赖以产生的根源之一。

二、科学教育条件差,学生的实验能力低下

同其它教育项目比,科学教育对见习场所、实验条件和图书资料的要求最高,花费也最多。为了满足需要,发达国家建立了专项补贴制度,除保证正常经费外,还要额外拨款专项资助科学教育。我国中小学教育经费本来就很拮据,在经费投向上又不采取倾斜政策,使科学教育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截止到1992年,全国中小学理科仪器达标率分别为29.5%、12.7%,分组实验达标率为26.7%、8.4%,根本无法开足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验项目。虽然具备实验条件,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少开或不开实验课的学校为数也不少。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实验能力。“八五”期间,国家教委曾对全国十省市万余名中小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中学生理、化、生三科均不及格,小学生也仅够及格线。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手段,实验素质是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一代青少年实验能力低下,极有可能影响21世纪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

三、科学教育内容陈旧落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拉大

在新科技革命推动下,当代科学教育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更新知识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二是科学教育重心已经从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转向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和价值。但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对科技革命的挑战反应迟钝,内容更新速度缓慢。例如,在科学课程设计和教材建设上,仍然固守分科课程,割裂学科之间的联系;片面强调“双基”,排斥对高新科技成果和前沿学科的引进;崇尚学术中心,对科学思想、态度和价值观等知识很少涉及;科学教材采用陈述方式编写,既不利于科学方法教育,又割裂与社会的联系。所有这些方面,严重降低了我国科学教育的水平。据美国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结果显示,我国13岁中学生的科学测试成绩明显偏低,正确率仅为67%,在19个被测国家中位列15位。尤其是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我国学生的差距最大。

中小学科学教育事关民族科技素质的百年大计,若存在荒废现象,危害将是广泛而持久的。据中国科协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抽样调查显示: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只有4%的人具有基本科学修养;对软件和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等科学术语清楚了解的分别占3.8%和12.8%;6.5%的人能够说出科学方法的定义。上述数据,明显低于全民受教育状况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的类似数据更不可同日而语。至于民间的一些封建迷信现象、离奇荒诞传闻等,更反映了国民科学知识的贫乏。今天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日益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技竞争的制胜法宝,不仅在于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科技人才,更依靠全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为了提高中华民族在未来的竞争力,为了提高全民素质,科学教育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标签:;  ;  ;  ;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_科学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