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补贴在促进出口方面的作用_边际成本论文

生产补贴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为了提高企业的出口参与水平和出口规模,各国政府往往会采取很多措施。但由于WTO规则为了保护公平贸易,禁止以出口补贴的方式促进出口,成员国只能采用其他形式的贸易促进政策。我国在2001年加入了WTO后,放弃了对于企业的出口补贴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促进企业的出口成为贸易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数据来源的限制,很难对某项政策的效果进行企业层面的实证研究,因此对于生产补贴的整体研究更显重要。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在企业层面对贸易政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数量很少。前期对于贸易政策的研究将视角局限在出口补贴和其他直接的政策措施,例如Alvarez(2000)利用企业数据分析出口促进项目、商业信息系统项目等政策措施对出口部门的影响,发现这些政策能够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出口量、增加出口市场,但不能扩大企业的出口种类,不同政策措施的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Bernard(2004)对美国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出口补贴对企业出口参与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

近期,很多文献开始研究生产补贴对企业出口参与的影响。Girma(2009a)建立了企业模型分析生产补贴对企业出口参与的影响,认为生产补贴能够降低企业的边际成本使企业出口的边际收益能够弥补出口的边际成本,促进部分内销企业进入到出口市场。实证研究则主要从补贴能否促进企业进行出口、能否扩大企业的出口规模两个方面展开。从生产补贴的作用来看,大部分研究都认为补贴并不能够促进出口企业数量的增长,仅能够使现有出口企业扩大出口规模(Girma,2009b);从生产补贴的效果来看不同类型的企业差异显著,对于盈利企业、资本密集行业、内陆地区企业生产补贴的效果更为明显,而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效果并不存在显著差异(Girma,2009a);从补贴的规模对出口的影响来看,只有当补贴的金额足够多时,才能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提高竞争力(Grg,2008),对中国企业来讲当生产补贴翻倍时出口量将会增长10.3%(Girma,2009a);从补贴对企业的影响来看,生产补贴能够提高员工人数,但对企业销售没有影响(Silva,2010);从补贴的分布来看,企业以往的经历、税率、所有制、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获得生产补贴的可能性(Helmers,2010)。

本文从降低企业的边际成本和提供融资来源两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生产补贴对企业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加入WTO后的2003—2007年企业数据,分析了生产补贴与企业出口参与、生产补贴与企业出口规模的关系,采用logit回归检验生产补贴与出口参与之间的关系,采用线性模型检验生产补贴与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生产补贴对于企业进入到出口市场、对企业提高出口规模有促进作用的结论。

二、理论分析

同类研究中的生产补贴,实际上是政府补贴的概念,包含了政策性亏损的补贴、增值税的退税和其他符合产业政策的与产量相关的补贴。由于补贴收入中不含出口补贴,为了与出口补贴相区别相关文献都采取了生产补贴或与生产相关的补贴这类称呼加以区分,本文沿用了生产补贴这一称谓。生产补贴对于企业出口和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在理论上存在着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和降低企业边际成本两条路径。

(一)降低企业的边际成本

按照Girma(2009a)存在着部分企业其生产的边际成本高于出口的边际收益,造成企业出口无法获利,企业将会仅在国内市场进行销售。企业在获得生产补贴后能够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国内市场上边际成本更低的企业国内销量更大,在国外市场企业边际成本也能够低于出口的边际收益,企业出口将会获得收益,生产补贴促进了企业出口。

对于出口企业来讲,企业边际成本的下降将会使国外市场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交点外移,使企业在国外市场的销量增加、企业的出口规模扩大。同时,当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高于国内市场时,边际成本下降导致国外市场销售量的扩大幅度高于国内市场,使企业出口率提高。可见,边际成本的下降能够带来企业绝对出口规模和相对出口规模的增长。

(二)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

按照异质性贸易理论,受到融资约束的企业出口参与可能性更低,企业的出口规模更小。存在着一部分企业其出口的收益大于出口的成本和沉淀成本,尽管其出口的利润大于0但由于自身资金不足将会导致无法支付沉淀成本不能出口,获得融资支持能够帮助企业支付出口的沉淀成本,提高企业出口参与的可能性(Chaney,2005)。生产补贴能够起到提供资金降低这部分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帮助企业获得充足的资金用于支付出口所需的沉淀成本,进而达到促进企业出口参与的目的。

企业需要通过内部和外部的融资筹集资金用于支付出口成本,如果企业能够拥有足够的利润通过内部融资筹集资金将不会受到融资约束;如果企业能够从母公司获得低息融资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较低;如果企业过于依赖贷款等高成本融资,将会受到较大的融资约束,企业的出口量将会下降(Li,2009)。由于生产补贴是企业无偿从政府获得的,能够降低企业对高成本融资的依赖,减少了因融资成本过高导致企业出口规模的下降,对于受到融资约束企业能够起到提高出口规模的效果。

可以看出,无论是将生产补贴作为企业支付出口沉淀成本的资金来源,还是将生产补贴看作能够降低企业边际成本,都能够得到生产补贴能够促进企业出口和扩大出口规模的结论。

三、数据及方法

(一)数据描述

本文采用的数据样本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03—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这些企业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该数据库由企业基本情况、企业财务状况两个部分组成,包含了企业的所有制、地区、行业等分类信息和出口额、销售额、资产价值、利润额、员工数量、员工工资、补贴收入等信息,为研究企业的生产补贴和出口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持。本文选择了其中的制造业企业进行研究,在形成平衡面板数据后,每年有6.5万条企业记录。

从数量上看获得生产补贴的企业仅占少数,在5年数据中有18.9%的企业获得生产补贴。从以往经历来看很多企业都获得过生产补贴,40%的企业至少一年获得生产补贴。获得生产补贴的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势,最为显著的是企业规模,比未获得生产补贴的企业高出1.3倍;在资本密度和工资水平方面,比未获得生产补贴的企业分别高出26.8%和12.4%;在劳动生产率方面二者的差异较小,比未获得生产补贴的企业仅高出5.5%。从与出口的关系来看出口企业更容易获得生产补贴,全部企业中38.9%的是出口企业,获得生产补贴的企业中有48.6%的出口企业。

(二)实证研究方法

Bernard(2004)将与企业出口参与有关的因素纳入到实证分析,建立了动态实证模型,对企业的出口参与进行分析。其优点在于形成了一般性的分析框架,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内生性造成的影响。在分析企业出口参与问题时,大部分实证分析文献都采用了该方法,本文的分研究也借鉴其思路,在其基础上进行调整建立生产补贴与出口间的关系模型。

按照异质性贸易理论,企业能否进入出口市场受到进入出口市场的沉淀成本、企业自身的特征、行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存在进入出口市场的沉淀成本时,企业当期出口的利润为:

企业的决策受出口的未来收益的折现净值影响:

只有当本期出口利润加上本期是否出口造成未来预期收益折现值的差异大于零时,企业才会出口,否则企业不会出口,企业的出口决定方程为:

由于存在许多不可观测的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出口,这些不可观测的因素可能与方程中自变量相关进而造成内生性问题,为了减轻内生性对方程估计的影响,将生产补贴和企业自身的特征做一阶滞后处理。

该模型形式并不仅限于对出口参与的分析,由于影响企业出口参与的因素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出口规模,在对因变量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很多文献将其应用到对出口规模的分析。本文也采取这种形式对企业的出口规模进行分析。

(三)变量设置

企业的出口状态:在分析生产补贴与企业出口参与的关系时,以企业是否出口二元选择变量作为因变量,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大于0时则企业出口,出口交货值等于0时企业未出口。在分析生产补贴与企业出口规模的关系时,以企业的出口率作为衡量企业的出口规模的因变量。

生产补贴:以企业是否有生产补贴二元选择变量作为反映生产补贴的变量,当企业的补贴收入大于0时则企业获得生产补贴,补贴收入等于0时企业未获得生产补贴。

控制变量:参考相关研究结果设置控制变量,以企业上期出口经历、企业规模(主营业务收入)的log形式、资本密度的log形式、劳动生产率的log形式、是否为外资企业二元选择变量作为反映企业特征的变量,其中,在研究生产补贴与出口参与的关系时以上期企业是否出口二元选择变量作为反映企业出口经历的变量,在研究生产补贴与出口规模的关系时以上期企业的出口率作为反映企业出口经历的变量。以小类行业(4位码行业)赫芬达尔指数的log形式作为反映行业结构的变量,以市级地区出口企业的数量作为反映地区特征和出口溢出的变量,以年份作为其他反映企业外部特征的变量。

四、实证结果

利用2003—2007年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方法检验生产补贴对出口规模的影响,采用随机效应的logit回归检验生产补贴对出口参与的影响。从结果来看,控制变量中的出口经历、出口溢出(同一地区出口企业数量)、企业规模、是否为外资企业对企业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都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生产率对企业的出口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产业结构、资本密度系数的方向和显著性受到估计方法的影响。

模型1用企业是否获得生产补贴二元选择变量反映企业是否获得生产补贴,检验生产补贴对企业出口参与的促进作用。反映生产补贴的系数为正,获得生产补贴的企业出口参与的可能明显高于未获得生产补贴的企业。模型2对上年未出口的企业样本进行检验,检验生产补贴对上期未出口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促进作用。反映生产补贴的变量系数为正,生产补贴对上期未出口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存在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模型回归的结果反映出生产补贴能够在整体上影响企业的出口参与,对于企业进入到出口市场也存在着促进作用。这一结论与Girma(2009b)关于生产补贴与出口参与的研究结论相反,印证了Silva(2010)对于葡萄牙机械制造业行业的分析结果。生产补贴对企业出口参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补贴为企业提供了资金,帮助企业支付出口所需的各项成本和费用,进而使企业能够进入到出口市场;二是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研发等行为以及对单位产品的补贴,降低分摊到每单位产品中的成本。得到补贴后部分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能够与出口市场的边际收益曲线相交,使企业出口变得有利可图,促进企业的出口参与。

模型3以企业的出口率作为因变量,出口经历为上期的出口率,检验生产补贴对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样本数据符合固定效应假设,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方法进行回归,由于存在与截面相关的异方差,采用了D—K方法对异方差进行了修正。结果中生产补贴的系数显著且为正值,生产补贴对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有促进作用,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获得生产补贴能够使企业的出口规模提高0.385个百分点。由于样本中存在着很多出口量为0的企业,将会对结果造成影响。为了排除这种影响,对出口企业进行单独回归,模型4利用出口企业数据验证生产补贴对出口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结果中生产补贴的系数显著且为正值,生产补贴对出口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有促进作用。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获得生产补贴能够使出口企业的出口率提高0.767个百分点。

结论反映出生产补贴能够提高企业的出口规模,Girma(2009b)对德国企业的研究、Girma(2009a)对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是由于,一方面生产补贴能够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减少企业对于高成本资金的依赖,达到提高企业出口规模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弹性的差异,在企业获得生产补贴后,出口规模的扩张会超过国内销售扩张的幅度。模型3、4中生产补贴的系数在排除了0值企业的影响后,生产补贴对企业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这是由于存在着很多仅面向国内市场进行销售的企业,这些企业获得生产补贴其出口规模并不会发生变化,降低了参数估计值。

五、内生性分析

生产补贴的一个来源在于出口企业通过增值税退税的方式获得,可能会导致生产补贴和出口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为了避免这一关系对结论的影响,在检验生产补贴对企业出口参与的促进作用时,模型中均以上一时期企业是否获得生产补贴作为反映企业生产补贴的变量,并且对企业新进入到出口市场的情况进行了检验。这部分企业上一期并未出口,不能获得出口引起的增值税退税。所以,模型检验中已经排除了出口对生产补贴的影响。在检验生产补贴对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时,也采用了上一时期企业是否获得生产补贴作为反映企业生产补贴的变量,并且模型中已经加入了上期企业出口的规模的变量,出口获得的退税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所以,考虑到生产补贴与出口之间的关系,生产补贴能够影响企业出口规模的结论仍然成立。

对于不同行业或地区的企业来讲,获得生产补贴的可能性和规模存在差异。行业和地区因素对企业生产补贴的获得存在着影响,这些因素对企业的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也有一定影响,尽管在模型中已经将产业结构和出口溢出这两类最主要的行业和地区因素进行控制,但其他行业和地区因素仍能够对结果的稳健性造成影响,为了排除这种影响进一步加入了行业和地区控制变量,检验生产补贴对未出口企业出口参与(模型5)、出口企业的出口规模(模型6)的影响,结论依然成立。

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紧密联系,在获得生产补贴方面存在着天然的优势,获得生产补贴的可能性和规模都要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国有企业与生产补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为了避免企业是否国有产生内生性问题,在模型中加入了是否为国有企业的变量,重新检验生产补贴对未出口企业出口参与(模型7)、出口企业的出口规模(模型8)的影响。从结果来看,在控制了国有企业变量,各模型中反映生产补贴的变量系数依然为正并且显著。所以,考虑到生产补贴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生产补贴仍能够影响企业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

六、结论

本文分析了生产补贴对企业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产生影响的两种途径:一是补贴为企业提供了资金,帮助企业支付出口所需的沉淀成本,进而使企业能够进入到出口市场,通过帮助企业降低对高成本融资的过度依赖提高企业的出口量;二是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研发等行为以及对单位产品的补贴,降低分摊到每单位产品中的成本,边际成本曲线能够与出口市场的边际收益曲线相交,使企业出口变得有利可图,促进了企业出口参与。在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高于国内市场时,国外市场销售量的扩张速度将会高于国内市场,导致企业出口率的提高。利用企业数据检验了生产补贴对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结果支持了生产补贴能够促进企业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的结论。通过加入企业是否为国有企业、行业及地区变量对内生性进行探讨,结论依然稳健。

标签:;  ;  

生产补贴在促进出口方面的作用_边际成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