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干预分析论文_王海雁

王海雁

(芜湖市妇幼保健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阐述干预对策,观察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2%、投诉率2%、患儿依从性98%、家长依从性100%、家长对护理人员护理理论、操作能力、护理态度、风险预防的满意度,分别为(93.38±1.25)分、(94.28±1.07)分、(94.55±2.10)分及(96.33±1.12)分。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16%、护理差错发生率18%、投诉率14%、患儿依从性80%、家长依从性82%、家长对护理人员护理理论、操作能力、护理态度、风险预防的满意度,分别为(82.36±3.48)分、(83.74±1.94)分、(84.69±3.70)分及(85.88±2.74)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儿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预防护理风险,提升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提升科室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不安全因素;预见性护理;依从性

前言:儿科患者较为特殊,跌倒、坠床、不良反应等风险的发生几率高,如未给予干预,易导致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下降,影响医院的信誉与形象。有研究指出,在分析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本文于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样本,阐述了预见性护理的方法,观察了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50例)性别:男/女=32/18,年龄(6.45±3.58)岁。对照组(50例)性别:男/女=33/17,年龄(7.36±2.89)岁。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给药、病情观察、不良反应的处理为主。观察组在分析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法如下:

1.2.1 不安全因素

儿科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患儿因素”、“环境因素”、“家长因素”四种,具体如下:①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法律及责任意识差、护理任务重、护理态度恶劣、护理能力低,均为诱发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对患儿疾病治疗安全性的提升不利。②患儿: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具有沟通困难、理解能力不足、依从性差的特点。护理人员如未给予重视,未视患儿的特点给予干预,极易对护理效果造成影响。③环境:儿科温度与湿度不适宜、病房空气微生物浓度高、地面存在杂物或水渍等,为诱发医院感染、跌倒等风险的高危因素。需给予处理,以确保护理安全。④家长:部分家长对子女溺爱严重,遵医嘱行为差,家庭护理能力低,长此以往,易对患儿病情的康复造成阻碍,且可导致护理风险发生。

1.2.2 预见性护理方法

为减少不安全因素,应从以下角度出发,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①护理人员:儿科需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培训,增强其法律及责任意识,提升其护理能力。培训的内容,应以儿童的特点、科室的常见风险、风险的预防方法等为主。为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儿科需适当调整排班制度,确保护理人员数量充足。对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态度应保持良好。为减轻患儿的恐惧感,应俯下身,使视线与患儿齐平,并以温柔的态度,耐心的与患儿交流,使其依从性得以增强。②患儿:为与患儿良好沟通,护理人员可通过讲故事、播放动画片的方式,实现对健康知识的宣传。例如:针对上消化道感染患儿,护理人员应为其播放“动画片”,以拟人化的形象,对“病毒”、“细菌”、“机体免疫系统”、“呼吸道”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使患儿认识到用药、静脉注射的重要性,提升其依从性。③环境:为减少环境风险,护理人员应每日打扫病房,确保地面无杂物、无水渍,以免患儿于奔跑或行走时跌倒。患儿的病床应设置护栏,以防坠床。护理人员需对空气进行消毒,严格控制空气微生物浓度,预防医院感染。患儿的痰液、排泄物等,应及时清除,病房需每日通风,保证环境质量良好。为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护理人员可通过播放动画片等方式,对其进行干预。④家长: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从“病因”、“治疗方法”、“家庭干预方法”等方面出发,使家长认识到依从治疗的重要性,避免家长因溺爱子女而出现不依从行为,以免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造成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发生率

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2%、投诉率2%,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儿科的常规护理方法,虽对护理安全性问题较为重视,但因未拟定完善的计划对风险进行预防,各类风险的发生率仍较高,患儿家长满意度较低[1]。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常规护理后,护理缺陷发生率16%、护理差错发生率18%、投诉率14%,提示护理风险发生率较高。本组患儿依从性80%、家长依从性82%,提示两者的依从性均较强。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家长对护理人员护理理论、操作能力、护理态度、风险预防的满意度,分别为(82.36±3.48)分、(83.74±1.94)分、(84.69±3.70)分及(85.88±2.74)分,提示家长满意度有待提升。

预见性护理,指为达到某一目的,实施规范的、科学的护理计划的过程。为改善儿科的护理质量,本院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到了患儿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理期间,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可增强其护理能力。通过讲故事、播放动画片的方式与患儿沟通,可有效提升患儿的依从性[2]。通过打扫病房、通风等方式实施环境护理,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预防跌倒、坠床、医院感染等风险,促进患儿病情康复。对患儿的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使家长遵医嘱对患儿进行护理,进一步减少护理风险。本文研究发现,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护理缺陷发生率2%、投诉率2%,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护理安全性更强(P<0.05)。本组患儿依从性98%、家长依从性100%,较常规护理相比,两者依从性更强(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护理理论、操作能力、护理态度、风险预防的满意度,分别为(93.38±1.25)分、(94.28±1.07)分、(94.55±2.10)分及(96.33±1.12)分,与未实施预见性护理者相比,家长满意度更高,优势显著(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预见性护理在减少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儿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预防护理风险,提升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提升科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婧.风险管理联合安全护理在改善门诊儿科护理工作质量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7):44-45.

[2]阎莉.风险防范式管理方法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1):39-40.

[3]倪建珍.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运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意义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21):109-110.

论文作者:王海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100例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干预分析论文_王海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