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茂叶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第八小学 256806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只有长期注意发挥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成为有独特性的个体,进而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学生的学习质量主要由课堂学习效率决定,课堂学习效率主要由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决定。由此看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在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上下大功夫。那么要培养学生哪些课堂学习习惯呢?下面是本人的一些见解。
一、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这就是预习。可有些学生只将新内容看一遍,知道下次要学什么,就是预习了,把接受新知识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在教学中我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四: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做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出在何处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课堂的精讲,势必会给学生留下多练的课堂空间,所以迫使学生在课前学习,养成预习的习惯。
二、专心上课、主动探究的习惯
专心上课、主动探究是指课堂上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点拨、引导,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专心上课、主动探究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创造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上学生是否专心学习,是否具有学习主动性,主要在于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水平如何,也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习中不懂的地方,有目的地认真倾听;可以把课前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纠正自己理解上的错误,加深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课上没有机会解决的问题记下,以便课后解决。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考,当堂消化学习内容。为此,教师要重视以下几点:1.进行必要的课堂常规教育与训练;2.学会适当的表扬与巧妙的批评相结合,树立学习的榜样;3.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力求使教学语言简洁精练、科学准确、规范化,并且生动活泼,具有亲和力、趣味性和幽默感,使学生欲罢不能;4.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回答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5.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使其脑、耳、眼、口、手齐头并进,以增强注意的持久性,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熏陶下轻松、愉快地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养成专心听课、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这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我们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四、课后读书习惯
课后读书,其实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内容及时进行复习。课后读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系统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只有让学生理解性地反复阅读教学内容,找出课堂上还没有得到解决的地方,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加深对新知识的全面理解。因此,新课结束后,不要急于布置作业,要加强读的指导:或精读,或略读;或自读,或导读;或默读,或朗读;或快读,或慢读。具体采用什么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平时的习惯而定,但在难以理解的地方和关键处,有必要让学生放慢语速,甚至咬文嚼字,使学生弄清楚哪些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哪里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使学生养成抓住关理解数学知识的读书习惯。
事实上,课堂学习习惯简单明了,但习惯的养成很关键,主要是看教师能否长期地督查、落实,坚持不懈地强制执行下去。
论文作者:商茂叶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6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习惯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学习习惯论文; 《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