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作为一名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作为自己教学实际中的首要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技能发展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搞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显得愈来愈重要。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应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感情,拓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求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求能够从小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些都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贯穿始终,作为一名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将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作为自己教学实际中的首要问题。
一、做到因材施教,重视个性的技能发展
1.重视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们都知道,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和家长都会忽视学生听与说能力的培养,而更偏向于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面对考试卷能够洋洋洒洒写出一大段文字,而在实际的与人交往过程中则语言表达能力却十分欠缺,这样很容易就造成学生以后在实际的生活中不自信、怯场等交际障碍。所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因材施教。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们要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层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采用异步教学法。使各类学生能经常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都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指导他们超前学习之外,课堂上我还让他们展开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照顾中下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有较大收获,并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以中下生理解、弄懂、会做为前提,针对他们的思维力,多启发提问,对于他们的闪光点则给予充分的肯定,作业的难度要适中。这样使上层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下层学生也能逐步提高,品尝进步的快乐。总之,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二、注重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
“语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即对语言文字所具备的敏锐感觉,这同样也是一种学习能力。语感不仅局限于对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而且是同时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的。阅读一篇文章,能准确捕捉到文章的意旨,说明有着很强的语感。一个人如果有很强的语感,说话时方能做到得体自然,写文章时才能做到准确达意。语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语文审美能力的高低。把语感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思想亮点,是一线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任务,同时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培养语感是所有母语学习的基本途经,也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经验,它关系和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未来语文发展的走向。
三、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课堂教学
由于小学生尚处于形象记忆阶段,对自己有实际体验经验的事物接受程度比较高,所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最好还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体验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如果只有读写的能力是不够的,如果将语文的听说能力融入到实践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样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比较高。并且语文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也只有学生亲身体验过后,才会有最真实、最有记忆的感受,这也比单单听老师进行口头教学更为直接有效。因此,要求学生自己自主地去搜集资料,接触外面的世界,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应用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四、培养小学生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要拓宽,不能仅囿于有限的几本教科书,从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学教科书。因此,我们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从中体察社会、体察生活,丰富人文情怀,提高对自身的认识,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论文作者:赵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语感论文; 语文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4期论文;