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民众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主义论文,研讨会论文,民众论文,主义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8月11日—16日,“民族主义、民众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跨世纪社会主义中青年学者第五届年会)在山东济南和威海两地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社、《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编辑部、《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山东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代表们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既介绍和交流了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思潮与动态,又对世界社会主义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作为20世纪的三大意识形态,民族主义、民众主义、社会主义在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产生了深刻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会上代表们着重研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第三条道路”与民主社会主义的转型。9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各国陆续上台执政的中左政党先后以“第三条道路”作为其政策纲领的基础,从而使之成为近年欧洲思想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我国理论界对社会民主主义研究的重视。一些代表认为,社会民主主义作为早期社会主义的一个流派,共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除以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和以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哥德斯堡纲领为标志的前两次转型之外,目前正处于以“第三条道路”为标志的又一次转型期。它是社会民主主义对全球化、知识经济、后现代社会等当代世界重大变化的主动回应。这次转型的实质是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的重新融合。但同时又强调,这一趋势并不意味着社会民主主义被新自由主义化了。虽然社会民主主义提出了“新经济”、“新福利”、“新治理”、“新政治”的政策口号,但它依然坚持其民主、自由、公正、互助和国际主义的基本价值。
二、全球化与社会主义。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现阶段要搞好社会主义,不能脱离全球化潮流。有学者指出,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使用这一概念,但他们在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时候已经渗透着全球化的思想。不仅如此,全球化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都密切相关。本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取得的。同时,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使之处于不断的调整变革之中。目前,全球化的新形势再次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这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抓住有利的契机,加快发展的步伐。
三、美国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一种意见认为,美国民族主义的集中表现是反共产主义(unticommunism)。作为一种思潮和一种意识形态,反共产主义虽然最早产生于西欧,但它在美国却根深蒂固,而且尤以麦卡锡主义最为典型。贯穿二战后美国的外交史,其反共的色彩也从未淡化过。与会代表认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之外,应该着重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根源在于美利坚民族的民族文化,因为作为一个移民社会的美国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主流民族,只有依赖美利坚民族主义(Americanism)来作为维系多个民族共同发展的纽带,所以他们对不同的价值观有着非常强烈的抵触、排斥心理。在其眼中,共产主义就是一种极端主义的表现,所以反共产主义的情绪非常强烈。有学者概括了美国反共产主义的几大特征:(1)清教徒传统,讲究个人奋斗,勤俭节约;(2)反对激进革命传统;(3)与自由主义有机结合,主张自由、平等、博爱以及个人主义;(4)提倡“种族优越论”、“天定命运说”,认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5)主张霸权主义,从而为其全球战略服务。
四、民族主义问题。与会学者认为,民族主义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与种族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种族主义主张“种族至上”,是一种生物学概念。民族主义可以有两种基本形态:国家民族主义和作为一种政治意识的民族主义。而那种要求每一个民族建立一个国家的民族主义则是对世界现存秩序的破坏。社会主义从经典作家那儿就一直反对民族主义,强调国际主义。但在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一切都还是在主权范围内展开的。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民族主义。而目前地方民族主义又使各国政府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要讲求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并发展民族特色文化;另一方面又要在多元文化并行的过程中增强凝聚力,达到统一集中。
五、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创新问题。
世纪风云变幻,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现存的社会主义似乎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的模式有所差异。资本主义国家的持续发展、政府职能的变化、新中间阶级的出现,尤其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本身及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切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很大冲击。苏东剧变之后,社会主义力量遭到极大地削弱。两相对比之下,世界社会主义似乎陷入了困境,研究社会主义的队伍也同样面临巨大困难。针对这一现象,与会代表们达成了如下的共识:(1)理论研究要把原有概念具体化,深入实际,避免简单化、教条主义,同时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2)摆脱旧的思维框架的束缚,以开阔的视野,着眼于当代国际政治的大背景,改变思路,以求发展;(3)要从现实出发,但也不要随意抛弃旧有传统;(4)多研究一些新问题,注重实践,把问题谈深一些,增强其理论性、政策性。冷静分析苏东剧变以后的世界,资本主义虽仍将长期存在,但社会主义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更是毋庸置疑。我们应该更加坚定信念,加强理论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取得更大进步。
另外,有的学者还介绍了西方左翼研究自由主义的新成果;有的学者还专门介绍了赴哈佛大学学习期间的一些见闻和感受,提出我们应加深对美国民族特点、政治态度以及对华心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